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生,陳傳翔,陳衛宇
(南京市植保植檢站,江蘇南京 210036)
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新常態下以一家一戶為基礎的傳統農業經營主體和分散經營模式,無法適應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需要的主要途徑,它包括植保信息技術體系、防治技術服務體系、配套物質供應體系、管理服務體系等[1-2]。探索建立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新型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發展“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钡谋厝灰?,也是發展現代生態綠色農業、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民增收的迫切需要[3-4]。筆者分析南京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立新型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對策。
1.1服務體系廣義的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包括:一是具有政府公共職能的各級植保植檢站或農技服務中心,起著主導作用,主要擔負著區域性主要農作物病蟲草鼠的預測預報,進行農作物主要病蟲草害的大面積指導防治,開展防治技術的試驗示范和綜合防控技術開發,組織對植保服務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培訓等,公益性和服務性特征突出;二是市場化的生產經營性服務組織,主要有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農藥生產經營者、植保合作社等形式,大多是收費服務,基本不具備任何的公益性,他們擔負著對廣大農民進行病蟲專業防治服務和農藥(械)經銷服務等作用[5]。一般來講,植保社會化服務是指植保社會化服務主體開展的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
1.2發展模式自2008年農業部出臺《關于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意見》以來,南京市積極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積極探索植保專業化服務的組織模式和運作方式,因地制宜培育出多種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發展模式,有力推進了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的健康穩步發展。截至目前,全市統防統治服務組織405個,其中141個經工商、民政注冊登記且在農業部門備案。
1.2.1基層組織型。以街道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村委會等基層組織成立專業合作社,通過統一購置機械、統一購置農藥等措施,多在該轄域內開展病蟲害統一防治工作,此類服務組織在高淳區和江寧區分布較多。如南京萬頃良田植保專業合作社、淳農植保專業合作社等。
1.2.2大戶主導型。以種植大戶或農藥經營大戶為主的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此類組織一般有比較固定的服務對象及服務范圍,主要對其種植區域及周邊輻射面或其農藥經銷對象開展服務工作,其中浦口區、江寧區種植大戶主導型服務組織、高淳區農藥經營大戶主導型服務組織較為常見。如高淳區顧隴小根植保專業合作社、南京湯農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等。
1.2.3專業化服務型。立足市場化運作,引進社會資本開展全程式統防統治服務。一般由有實力的公司組建成立合作社,公司化運作,企業化管理,重視資金的投入、先進設備的購置和技術人員的引進與培養。在開展服務前,公司先與農戶簽訂防治協議,確保病蟲害的危害損失率控制在一定范圍,以全程承包的形式,對水稻生長全程進行病蟲害防治,是今后發展的主要服務組織類型。如南京艾津植保有限公司,成立六合、江寧、浦口植保專業合作社開展植保服務,現有專業植保技術人員43名(其中研究生21名)、專業飛防技術人員15名,擁有丸山、井關等自走式植保機30臺,遙控無人植保機26臺,丸山高壓噴灑擔架機10余臺,國產擔架機200余臺,植保設備總投入近千萬元,并成立艾津農機服務分公司進行專業化的噴防作業,極大提高了作業效率和田間防治效果,同時也為南京地區乃至江蘇省內的高效植保機械的示范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1加大政府扶持,強化項目帶動從2013年省級財政200萬元江寧區統防統治用工補貼項目試點開始,財政補貼范圍逐年擴大,2015年起南京市安排專項資金,到2017年省市財政資金增至840萬元(省級400萬元,市級440萬元),項目實施面積共計1.33萬hm2。項目實施過程中,市區植保部門嚴格項目管理,組織第三方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評估核查,項目實施結束后憑第三方核驗合格證明支付補助資金,確保項目按時高效實施。據統計,2017年全市共有36家植保服務組織參與實施水稻全承包統防統治項目服務,帶動全市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19.17萬hm2,統防統治覆蓋率達59.1%。
2.2加強市場引導,促進多元發展在學習借鑒外地專業化統防統治的主要做法與成功經驗基礎上,結合南京實際情況,創新統防統治服務模式:針對規模化經營發展快、專業化統防統治需求比較高的地區,尤其是高產創建示范方,充分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吸納社會民營資本投入植保專業化社會服務,積極推進“企業+植保合作社+大(農)戶”模式開展水稻病蟲全承包服務,其中以南京艾津植保有限公司、南京利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兩家服務組織最有代表性;對于土地流轉規模不大、農民接受能力有差距的地區,發展“大戶+散戶”“合作社+大戶”等多種組織服務模式,由大戶對周邊農戶進行代防代治的形式開展專業化服務,從而形成了以企業服務型為主導、其他服務模式并存的多元化發展格局。
2.3強化服務指導,確保防治效果一是加強病蟲監測預報,針對性為服務組織提供病蟲發生信息,指導服務組織制定科學的病蟲防治方案,確保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防治不因用藥、防治適期等因素而造成防治失誤;二是加強技術培訓,通過召開培訓會、組織現場觀摩等形式,廣泛培訓植保專業化服務從業人員,2016年南京市首屆植保職業技能競賽中,來自各區植保服務組織的選手取得優異成績,服務組織的防治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市植保技術人才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三是強化科學用藥,引導服務組織優先使用江蘇省聯合推廣示范產品,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促使服務組織防治用好藥、少用藥。截至三季度,全市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面積占比達84.97%。
2.4發展新型植保裝備,增強服務能力從目前全市現有植保裝備的使用情況來看,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擔架式(履帶式)噴霧機在作業質量、作業效率和經濟性方面優勢明顯,要進一步鼓勵專業化服務組織積極爭取農機補貼,購置大、中型高效植保機械,提高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水平。同時加快淘汰“跑、冒、滴、漏”嚴重的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在全市構建以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擔架式噴霧機為主導,其他植保機械有效結合的高效環保植保裝備體系。目前全市擁有多種無人植保飛機62架,展翼式自走植保機84臺,擔架式噴霧機757臺,背負式彌霧機4 000余臺。
3.1植保隊伍不穩定,后備人才斷層植保社會化服務面向農業,點多面廣,工作量大,全市各地農技推廣部門普遍存在植保專業技術人員老化、隊伍斷層等問題。據統計,市級在職在崗專業植保技術人員5人,區級20人,鎮街幾乎無專職植保員,基層測報力量缺乏;常年在一線深入田間開展病蟲監測和防控指導工作的植保人員中,30歲以下僅占14.8%,41歲以上人員所占比例達66.7%,其中,51~60歲的人員比例達29.6%。
3.2服務組織自身發展能力不足一是盈利能力有限。目前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主要是開展水稻等糧食作物病蟲統防統治服務,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于按照服務面積收取一定的作業服務費,沒有項目資金支持,服務組織的盈利能力十分有限。二是專業植保服務隊伍難穩定。一方面農村勞力總體呈老齡化趨勢,年富力強、有文化、有責任心的機防手稀缺;另一方面,由于從業收入偏低、勞動強度大、作業風險高,大多數農民不愿意從事該項工作,經過上崗培訓、技術熟練的從業人員,一旦有更好的就業機會、更高的收入,就會造成人員流失。
3.3缺少規避風險機制因農作物病蟲害種類多、發生復雜以及自然災害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病蟲害防治成本,特別是容易出現防治效果不一導致的經濟糾紛問題,還有統防統治從業人員中毒事故和意外傷害所帶來的風險,植保服務組織承受著巨大的風險和壓力。
4.1完善植保公益性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組織協調,爭取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為植保社會化服務提供強有力的行政支持。完善病蟲監測網絡,按照區級不同生態區域至少設立3~5個田間監測網點,減少監測“盲點”,提高病蟲測報預警能力,及時組織重大農作物病蟲災害防治,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加大基層植保隊伍建設,可從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化防治組織、農藥經銷商中,挑選有一定技術能力、責任心強的人員,試點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免費培訓、項目支持、績效管理等激勵機制,使其協助開展測報工作,建立起覆蓋全域的市-區-街道3級植保信息網絡[6]。
4.2扶持生產經營性服務組織發展增加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項目補貼資金[7-8],加大對專業化防治組織,尤其是公司型專業化防治龍頭企業的專項扶持,培育多元化、規范化的生產經營性服務組織開展植保社會化服務,構建全市現代公共植保防治體系。積極爭取各級財政增加對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擴大植保藥械補貼范圍和補貼標準。
4.3推動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多元化發展積極引導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拓展服務范圍、服務內容,積極探索以病蟲專業化服務為依托,延伸開展育秧、機插、栽培管理、病蟲防治、收割等農業綜合服務,提高服務組織效益回報率,增加農業勞動力收入,逐漸解決因植保專業化防治季節性強、服務期短、全年報酬低導致病蟲專業化防治隊伍不穩定的難題。同時,由于開展農業綜合服務,實行集中統一商品化育供秧,統一了水稻品種和播栽期,有利于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的開展。
4.4提高專業化防治組織抗風險能力抓好防效認定機制建設,建立藥害鑒定、損失賠償、矛盾仲裁等機制,切實維護服務與被服務雙方的利益[9]。對于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可以完善農業保險的保險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災害對農
業生產造成的損失,增強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
[1] 李大勇.荊州市植保社會化服務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 2004:6-7.
[2] 王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 2010.
[3] 王茂濤, 田子華, 張紹明,等.江蘇省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發展模式及實踐路徑思考[J].中國植保導刊, 2017, 37(8):76-78.
[4] 張國新,何國梁,凌寅梅.遷安市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河北農業科學, 2014, 18(1):103-106.
[5] 歐高財,鄭和斌,羅莉婭.關于建立新型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幾點思考[J].湖南農業科學, 2010(11):133-135.
[6] 鄭慶偉.農業部提出意見加快推進現代植物保護體系建設[J].農藥市場信息, 2013(14):7.
[7] 劉棟.江蘇水稻全承包專業化統防統治用工補貼項目實施與思考[J].中國植保導刊, 2014, 34(9):72-74.
[8] 李春寧.建設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保障專業化統防統治實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4(3):32-33.
[9] 鞠國鋼, 張紹明, 劉棟.水稻病蟲全承包統防統治項目實施及思考[J].科學種養, 2015(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