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促使油料技術保障能力迅速大幅提升,通過長期跟蹤分析我院畢業學生崗位任職能力反饋信息,結合基層單位用人需求,通過案例分析提出我院油料化驗專業培訓新思路,重新調整教學目標,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科學規劃教學過程,進一步貼近崗位任職需要,真正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關鍵詞】油料化驗 教學模式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040
油料化驗,作為后勤保障的一項重要手段,對保障力量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既關系到訓練任務的順利完成,又關系到裝備和人員的安全,甚至關系到能源節約。作為培養油料化驗專業的訓練機構,我們更應密切關注崗位需求,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時刻貼近崗位任職需要。
一、放寬眼界、拓展外延,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和關聯性
案例一:2019年8月的一天,一名學生從斯里蘭卡打來電話,我國艦艇要在該區域補給柴油,擬加注的柴油與國內柴油狀況相差懸殊,更重要的是,國外提供的化驗單全是英文,學生完全看不懂。類似的情況在以前的大型保障任務中也有發生。反思課堂教學,為了追求取證率,院校采取的幾乎都是應試教育,把知識重點只放在國內現行的國家標準上,而對國家標準的前身來歷這些外延性內容則不做要求。另外,為了精簡字數縮小篇幅,在新編教材中把已淘汰的度量單位直接去除,這樣就破壞了知識的延續性和關聯性,作為擴展性知識,有必要以介紹性的形式讓學生做適當的了解,作為可查閱的資料,也應將相關外延性知識加以補充,而不能眼界太窄,否則將違背教學初衷。
二、強化實訓、貼近實際,做好院校與任職崗位的無縫對接
案例二:近幾年來,每年的7月至9月均有不同的用人單位舉辦新化驗員復訓班,原因是學生畢業了卻不具備上崗能力,從院校到任職崗位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這也正是院校為單位用人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認真分析這一公里,反思院校的教學設計,就是沒有把理論和實踐做好最后的無縫對接。院校有責任改變這一局面,從課程安排和設置上,重新規劃,做進一步延伸,即在所有的化驗項目打牢基礎后,結合崗位工作實際,把課程內容外延到油料的接收、儲存、加注等環節,以想定作業和實作課相結合的形式,模擬油料從接收到加注的整個過程,讓學生進入角色,完成整個流程的各項工作。這也是把實戰化教學真正落到實處的具體體現。
三、優化設計、合理分配,打造高效精品課堂
案例三:某復訓班上,從基層請來的一位老高工授課,方式單一,試驗方法標準全文通讀。這似乎是非專業教員授課最基本的一種方式,不會制作PPT,也沒有圖片、錄像,所以就只會念標準,但一節課下來我的看法完全變了,就在這枯燥的通讀原文過程中,我發現了多年來忽略的很多細節。
現代化教育技術的發展使教員原來越依賴電腦教學,作為教員上課的最大忌諱,照本宣科這種方式在一波接一波的教學改革浪潮中,在鼓勵充分體現現代化、電子化教學的形勢下,在改革創新的引導下,已經被拋棄的越來越徹底,基本杜絕。教員花更多的精力在制作精美的課件上,甚至一度把講課比賽變成了課件比賽。不可否認,現代化教育技術極大地豐富了課堂內容,引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過程不再枯燥,但過度地革除“讀書”這一過程,脫離教材太遠,也將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夠詳實,錯過了很多細節但又非常重要的內容,而油料化驗專業,恰恰正是需要關注細節、追求微觀的學科。因此院校教學改革不應一味追求形式新穎、樣式花哨,極左地革除傳統和極右地提倡現代,都是偏離教學根本目標的失敗方式。
四、大膽嘗試、勇于創新,培養和強化學生責任擔當意識
案例四:2019年6月,某單位接收一批由鐵路運送的煉油廠發來的新生產的柴油。接收化驗期間學生發現該批油料蒸餾指標不合格,而來油化驗單上數據顯示此項為合格。重新到油槽車取樣化驗后蒸餾指標為合格。經過仔細分析和排查,該單位共有三名油料化驗員,平時工作中分別對化驗項目進行了分工,即小A負責取樣、密度、水分等,小B負責腐蝕、粘度等,小C負責閃點、蒸餾等,三人各司其責,卻忽略了各項目之間的相互影響,該案例中,首先小A取樣位置不正確,造成油樣不具有代表性,其次,小C測定蒸餾項目所用的油是已經測定完其他項目后的回收油樣,也沒有按照蒸餾方法標準要求的低溫儲存,輕質成分大量損失,造成數據不準確。
由此案例反思課堂教學,院校平時正是只注重單個項目的訓練,而忽略了橫向之間的相互關聯和影響,造成學生整體意識不強。因此院校教學應做出相應的改革,換一種思路和嘗試,例如可以實行“油樣承包制”,每名學員對所承包的油樣負責到底,從取樣開始,進行全樣分析,最終既完成了單個項目的訓練,又形成了一整套油料質量指標數據報告,相同油樣之間還保留了再現性比較;既有碎片化知識點的學習,又有全面知識的貫穿;既有橫向交叉又有縱向比較。是實現知識完整化、教學實戰化的又一新嘗試和新方法。
總之,一門課程的建設、一個專業的發展,不能脫離單位用人需求,作為為基層培養合格人才的機構,緊密聯系實際、貼近實際,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是院校教員應盡的義務。院校教學必須從細微入手,合理規劃教學設計,時刻修正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彌補過往不足,努力為基層培訓出合格、好用的油料保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