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專
摘 要:語文知識與教育對于初中階段是極為重要的,能夠使學生形成好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更好地指導學生成長進步。大數據時代,初中語文教學需要把握好時代發展需要,對傳統語文教學中的不足進行改革,更好地讓大數據為語文教學服務,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效果。就大數據時代下初中語文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新時期,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快速發展,數據采集以及分析處理技術日漸成熟,其在教育領域也開始廣泛應用。對于初中語文教學,教師要積極將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通過現代化的數據采集以及分析技術應用到語文知識的教學中,使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一、創設語文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語文教學中,學生長期面對黑板與教材,不可避免會感覺枯燥,在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媒體技術等廣泛應用,能夠很好地改善這種局面。通過數據信息技術使課堂變得更加動態化、形象化,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就是結合語文教學的具體內容,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音樂、動畫、音頻以及視頻等,使語文材料更加感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如學習《荒島余生》時,為使學生更加直觀地體會荒島上生活的艱辛,可以播放電影《荒島余生》,使學生積極地進行語文知識學習,對課文內容有更好的理解與把握。如學習《皇帝的新裝》時,這篇文章比較活潑,通過多媒體展示一系列趣味性的連環畫,讓學生結合這些圖畫講述故事,讓語文學習更加生動,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再如學習《春》時,教師可以制作課件,如春草圖、春花圖、春雨圖、春風圖等,通過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讓學生進入到輕松、生動的情境中,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產生視聽上的享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二、開展大數據調查,實現高效的語文教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尤其是閱讀教學,常呈現出模式化的教學狀態,對要素進行分析,把握其情感脈絡,讓學生掌握知識,也就算完成教學任務。時間久了,學生會對這種教學模式產生厭煩,教材內容嚴肅,文本形式陳舊,也無法滿足大數據時代的需要。而教師挑選內容補充教材內容時,都是結合自己的想法選擇,但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通過網絡技術閱讀,找出學生喜歡的文章內容,如學習《致女兒的信》時,若只是單純補充與青春期戀愛的文章,無法引起學生的關注。通過大數據調查顯示,學生比較喜歡《告白氣球》等歌曲,教師補充材料之后再進行語文知識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學習效果也比較理想。
三、加強課外研讀,鞏固語文學習效果
新課程標準中為學生推薦了很多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加強了課堂內外的結合,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這與現代化語文教學是相適應的。為此可以讓學生閱讀不同的名著,如《西游記》《三國演義》等,讓學生依據周次進行循環閱讀,并做好讀書筆記,同時建立《西游記》和《三國演義》的研讀網頁,其中包括相關的電視劇、文章、關于名著的帖子、文化歷史資料以及讀書心得、成語、漫畫等。通過名著研讀網站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對閱讀內容進行豐富,加強學生間的交流,這是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
四、發揮移動平臺作用,強化課后知識鞏固
當前應試教育依舊是主要的教育形態,為了升學的需要,初中學生會做大量的習題,這已經是一種固定的教學方法。而隨著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發展,課后練習也開始應用信息化平臺。大數據時代下,教師可以針對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設計軟件與學習APP,開展語文知識的講解、練習等,如學習《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學生可以下載相關的課程資源,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其中可以增加中考專題的內容,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課堂學習結束后還可以在移動平臺進行課后復習,更好地消化學習內容。通過學習記錄系統對學生做題的時間、重復頻率以及正確率進行分析,教師能夠很好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把握,并依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學生也可以結合自己做題情況明確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針對性的復習使學生的課后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在大數據時代下,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初中語文教學也需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充分發揮現代化的數據信息技術,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主動進行問題探究。通過網絡媒體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語文知識,強化自身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馮廷香.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媒體教學方式[J].新課程(下),2017(8):88.
[2]馬淑梅.芻議新課改視閾下微課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17(5):79.
[3]李春惠.探究如何利用微課程進行初中語文交互性教學[J].課外語文,2016(24):95-96.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