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商業模式和技術創新的競爭。這其中的商業模式不是被創造出來的,而是在一個種子公司不斷被市場接受和淘汰的過程中,通過調整沉淀出來了。然而,很多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自身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在競爭中逐漸敗下陣來。有的是商業模式上的缺陷,有的則可能是持續技術創新能力不足。這是北京壹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李一萍對現在企業發展的基本判斷。北京壹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簡稱“壹可文化”),前身為“鹽工作室”,工作室創辦創立之初就以商業策劃和技術開發為核心,在影視文化、投資、旅游、法律、中醫藥、互聯網、新零售等多領域中幫助客戶完成從項目規劃,團隊組建培育到技術開發支持、市場落地運營等多層面任務,并逐步成為多家企業的顧問。2017年,工作室成功轉型為北京壹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并在原有業務基礎上發揮資源優勢,為那些將要轉型或者正在轉型中的企業,提供更多商業策略支持和技術支撐。同時,憑借對文化領域尤其是演出行業的經驗,開展起國內外文化交流項目服務和文化平臺搭建。
將那些“艱難”視若珍寶
初次見到壹可文化創始人李一萍,很難將面容嬌好、氣質非凡的她與創業者的艱辛聯想到一起,以她的資歷背景,可以輕松在大型公司做一名高層管理者,過著相對舒適的生活,而她卻選擇了在外人看來最艱難的創業這條路。然而,“艱難”這個詞用在她身上好像完全不合適,氣場強大的她,絲毫沒有因工作而沉積的倦容,取而代之的是那種對浮生的透徹和敏捷的應對,學法律出身的她言談間透著睿智和堅定。在整個訪談過程中,她從未提及創業如何苦,而是將創業過程中收獲的人才和那些讓團隊又愛又恨的難處視若珍寶。
創業之初,公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取得市場認可和開拓市場形成一套完成的體系。在這個階段,團隊經歷過業務量不足帶來的焦慮,也經歷過團隊工作量大的急活,甚至有個客戶找過來,直接說這個項目特別急,三天之后就要見投資人,更棘手的是能給到的資料和素材又非常有限。這就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提取、行業和市場定位分解,以及全年的資金流和預期收益,估值計算等專業工作,在兼顧實質的同時還要做到讓資方眼前一亮的設計。在行業里,像這樣的客戶很少有同行敢接,李一萍親自帶領團隊,從客戶面臨的實際問題出發去匹配方案,深入企業進行高效“約談”相關負責人,通過數據分析,實地調研,連熬兩個通宵,在規定時間內提前完成了所有工作,客戶帶著由壹可文化提供的策劃案,成功募資。事后,合作方負責人一再表示感謝,他們認為壹可文化是實實在在的在為他們企業解決問題,希望在后續能夠跟壹可文化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雙方也逐漸成了伙伴朋友。
因為曾經經歷過難處,讓她更加想用專業技能幫助其他企業在瞬息萬變的新商業時代找到屬于自己的著力點。
合作伙伴眼中的“變形導師”
前段時間,網上曾流行過一句話“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再見都不會跟你說一聲”,這句話用在個人身上似乎有些危言聳聽,可是用在一些企業身上卻十分的恰當。李一萍認為隨著商業模式和新科技手段的不斷進步,互聯網思維、大數據、新零售以及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對全社會商業形態的影響和沖擊將越來越劇烈,這會讓已經意識到危機并正在積極轉變的企業看到新的商機而興奮不已,相反,也會讓那些固步自封的人企業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一方面原本穩定且按部就班的實業在逐漸被新趨勢所倒逼;另一方面,新生的創新企業又在承受著起初的三年之癢。深知創業維艱和基業難守的李一萍,想要用自己多年的企業管理和商業策劃經驗,以及核心團隊的技術應用能力,為那些亟待轉型或轉型中的企業做點什么。2017年9月,她果斷辭去了文化集團高管的職位,拒絕了多家知名企業的高薪邀請,斷去了一切可能回頭的路,開啟創業之路。個性要強的她想做自己要做的事,用全力,不留后路。
經過一番思量,壹可文化的基礎業務,便被定義為“讓有需求的企業在進程的各階段能應對高速發展的商業變化,領先掌握流量以便適應市場形態”,也就是通過深入分析每個企業,為他們量身打造戰略架構,商業策略,技術手段和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的配套體系,讓他們能夠順利找到適合自己的轉型形態。同時,實現指數型業務增長。也正因此,李一萍被他的合作者們稱為“變形導師”。
讓每個人都成為多元化“節點”
在壹可文化有一個有趣的場所,那便是懸空會議室。同事們稱那是“玻璃棧道”會議室,是玩心跳的地方,也是“頭腦風暴”開動腦力的地方,更是團隊最喜歡的一間會議室。起初,這個大膽而驚險的提議就是變形導師李一萍的杰作。記者站在懸空感的會議室上也會感覺到高度落差帶來的恐懼。據團隊成員說,這是為了提醒他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要集中精力,任何疏忽都可能是危險的。
壹可文化的團隊既有非常年輕的90后,也有經驗非常豐富的70后和80后。而變形導師李一萍的管理方式卻是極其靈活的,她不倡導“坐班”和“級層管理”,她尊重每個人的”興奮點“,并有效利用這種”興奮點“對他們進行時間管理。她認為最能適應未來變遷速度的團隊是讓每個人都成為多元化的“節點”,即在掌握一項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能為其他人的技能做輔助工作。當有新的項目進來時,他們會通過項目本身的需求評估與團隊成員專業方向,找出最適合主導該項目的人員來帶隊。這樣一去二來,在培養團隊成員責任感和賦能每個人價值的同時,也磨合成了一支隨時以人的組合為單位的,適應各類情況下高效率工作的“變形團隊”。在這里,你能看到的公司制度只有一條:愛公司,互相效力。首先是對公司的熱誠和熱愛,當你熱愛并認可的時候,你就會主動去奉獻,其次是互相效力,李一萍認為每個公司成員都該“做鹽,做光”,相互效力。
對自己“夠狠”
1987年出生的李一萍是出了名的“狠”。她常說對當下的自己“狠一點”,未來的自己就會更強一點。在她自己的職業生涯里,法學出身的她,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兼職做商業策劃,剛一畢業就被一家上市公司看中,她從行政文員做起,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做到了戰略與發展部經理,成為當時企業里轟動一時的明星。用當時公司同事的話說,這是他二十多年職業生涯中升遷速度最快的案例,沒有之一。2012年,當時在律師事務所工作的她,在很短的時間內容就完成了律師事務所業務鏈條的流程化管控,提高業務效率和業務量高達三倍,在此期間她還順利完成北京第一屆京交會法律部分規劃,實現律師事務所轉型互聯網業務體系建設。25歲時,她已經做到了副總裁的職位。用她自己的話說,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知識結構的建設也是讓她快速成長的秘訣,當然還因為她對自己“夠狠”。
不光是對自己“夠狠”,這股子“狠勁”也被她應用到了日常的管理中。有一次,一位助理說自己連續一周加班到了夜里2點,但沒有得到李一萍的安慰。她告訴這位助理,作為朋友我很心疼你,但作為領導你不配被心疼,加班有三種可能:第一種是業務真的很多人手不夠,第二種是工作分配不合理,第三種是你本身沒有達到高效處理事情的能力。如果是前兩種,建議你換個工作,如果是第三種,就要自己花更多的時間去改善,公司不是培訓班,也不是哄人的地方,是創造價值和堅韌意志的途徑。
如果僅憑“夠狠”,其實也不一定能做好管理工作,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內外部條件千差萬別,如何讓團隊成員提升自身素質,勝任更重要的崗位,最重要的是要靠長遠的提升計劃和訓練。在壹可文化,閱讀計劃是必不可少的,每個人每周要看兩本書,這還不算完,看完的書還要把書里的大綱做梳理,然后每周和自己的同事交換大綱,也就相當于每個人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讀完更多的書,吸收更多的前沿知識。為了提高技術團隊對新應用的感知,他們經常與法國的技術團隊一起做跨國48小時交流,促進國家間高端技術人才之間的相互學習。
學會接受“新玩法”
別人的創業是四處求生存找業務,而壹可文化的創業卻是在“挑”客戶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被拒絕的知名企業家和名人不在少數。壹可文化愿意去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企業,從他們的公司戰略、品牌策略、人員的培育到落地的渠道支持,為他們的企業發展提供整個全流程的助力。“未來再也不是單打獨斗的場景,而是跨界多元化的生態協同效應。”李一萍對記者說,“我相信萬事相互效力,會讓每個參與的企業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指數型增長。”
曾經有個實業家在面對新零售格局無所適從,他希望讓自己的業務體系不被沖擊,并能夠達到穩定狀態,在此基礎上持續提升。李一萍卻和他說,不被沖擊是不可能的,逆流而上,你敢嗎?將自己的熟悉的那套老傳統舊思想統統“清零”,你敢嗎?連續的發問,似乎正好擊中了他一直以來的痛處。這不是“斷腕求生”,而是將“枯枝亂叉”統統清理干凈之后的老樹發新枝。
“清零”需要勇氣,而第一步就是忘記自己的行業老行尊身份和成就,像個年輕人一樣從頭開始接受新的變革和可能自己并不熟悉的新“玩法”。那位企業家抱著嘗試的態度,在后續的磨合中,壹可團隊根據他們大量的原始數據分析,為這位企業家做了一整套應用模式,同時參與到團隊支持中來,在嚴格戰略落地和大數據應用的技術支持下,他在半年的時間里超越了他們上一年度的三倍收入。如今恰逢壹可文化一歲生日,已有60余家企業在他們的助力下成功“變形”,其中有些是上市公司,有些是創業公司,還有些是歸國的海外人才和外國實業家。
讓每個人都能體驗文化藝術
在為企業做顧問的過程中,李一萍和她的團隊發現一個問題,非常多的藝術人才因為缺乏商業機遇而錯失大量機會,過著精神上富足,物質上相對貧瘠的生活。同時,那些中低收入人群由于生活的壓力,沒有過多的金錢去滿足自身對文化藝術的追求。供應與需求之間的不匹配,讓他們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在國家支持文化建設的大背景下,團隊根據自身在文化行業積累的大量經驗,同時不斷汲取新的國內外相關產業形態的精髓,已經開始著手研究打造一個既能為藝術人才提供新的商業機會,幫助他們提高收入,又能讓更多人切身體驗到文化藝術熏陶的平臺。通過走訪了解各國文化和管理模式,如今該平臺已經進入研發測試階段。相信不久的將來,文化藝術將不再是少數人的陽春白雪,而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一萍介紹,目前團隊也正在策劃相關的線上課程,希望文化領域更多的創業者和企業家能夠在壹可文化的幫助下在商海之中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