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對音樂冥想法、擊鼓療法、音樂電療、五音療法等民族音樂治療方法的介紹,論述了中國傳統音樂治療在維護司法人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運用方法,并就司法部門羈押、服刑人員心理問題,提出了運用傳統音樂治療干預的建議與措施。
關鍵詞:中國 傳統音樂治療 司法人員 服刑人員應用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9-0177-03
中國傳統音樂治療理論與方法體系是在傳統音樂養生哲學思想、中醫五行理論基礎上形成的。由于傳統音樂治療源于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民族音樂醫療文化,因此,運用傳統音樂治療服務了人們的身心健康,更容易被國人接受和運用。探討將中國傳統音樂治療應用于司法領域,對維護司法人員身心健康,矯正緩解羈押、服刑人員心理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傳統音樂治療在維護司法人員心理健康中的應用
司法工作人員作為國家在司法活動中的化身,是國家司法權利的具體執行者。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下,他們長期與各種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當事人打交道,其心理健康狀況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集音樂娛樂與心理治療為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為維護司法人員心理健康提供了有效的干預途徑與方法。
(一)司法人員面臨的心理困惑與壓力
依法行使司法職責的偵查、檢察、審判和監管人員,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質要求,現實生活中他們普遍感到工作任務繁重,常常加班,工作、生活上無規律,超負荷工作,體力透支嚴重,雙休日和節假期集期間無法保證正常的休息,家庭矛盾突出等問題。這些情況導致司法人員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容易出現緊張、焦慮、抑郁、憤懣、自我否定等負面性情緒,并由此引發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機能紊亂的癥狀。其中主要表現為頭暈、體乏無力、失眠、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明顯下降、容易煩躁、愛發脾氣、興趣缺乏等。
相關研究發現,從應對各種心理壓力的方式上看,司法工作人員采用的應對方式既有積極的解決問題取向,也包括消極的情感取向,同時也兼顧中庸的取向方式。在工作重壓之下,司法工作人員的心身能量長期持續消耗,面對這一工作倦?。╦ob burnout)狀態,男性司法工作人員在解決問題、求助、發泄、回避維度上高于女性司法工作人員,女性司法工作人員在中庸處世、幻想、忍耐維度上則高于男性司法人員。人際關系是實現良好社會支持的必要媒介,不同的人際安全感,也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司法人員的工作倦怠程度。面對各種壓力導致的職業倦怠問題,通過語言干預時會遇到司法人員不同程度的阻抗,已不能適應司法工作人員日益增長的心理健康需求,這為探索把音樂治療引入到解決司法工作人員的心理困惑提供了新的機遇。
(二)傳統音樂治療在司法人員中的應用
司法人員工作性質使得他們生活中相對理性、冷靜,他們通常都有著較好的控制和管理情緒的能力,常規語言干預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很難改善和穩定出現心理困惑的司法人員情緒。而音樂治療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通過音樂活動來改善人的情緒狀態,從而影響人們的認知功能。適合在司法人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用的傳統音樂治療方法主要如下:
1.音樂冥想法
中國傳統音樂治療方法體系中的音樂冥想法,在音樂的選擇上強調運用節奏緩慢、旋律簡單的民族傳統音樂作為冥想音樂。通過聆聽能夠產生α腦波的冥想民樂,來調節人的恐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進而實現消除心理壓力的目的。中國傳統音樂冥想療法中借鑒了唐代孫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中表述的“黃帝內視法”,即在聆聽音樂的冥想過程中,閉目集中精力觀想自身體內五臟,把五臟想象成一個個如懸掛起來的鐘磬,發出無色光芒。其中,肝臟發出光的顏色為青色、心臟發出光的顏色為紅色、脾臟發出光的顏色為出黃色、肺臟發出光的顏色為白色、腎臟發出光的顏色為黑色。此民族音樂冥想療法的應用可以有效起到養生保健、平心靜氣的心理治療功效。
2.擊鼓療法
中國民族鼓作為中華文化中較早出現的樂器,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了陶鼓,民族鼓自誕生以來,先民們把擊鼓用于敬神、祭祖、與獸搏斗、與自然災害做斗爭等活動中,為人們適應復雜的自然環境提供強大的心理動力支持。把民族鼓引入到司法人員的音樂治療活動中,利用民族鼓個體即興演奏形式,能夠幫助他們來宣泄情緒,緩解抑郁、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集體演奏民族鼓的活動為個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社會交往平臺,不僅可以培養參與者的溝通能力,還可通過樂器演奏促進參與者的認知功能改變,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生活、工作狀態。
3.音樂電療法
受到中國傳統中醫理論影響,音樂電療將音樂、電極、電針相互配合使用,同時具有刺激經穴和音樂治療的雙重作用。與傳統的針刺穴位(包括電針療法或以電極代替毫針導入脈沖電流)一樣,音樂電療通過對身體穴位的刺激,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補虛瀉實,提高免疫功能。同時,音樂電療在實施的過程中,通過聆聽音樂,發揮了音樂對人在生理、心理及情緒上功能作用。針對司法人員開展的音樂電療活動,可以有效緩解身體疲勞癥狀、治療身體疼痛部位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
4.五音療法
司馬遷在《史記·樂書》著有:“故聞宮音, 使人溫舒而廣大;聞商音, 使人方正而好義;聞角音, 使人惻隱而愛人;聞徵音, 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 使人整齊而好禮?!蔽逡羲M合的不同調式的音樂對生物內氣的運動有著不同的影響,順應著木氣的舒展、火氣的上升、土氣的平和、金氣的內斂、水氣的下浮。通過五大氣機對肝、心、脾、肺、腎五大系統的影響,可以達到促進和優化人體器官功能的作用,這就是我國傳統中醫音樂治療的理論依據。通過聆聽五行音樂,可以促進司法人員“陰平陽秘, 精神乃治”的平衡諧和的狀態。
二、傳統音樂治療在羈押、服刑人員心理矯正中應用
在對羈押、服刑人員進行改造的過程中,人文關懷標志著一個國家的法制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進步程度。在我國當前羈押、服刑人員的改造工作中,服刑人員的心理矯治已經成為司法工作的一個重點關注的問題,只有做好了羈押、服刑人員的心理矯正工作,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實現對羈押、服刑人員的改造,從而促進把他們改造成為身體健康和人格健全的良好公民 。
(一)羈押、服刑人員的常見心理問題
羈押、服刑人員這一特殊人群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有著復雜的個人、家庭、社會原因,在他們在做出違法、犯罪行為之前,這些人往往就已經存在各種異常的心理問題,有的甚至是極端的變態心理。事發之后,特別是在被判刑以后,由于來自案件、干警、家庭、服刑(勞教)環境等方面的壓力,他們的心理異常表現得更為明顯。多以失眠、噩夢、緊張、焦慮、煩躁、抑郁、恐懼、擔心、自卑、冷漠、人際關系緊張等癥狀表現。因此,羈押、服刑人員大多心理敏感、脆弱,更需要我們從心理上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對他們給予心理上的關愛,不僅可以疏導他們的不良心理情緒、矯治他們的錯誤認知觀念、修復他們的變態性格,還可以提高他們對自我沖動的控制能力,順利完成服刑任務。同時也為在押單位的安全穩定構筑起有效的心理防線,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
(二)傳統音樂治療對羈押、服刑人員的心理干預方法
傳統音樂治療干預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音樂互動形式,特別是音樂治療開展中遵循了以來訪者為中心的關懷原則,讓羈押、服刑人員充分感受到了被尊重、被認可的心理矯正行為。其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1.運用團體音樂治療活動,緩解焦慮、緊張情緒
面對陌生的生活環境,幾乎所有羈押、服刑人員剛進入看守所或監獄后,都會面臨難以適應新的生活方式、民警管理、集體人際交往、集體活動等問題,從而造成情緒不穩定、焦慮、緊張、心理脆弱、易沖動等心理障礙。相關實驗證實,聆聽音樂后,服刑人員的焦慮水平顯著降低,表明音樂能有效地緩解了服刑人員的焦慮水平。因此,應用民族音樂引導羈押、服刑人員來進行音樂心理減壓活動,可有效改善他們的焦慮、緊張和不安情緒,也可以用團體音樂游戲、團體樂器演奏等形式來為他們提供相用音樂彼此交流的的機會,培養他們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
2.開展個體音樂治療活動,消除恐懼、抑郁癥狀
在羈押、服刑人員由于違法、犯罪行為被強制收押、服刑改造,特別是一些被判以重刑或死刑的服刑人員,往往會產生極大的恐懼心理。長期呆在封閉、壓抑的生存環境下,被羈押、服刑人員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狀況。因此,通過對個體開展傳統五音療法,采用民族打擊樂器即興演奏、音樂系統脫敏等方法,可以讓羈押、服刑人員在音樂活動中充分宣泄他們的恐懼、抑郁情緒,引導他們正視自己的不法行為,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羈押、服刑生活。
3.借助音樂電療設備,解除頑固性心理依賴
針對戒毒人員通過一段時間的生理脫癮及康復治療,在生理上的毒癮得以控制以后,心理上也獲得一定程度的恢復。可一些特定因素仍會喚起他們吸食毒品的情感記憶,其對毒品的追求和向往并不會消失。加上一些人員因為長期吸食毒品,身體的各項器官明顯弱于常人,容易出現高度敏感、性格脆弱、情緒反復無常等問題。在音樂治療干預過程中,運用傳統音樂電療設備對戒毒人員進行身體放松治療,能夠提升他們的身心健康水平,幫助他們擺脫對毒品的心理依賴。
4.通過音樂治療集體活動,促進社會交往
為克服羈押、服刑人員社會行為退縮、恐懼交往等心理問題,籍由他們自己組織的藝術團、民樂隊、合唱隊、舞蹈隊、曲藝隊等文藝團隊,有計劃的實施一些有目的、有意義的音樂治療功能活動,可以促進他們彼此間的社會交往,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在一些團體音樂活動中,借助音樂互動、語言表達形式,可以進一步促進他們對社會行為規范的認識和理解,自覺規范在人際社會交往中規范自己的行為,喚起他們尊重國家法律、社會公德,遵守社會秩序的意識,為他們將來融入社會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工作。
三、結語
音樂治療目前已經被普及到國內眾多醫療機構、身心康復機構、社區服務等領域,而針對司法人員心理健康教育和羈押、服刑人員心理矯正領域的應用相對較少。司法領域現有的音樂治療活動基本上都是采用西方音樂治治療理論,對服刑人員提供簡單的音樂心理減壓服務。本文籍由對中國傳統音樂治療方法在司法領域的運用,為司法領域開展民族音樂治療活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與方法借鑒,力圖在國內更多領域普及、推廣民族傳統音樂治療的運用方法,使其廣泛服務于國人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劉振會,烏云特娜,袁方舟等.戒毒所基層干警的安全感與工作-家庭沖突對工作倦怠的影響[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7,34(08):701.
[2]胡潔,鐘慧,羅紅等.司法人員壓力應對方式研究——基于楚雄地區51個樣本的實證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9(01):58.
[3]羅時銘.孫思邈養生思想再探[J].哈爾濱體院學報,1988,(04):47.
[4]賀尤佳,賀平.中國鼓的民族文化內涵及社會功能解讀[J].貴州民族研究,2015,(07):106.
[5]張勇.音樂治療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6]孟昕,汪衛東.中醫五行音樂療法的理論和應用探析[J].環球中醫,2017,(10):1219.
[7]鄧天江.論服刑人員心理矯正[J].法制與社會,2017,(03):203.
[8]陳葸靜.音樂和閾限下信息對服刑人員情緒和認知影響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音樂,2010,(0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