





摘要:以生米蕌為材料,研究了不同鉀肥用量及微肥對蕌頭產量及生長發育的影響。結果表明:在氮、磷肥運籌相同條件下,蕌頭產量、單穴分蘗數、單個鱗莖重均隨鉀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K2O 9 kg/667m2時產量最高,CK(不施鉀肥)產量最低。相關分析表明,施鉀量和產量、施鉀量和單穴分蘗數均呈極顯著拋物線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r=930 4**,r4).8837**),施鉀量和單個鱗莖重呈顯著性拋物線相關(r=0.870 0*)。單穴分蘗數和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r=0.958 7**),單個鱗莖重和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r=0.918 3**)。施用不同微肥對蕌頭的產量影響不同,單施硼肥有利于蕌頭分蘗和鱗莖生長,而施用鋅肥和鋅、硼肥混施不利于蕌頭增產。因此,在生米蕌頭生產上,最佳施鉀量為9 kg/667m2,且配合適量的硼肥施用增產效果更好。
關鍵詞:蕌頭;鉀肥用量;硼肥;鋅肥;效應
中圖分類號:S1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03-0049-04
蕌頭(Allium chinense G.Don),為百合科蔥屬鱗球莖多年生植物,富含碳水化合物、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等有益成分,是一種高產、高效益、高營養、食療保健的蔬菜作物,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湖北、江西、湖南、浙江、山東、黑龍江、吉林和河北等地。2004年南昌市生米鎮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蕌頭之鄉”,現今生米蕌頭已遠銷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蕌頭種植和加工已經成為帶動我國部分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
化肥是農業持續發展的物質保證,是糧食增產的基礎。但是化肥的大量使用及粗放的施肥方式,直接導致其利用率降低,造成面源污染,其污染程度不可低估。因此,規避大量施肥和偏施化肥的不利因素,對蕌頭生產提高肥料利用率、緩解蕌頭連作障害,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筆者開展不同鉀肥用量及微肥對蕌頭效應研究,旨在找出生米蕌頭的最佳鉀肥施用量,并探索微肥對蕌頭產量的影響,以期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蕌頭高產節肥栽培模式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試驗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南昌市生米鎮進行,試驗材料為生米蕌頭。
1.1鉀肥試驗設置
2.1.2不同鉀肥用量對蕌頭分蘗動態的影響 由圖2可以看出,蕌頭分蘗數從出苗期開始逐漸增加,采收期時,以K5分蘗數最多,其次為K4;K1分蘗數最少,其次為CK。整個生育期的分蘗數均以CK和K1較少,而以K5、K4較多。由此可見,施用鉀肥可以促進蕌頭分蘗,但并不是越多越好,鉀肥過少或過多都會影響蕌頭分蘗的生長。
2.1.3不同鉀肥用量對蕌頭生長動態的影響 由圖3可以看出,各處理蕌頭鱗莖鮮重隨著生育期的延長逐漸增加,在采收期達到最大值;而葉子鮮重則隨著生育期的延長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在鱗莖膨大期達到最大,而后重量逐漸降低,說明葉子的營養生長是蕌頭鱗莖膨大的重要基礎。
在幼苗期,K3和K4處理生長快,K6和K1生長慢;而在鱗莖膨大后期和采收期則是K4生長最快,K1和CK生長較慢。在各生育期,蕌頭植株的生長均是隨著施鉀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說明鉀肥用量過少或過多都不利于蕌頭生長。
2.2施用微肥對蕌頭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
2.2.1施用微肥對蕌頭農藝性狀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施用不同微肥對蕌頭的產量影響不同,T1比CK產量增加2.26%,而T2和T3和CK相比,產量分別減少3.83%和4.35%。單穴分蘗數以T3最多,其次是T1,CK最少;單個鱗莖重以CK最大,其次是T1,而以T3最小;單株葉重以CK最大,T2最小。說明單施硼肥有利于蕌頭分蘗生長和鱗莖生長,而施用鋅肥和鋅、硼肥混施不利于蓖頭增產。這可能是因為鋅肥作為基肥和磷肥一起施用,產生拮抗作用,因而影響蕌頭的生長。
2.2.2施用微肥對菖頭分蘗動態的影響 由圖4可知各處理分蘗動態基本一致,均隨著生育期的延長逐漸增加,同一時期各處理間分蘗數差別不大。
2.2.3不同微肥用量對蕌頭生長動態的影響 由圖5可以看出,各處理蕌頭鱗莖鮮重隨著生育期的延長逐漸增加,在采收期達到最大值;而葉子鮮重則隨著生育期的延長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在鱗莖膨大期達到最大。
在幼苗期,T3和CK處理生長快,T2生長慢;而在鱗莖膨大后期和采收期則是T1生長最快,T2和T3生長較慢。在采收期,蕌頭鱗莖重以T1最高,葉重是CK最高,可以看出,與對照相比,施用硼肥能夠促進葉部營養向莖的轉移,進而促進鱗莖重量增加。
3結論
隨著我國農業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鉀素已為限制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之一,這是因為鉀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化產物的運轉及眾多酶的功能均有重要影響,參與植物生長發育所涉及的各種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過程。
結果表明,蓖頭產量隨著鉀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K4產量最高,CK產量最低,為2.15kg/m2;單穴分蘗數、單個鱗莖重均隨鉀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相關分析表明,施鉀量和產量呈極顯著拋物線相關(r=0.930 4**);施鉀量和單穴分蘗數呈極顯著拋物線相關(r=0.883 7**),施鉀量和單個鱗莖重呈顯著性拋物線相關(r=0.870 0*)。單穴分蘗數和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r=0.958 7**),單個鱗莖重和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r=0.918 3**)。施用鉀肥可以促進蕌頭分蘗,但并不是越多越好,鉀肥過少或過多都會影響蕌頭分蘗,蘑頭植株的生長均是隨著施鉀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
施用不同微肥對蕌頭的產量影響不同,單施硼肥有利于蕌頭分蘗生長和鱗莖生長,而施用鋅肥和鋅、硼肥混施不利于蕌頭增產。這可能是因為硼和鋅之間,鋅和磷之間存在著拮抗作用。硼是植物生長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各種營養器官的建造的必需元素之一。有研究表明,硼參與控制鋅的吸收和運輸的生理過程。張中星研究白菜中鋅和硼影響關系時發現,白菜體內的含硼量隨鋅肥用量的增加而減少,二者呈直線負相關關系,白菜體內的含鋅量隨硼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直線正相關。
綜上所述,在生米蕌頭生產上,最佳施鉀量為9 kg/667m2,且配合適量的硼肥施用增產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