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媛媛
摘要:歌劇,是戲劇化的音樂和音樂化的戲劇之間的有機結合,音樂有了戲劇化的素質,變得更具體、明確、有力;戲劇有了音樂化的素質,顯得詩意盎然而充滿激情。重唱是歌劇表演中重要的聲樂體裁之一,是發展情節、開展矛盾沖突、凸現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本文將從歌劇《藝術家生涯》中幾段典型的重唱作品入手,概述歌劇重唱體裁的音樂特征以及普契尼的創作風格,感受重唱這種聲樂體裁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歌劇 普契尼 重唱 藝術魅力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9-0004-03
一、歌劇《藝術家生涯》的創作背景
19世紀晚期以左拉為代表的法國自然主義文學對意大利產生了影響,在19世紀末意大利產生了真實主義文學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維爾加和普安納。19世紀下葉,長期的文藝復興運動使意大利民族獲得獨立,1870年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意大利王國。事實上意大利民族的人民并未獲得解放,反而陷入了資產階級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這是因為國家統一的經濟政治基礎并不牢靠,它只是上層資產階級同封建地主勢力妥協的產物,這是不徹底的革命。普契尼創作《藝術家生涯》時正值19世紀晚期,于是,《藝術家生涯》便應運而生了。
二、重唱在歌劇中運用
(一)重唱的發展過程
重唱,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由特定人物發出的歌曲旋律按照典型環境、典型性格的表現要求以及多生思維的法則疊置起來并加以發展的一種聲樂體裁。
200年前,在莫扎特和羅西尼的作品表現中,重唱在歌劇中就運用得相當普遍。它是戲劇音樂的體裁之一,已基本成熟,擁有巨大的表現力。到了19世紀中葉之后,歌劇重唱在威爾第、瓦格納、比才、柴可夫斯基等人的筆下有了空前的發展,無論從內容到形式,從美學特征到具體的技術技法,都達到了完全成熟的境界。
(二)重唱的基本形式
在西洋歌劇中,重唱的運用數量很多,從體裁到風格,從內容到形式,類型紛繁,豐富多彩。因此,可從四個方面對歌劇重唱進行分類。
1.從聲部的數目和構成上劃分,有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甚至七重唱、八重唱等多種形式,而四個聲部以下的重唱卻通常被運用。2.從表現方式和功能上來說,有抒情性、戲劇性以及抒情性戲劇性相結合的重唱。3.從聲部間的關系上說,又可分為同步型、異步型和混合型。4.從寫作技法上說,有主調性重唱與復調性重唱之分。
(三)重唱的戲劇性功能
在重唱中,諸聲部的疊置與發展所形成的對比、變化、統一和依存關系,蘊含著豐富的戲劇性素質。正是這種素質,向歌劇作曲家提供了運用重唱展示歌劇戲劇沖突的廣泛可能性。
按照戲劇性分類標準,我們把歌唱重唱分為抒情性重唱、敘事性重唱和沖突性重唱。
1.抒情性重唱是歌劇音樂戲劇性的一大范疇,它的戲劇性功能:其一,用來抒發人物的情感,刻畫出人的內心世界的感受,表現人物在特定的戲劇情境中的情感、情緒和心理狀態;其二,在抒發人物情感的同時,還用以刻畫的人物性格;其三,它有助于將戲劇沖突推向一個較深的層次和階段。
2.敘事性重唱的主要表現方式就是共同描述事件的發生、經過、具體情節,回憶過去發生的細節。
3.沖突性重唱,是表現力最強的一個表達方式,對比性強烈,各聲部之間的變化鮮明,戲劇沖突也越加強烈,容易將劇情推向最高潮。
三、普契尼歌劇《藝術家生涯》中典型重唱作品分析
重唱在該劇中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劇中的各種角色,各種聲部,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等重要角色幾乎都參與了重唱,很多唱段在主要人物的形象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和重要。
(一)二重唱——愛情二重唱《啊,我可愛的姑娘》
這首二重唱出現在第一幕的結尾,它將這一幕劇情推向高潮。這是一首抒情性重唱,在音樂上它是《人們叫我咪咪》的延伸。全曲為無再現的二段曲式,調性建立在A大調上。精湛的配器,有了大量旋律的泛音,長笛和豎琴在里面占了很大分量,整個配器的風格色彩非常溫暖。在這首二重唱中,兩人互道愛慕之心,許下愛的誓言,決定在一起。第一部分:第一樂句由魯道夫發出對咪咪美貌的贊美,此時表現出他對咪咪強烈的愛慕。第二樂句為二人聲部交織部分,這一部分以魯道夫為主線,“愛情主題”旋律出來后,魯道夫和咪咪的旋律一致,二人共同唱出彼此相愛的心聲。并且音調較高,表現出二人對愛情充滿著期待和向往,對生活充滿著美好的憧憬,這就是感情高潮爆發的地方。調性有主調向屬調過渡,表現他們對這份愛的執著。從第二部分開始,旋律基本上接近宣敘調,就像兩個人正常的交談說話,直到旋律的結束。因此,這部歌劇體現了普契尼典型的創作特點,旋律優美,線條流暢,但同時又與眾不同的在音樂創作上按故事情節表現的需要將詠嘆調和宣敘調兩種歌劇創作的曲調自然的交織和融合在一起,形成獨具風格的敘詠調。
第二部分主題開女頭主人公咪咪的音調在A大調的屬音上八度大跳表現她內心的羞澀與矜持,魯道夫唱“我愛你”時是在屬七和弦上這是一個相當穩定的和弦,表達了他對這份愛的堅定。隨后兩人的旋律交替著半音上行,咪咪:“你的朋友在等著你。”和聲伴奏為主調的小七和弦,表現出咪咪既想表達對魯道夫的愛,然而羞澀的性格讓她始終說不出口,其實她很想和魯道夫一起去見他的朋友并與他們一起歡聚,卻羞于表達。魯道夫:“啊,你要我走嗎?”其實二人互相都不明白對方的真實想法,心情既緊張然又很興奮。
(二)四重唱——分手四重唱《等到春暖花開我再分手》
這首四重唱是歌劇史上四重唱的代表作之一,出現在第三幕末尾,音調出現強烈的對比極其不和諧,一方面是咪咪和魯道夫兩人依依不舍的告別,內心痛苦的掙扎;另一方面卻是馬切洛和穆塞塔喋喋不休的爭吵,穆塞塔和咪咪個性完全不一樣,咪咪溫柔內斂、多愁善感,穆塞塔潑辣、活潑熱情奔放。這一段四重唱將兩種不同人物性格的音樂交織在一起,咪咪聲部是穩定的三音進行,而穆塞塔聲部是頻繁的大跳,將咪咪的保守和溫柔與穆賽塔多變與潑辣形成鮮明的對比。
該四重唱是使用插部中部的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是一個對比的二段曲式,調性建立在降G調。前兩個樂句表現出二人其實都痛苦萬分,但迫于現實的壓力,只能忍痛割愛。這一部分的旋律充滿著強烈的抒情色彩,首先大提琴上空五度顫音的持續進行和長笛、豎笛的平行空五度進行立即渲染出一股濃烈的寒冷、悲涼氣氛。后兩個樂句比前兩個樂句更為激動,旋律上升到降b。這一部分是魯道夫與咪咪分手的悲劇場景,所以普契尼把他的基調定位在傷感柔媚的風格上,努力營造出一種悲劇式氛圍。第二部分是該重唱的精華所在,咪咪和魯道夫的音樂與馬切洛和穆塞塔的音樂形成鮮明的對比,前者旋律為八分音符,后者是十六分音符;前者是拉寬的緩慢音調,后者是激進的大跳,充分反映兩對戀人分手時的不同場景。音樂上毫無生硬的痕跡,過渡自然,渾然一體,和聲、伴奏的轉換迅速將人引進了對比主題的劇情當中,音樂富有戲劇感。
這一部分馬切洛的旋律呈十六分音符上行走向,步步緊逼,表現他內心的不滿,對于穆塞塔的行為他既嫉妒又憤怒,就像人在氣憤時,語速都是非常快的,所以普契尼的音樂語言非常貼近現實、貼近生活。穆塞塔的旋律是十六分音符三度上行跳進,甚至有八度的大跳。馬切洛的聲音充滿了憤怒與指責,穆塞塔則是不屑于反駁。此時咪咪和魯道夫的聲音作為陪襯,一個悲哀感嘆,一個惆悵滿懷,四個人的聲音疊加在一起,將劇情推向了高潮,劇中角色女高音、男高音、男中音多種聲部的交織,加上管弦樂的伴奏,將美妙的音樂旋律發揮到極致。
四、普契尼歌劇重唱藝術特征探析
(一)在這部歌劇中,普契尼運用了多種形式的重唱來表達劇情的內容貫穿故事情節的發展,為了突出人物鮮明的個性,劇情發展的高潮和整部劇強烈的戲劇沖突,他都運用了重唱的形式進行表達。音樂和戲劇具有同一性,普契尼在《藝術家生涯》中用重唱的創造手段更好地詮釋了這一特征。戲劇的沖突需要通過重唱的形式來推動故事情節的進一步發展,而戲劇情節又交織著重唱的旋律,來突出每一個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情緒,不同的心理特征,通過音樂的表現將每一個人物進行細致性的描述和刻畫,突出重唱在這一部作品中的鮮明特點和重要性。
(二)在歌劇《藝術家生涯》中,普契尼巧妙的運用旋律、節奏、音色和和聲等元素將故事情節、人物特點同音樂聯系起來,形成特有的音樂主題。而此主題又與典型人物息息相關,而音樂一響起,眾人便知典型人物的主題出現,個性鮮明,具有典型性,如“魯道夫主題”“咪咪主題”,并且將劇情更清晰的呈現,使全劇音樂和諧統一。
(三)普契尼的創作使得劇中的音樂不再是一串串的符號,一段段死板的編碼,每一幕的音樂都發揮著各自的作用,獨立但是又很連貫。同時,是普契尼在重唱中創立了獨特的宣敘調風格—詠嘆風格,給意大利的歌劇藝術帶來創新發展以及傳承。重唱中聲樂部分柔美的旋律,變化多端的音樂色彩,加上精彩絕倫的舞美效果,將此幕劇推向了一個高峰,成為經典之作。
(四)普契尼將全劇各幕的結構,運用其特有的創作方式將劇情做了很巧妙的對比,更好地突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及不同的遭遇。通過角色的闡釋,傳遞給眾人以美的視覺聽覺及感官的享受。
五、結語
著有名作《普契尼評傳》的摩司坷·卡爾納在書中說:真正的戲劇音樂,第一位作用不是模仿而是傳情,不是描寫而是表意。”普契尼也總結了一點:“不論戲劇的矛盾沖突如何劇烈,始終不要忘記音樂的抒情功能。”重唱是歌劇中最有利于角色內心世界同時得到展示并發生相互影響的聲樂藝術形式,直接表現人物的情感交融或深化戲劇的沖突。重唱的使用精簡了篇幅,在控制劇情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德]克萊門斯·霍斯林格爾.羅沃爾特音樂家傳記叢書——普契尼[M].楊宏芹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2]楊清.外國歌劇重唱曲集——意大利歌劇·下[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08.
[3]劉詩嶸.戲劇天才普契尼[J].人民音樂,19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