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丁文
摘要:田曉鵬導演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以下簡稱《大圣歸來》)上映以來,票房大賣,口碑爆棚,是一部國產動畫的逆襲,片中多處配樂點燃大家的熱情。盡管該片上映以來,對于該片的影評多如牛毛,但系統的關注音樂部分的文章卻所見甚少。本文從《大圣歸來》的音樂入手,分析了影片中不同的音樂形式——原創配樂、民族音樂以及引用歌曲,本文試圖找到所用音樂形式完美統一于影片的原因所在,能夠讓大家從心理上、審美上得到滿足,并且在發揚本民族的優良傳統,加強對民族性的刻畫上下了功夫,對傳承和延續本民族文化精神起到了積極作用。
關鍵詞:《大圣歸來》 原創配樂 引用歌曲 民族化特征
中圖分類號:J9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9-0159-03
一、動畫電影《大圣歸來》的創作背景及內容簡介
看了《大圣歸來》這部動畫,觀眾肯定會覺得有些熟悉,很像我們國家在60年代拍攝的一部國產動畫片,名叫《大鬧天宮》。這是我國第一部彩色的動畫大片,至今為止,相信看過的觀眾都記憶猶新。
而現在這部由田曉鵬執導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也是根據我們中國的傳統的神話故事《西游記》改編的,同時進行了有效的拓展和演繹,這部動畫電影是一種新的思路,展示了一段新的故事,是一次將民族題材和現實題材完美結合的佳作。影片的主角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孫悟空和唐僧,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壓于五行山下五百年的孫悟空被兒時的唐僧救的故事。只是片中的唐僧的名字是一個叫做江流兒的小和尚,在無意中解救孫悟空中,兩人互相陪伴一路,互相扶持鼓勵,最后完成對自我救贖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每年的7月份是所謂的“國產電影保護月”,也就是美國超級英雄退讓,給國產電影擠口飯吃。效果很明顯,許誠毅導演的《捉妖記》和董成鵬的《煎餅俠》幾乎瓜分了票房。而像《少女哪吒》這樣的小眾文藝片,基本上就只能做影院一日游。其實《少女哪吒》這部電影還是很不錯的,只是由于場次有限,沒有受到很多的關注,別說國產只有爛片,只是你沒看到。
除了排片之外,國產動畫讓文藝青年們大失所望的還有一個原因是一個個抄襲丑聞爆接踵而至。比如《豬豬俠》抄襲《貓和老鼠》,《元氣拯救隊》抄襲《鋼鐵拯救隊》,最不堪的應該是國產動畫片《汽車人總動員》涉嫌抄襲好萊塢動畫片《汽車總動員》,抄襲得這么粗造濫制,此導演拒不承認抄襲,甚至還攻擊網友,這種手段和抄襲行為放在一起,真的很想說:“厲害了我們的這位導演”。
或許就是在這種全民壓抑的情況下,《大圣歸來》上映了,就像在《大圣歸來》的一幅海報上,有這么一段話:“他們說我死了。那些貪新的、念舊的,一本正經說鬼話的,茍活的、正腐爛的,不敢開始更不敢結束,陽奉的、陰違的,粉飾明天,篡改昨天的,來路去路都全部依稀的。他們愿意聽到我死去。他們,也包括你么?這是一個需要英雄的時代!大圣歸來!”。
即便《大圣歸來》這部電影的排片被那兩部國產大片擠壓得很厲害,用網易娛樂的話說,就是“遭遇了在品質上完全不堪一擊態度上又蠻霸無理的對手”。但是,正所謂金子總會發光的,這么一部在故事上有想法,在技術上有誠意的電影,最終還是贏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影迷們贈送給了這部誠意之作以應有的、甚至是超額的獎賞,這也是對爛片橫行現狀的反抗,也是一次自我的感動。可以說《大圣歸來》拯救了中國的動畫電影市場,讓大家又看到了中國動畫電影的希望。
二、音樂在動畫電影《大圣歸來》中的突出表現
音樂運用是為了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銀幕上,豐富電影的畫面,讓整部動畫更有張力。《大圣歸來》的動畫配樂用到了民族管弦樂合奏曲《闖將令》、西北搖滾樂隊“蘇陽樂隊”合作的《官封弼馬溫》、釋魂樂隊的《西游序曲》和《小刀會序曲》等配樂,原創配樂對整部動畫整體風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環境表現
音樂對畫面具有勾勒描繪作用,可以營造出恰如其分的基調。音樂可以給予動畫畫面空間具體的深度和廣度,可以深化視覺效果。它從細節處出發,通過很多細微的情節來打造一個影片的氛圍,去奠定電影中人物情感的基調,而不是簡單地去表現一種令人贊嘆的視覺效果。比如《大圣歸來》,悟空獲得自由之后一心想的就是回花果山,但因為之前江流兒救了被山妖劫掠的一個小女孩兒,從而在逃跑過程中意外地解除了孫悟空的禁錮,才導致他為了還江流兒的人情,帶著腕上未解的封印,護送他回長安。此段的音樂雖然沒有歌詞,但是節奏鏗鏘有力,強弱有度,營造了一種緊張的氣氛。
(二)人物性格表現
音樂在人物性格、環境描述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有渲染環境、氛圍的作用。而環境、氛圍的渲染,又可以用來塑造人物的多面的性格,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內在變化等,因此音樂在這一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這類內在精神活動的塑造單靠畫面較為困難,特別是性格需要充分的情節和畫面才能完全表現出來。而音樂,恰好可以填補人物的心理活動,觀眾可以通過音樂的起伏變化,加深對人物內在的理解,并喚起對人物的各種情感,所以,音樂往往會成為動畫著重刻畫的重點之一。例如孫悟空有一場音樂,就是運用了牛仔的背景音樂,應該是西部牛仔的背景音樂,音樂響起時有一種神秘的感覺,同時,伴隨著口哨聲,這種背景音樂就為孫猴子形象的變化埋下了伏筆;此外還有一段男低音,聲音渾厚、低沉,從聽覺來說給人的感覺就是有種敘事感,把悟空內心的孤寂情緒變化很好的呈現出來,到后期情感也變得很細膩;而江流兒的出場音樂則用了單簧管結合雙簧管,因為這樣組合的音樂顯得明快,能夠體現出江流兒的稚氣;形似土撥鼠的“土地公公”出場則用了笛聲,既能貼近土地的味道,又能讓“土地公公”顯得很調皮。總而言之,動畫中的畫面是一組組短鏡頭,需要對鏡頭間的內容進行補充,而音樂恰好寫出了多種情緒或著力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使音畫的表現更為飽滿,也能夠更好地加深觀眾對人物的理解。
(三)故事情節補充
音樂總能營造出一種符合相關情境的氛圍,還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將觀眾帶入影片的情境中。畫面配合音樂來闡述故事情節的發展,它產生的藝術效果有時候是比主角的聲音更加融合的。音樂可以配合視覺感受創造聽覺形象代替單純的直觀形象以達到交代情境氛圍、推動整個故事完整的表達和呈現。比如,《大圣歸來》中序幕開場的音樂就大膽的采用了具有傳統民族特色的樂調,特別強化了以“嗩吶”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樂器的運用,以點帶面,正如戲曲表演中用鑼鼓打擊樂來加強音樂的效果一樣,對故事情節的渲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電影中奏出了一段驕傲高昂的音樂,將代表著故事中孫悟空大鬧天空的那場激戰即將上演。配樂是與西北搖滾樂隊“蘇陽樂隊”合作的《官封弼馬溫》,無論從曲風、歌詞、唱腔,以及大放異采的編曲,都讓人熱血澎湃,使得整場音樂點與人物動作、甚至是鏡頭的銜接、轉換緊緊相扣、相得益彰。
三、音樂在動畫電影《大圣歸來》中的思想情感
每一部電影都有它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大圣歸來》的主題是“夢想”和“救贖”。
(一)對本我的思考
《大圣歸來》的音樂在烘托主題的同時,更融入了中國風的元素。《從前的我》作為主題曲,使整部電影的主題得到了升華。影片中的大圣折射出我們自己的影子,幼時懷揣夢想,以為自己無所不能。長大后才發現我們并非大圣,而是普普通通的江流兒,純真的理想,渴望自由,最后卻對現實無能為力。在抗爭無果后甚至付出生命,但生命的消亡并沒有擊垮他,反而迸發出向死而生的力量。《從前的我》將大圣和江流兒兩個不同的人物形象成功地糅雜在一起。江流兒是大圣的內在小孩,經歷父母雙亡的卻依然擁有一顆赤子之心。大圣在經歷了五百年的鎮壓之后,雖然心有怨恨。在江流兒的影響下,回歸本我,與自我抗爭,得到了真正意義的自我救贖。
(二)對夢想的追求
《勇敢的心》能作為《大圣歸來》電影的插曲,大多數人可能會覺得這首歌太出戲了。其實我覺得導演并沒有選錯,讓我們來看看歌詞:我不是一塊石頭,也不是一滴眼淚,我只是一只小鳥,在尋找家的方向……這首歌無論詞曲都稱得上一首好歌。而且用來說我們大圣孫悟空其實非常適合的。看過《西游記》的人都知道,我們大圣就是天地靈石而生,而石頭象征著無情、強堅,大圣除妖降魔的時候可不就是郎心如鐵,磐石一般不動如山。而眼淚又象征著什么,應該是軟弱傷心之類吧。我們大圣向往的是什么,是自由,是飛一般的感覺。當我們無所不能的孫悟空得到自由卻因為法印從高高的云端跌入泥里時,還有比此刻的大圣更軟弱傷心的嗎?而最終能突破這一切的恰恰需要一顆勇敢的心。這個世界上,那么多人都在忙著趕路,經常是走了那么遠,以至于都忘了為什么出發。在《大圣歸來》這個不一樣的西游故事里,江流兒用自己的純真和執著感召了已經放棄夢想的孫悟空,令他重燃斗志,戰勝自己,找回初心,《勇敢的心》點燃了孫悟空那份內心深處始終沒有放棄對理想的追求。
(三)對民族人文情懷的透析
《大圣歸來》這部動畫電影中的音樂作品體現了這個時代的呼聲,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戰斗性,充滿了人文情懷,塑造了勇于戰斗的、偉大的、不屈的音樂形象。如民族管弦樂合奏曲《闖將令》,相信很多人都會被那種強有力的中國民族風味的節奏所感動,民族樂器的開場白,音樂激烈而緊湊,老戲骨的味道,畫風即有當年那一批經典動畫的感覺,也融合了現在的東西,大幕初起,它能完美的烘托出扣人心弦、撼動人心、壯闊的氣勢。用血肉之軀維護尊嚴,這是人文情懷的最高境界。再如《小刀會序曲》在片中響起,給人一種很震撼的感覺,使得打斗的場面更加精彩。成功塑造了當時受壓迫的人物形象,蘊含著一種堅毅剛強的品質,樂曲的節奏也轉化為一種奮力抗爭的精神,并用這種音調進入了電影的高潮,把悟空痛苦的內心、內心的憤怒、反抗的決心、堅韌的品質,這四種情緒做了很好的詮釋,用音樂的力量喊出內心的聲音,讓情感在音樂中得到升華。
參考文獻:
[1]康爾.電影藝術通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趙家英.淺析音樂在動畫電影中的重要性[J].大舞臺,2010,(11).
[3]艾利有.淺談音樂在電影中的表現作用[J].戲劇文學,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