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隨著當前新課改的推進,國家對學生的素養要求持續升高,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而語文作為高中階段的重要課程,在新一輪的課改中已經得到高度重視,國家要求加強國民的國文教育工作,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領域,也是提升國民文學素質的關鍵。因此,本文首先研究了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然后結合當前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語文課題教學方案,為語文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中語文 核心素養 課堂教學 實施方案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084
從當前國內語文教學的發展現狀來看,傳統的應試教育思維難以擺脫,嚴重影響著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著諸多語文教學問題,例如:教學手段單一、缺乏教學互動、學生主動性較低、片面強調成績而忽視學生素質[1]。然而,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的指導方向,也是社會的發展需求,語文核心素養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此,有必要從高中階段出發,研究出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并提出相應的課堂教學方法,從而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在語文核心素養方面,學術界尚未形成統一的意見,筆者認為語文核心素養應當是不同類型的語文能力,包含“語言構造與應用”、“思維發散與完善”、“語言審美與品析”、“文化傳承與理解”四方面[2],具體內容如下:
(一)語言構造與應用
語文作為語言學科的一個分支,具備語言學科的基本特征。因此,從高中語文的核心素養來看,語言構造與應用是語文的基礎內涵,可以充分顯示出語文的綜合性和實操性特征,也是學生獲得語言學習成果的切實表現。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語言構造和應用,能夠及時了解語言的構造規則和使用技巧,進而能夠運用語言合適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效增強溝通能力,表現出基本的語言功底。
(二)思維發散與完善
在語文學習中,思維發散與完善是重要的學習效益,學生開展想象活動,將日常語言和現實生活融合起來,能夠將書本上的語言轉化為現實的體驗,從而經歷思維發散的過程。通過思維發散,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已經學習的語言知識,形成相應的感悟,并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思維和理解能力都獲得大幅度提高,良好的語言思維能夠有效促進語言學習,而語言學習又有助于完善語言思維,兩者相輔相成。
(三)語言審美與品析
語言審美與品析也是語言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審美與品析主要是品味語言表達中表現出的藝術,賞析出其中存在文學魅力,形成對優秀文字作品的鑒賞能力[3]。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通過培育學生的語言審美與品析能力,有利于學生感受到文學中呈現出的獨特魅力,進而最大限度提高學生開展語言學習的積極性和樂趣。此外,在語言審美與品析中,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高雅的情操和高尚的品德。
(四)文化傳承與理解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由于中國文字具備悠久的歷史,流傳了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在語文中包含了文化傳承與理解的核心素養,通過語文的學習,學生能夠通過文字了解到中國古代已經現代的文化,把握住歷史文化的脈絡,從而實現文化的傳承。在文化傳承后,學生對語言進行深入理解,能夠更清楚的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從而促進我國文化的綿延,保持頑強的生命力。
二、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課堂教學實施方案
(一)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隨著當前新課改的推進,國家對學生的素養要求持續升高,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為此,在高中階段的語言教學方面,必須要重視核心素養的培育,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主體意識,去積極主動的參與語文教學活動。在此方面,教師應該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意識到自身的學習主體地位,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教師更多的發揮引導功能,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者,為學生解答問題,消除困惑,使學生具備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愿望。比如在滕王閣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預先計劃相應的課堂教學流程:首先,進行課文的朗讀活動,主要朗讀的語調,確保朗讀的感情,進而通篇了解文章的基本情況,;然后,向學生展示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的基本情況,讓學生對文章存在整體的宏觀了解;再后,鼓勵學生開展小組討論,針對文章寫作手法、具體內容表達出自身的觀點;最后,開展師生互動,教師幫助學生去解決閱讀和交流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學習回顧和總結,通過提綱挈領的教學方式,提高實際的教學效果。
(二)關注學生個性發展需求
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趨于多元化,而人才本身存在特殊性和個性化,由于內外部因素的差異,導致不同學生具備自身的特性[4]。為此,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培養學生核心素質時需要考慮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需求制定多樣化的教學方案,使得學生能夠不受到教學的限制,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夠接受到合理的語文核心素質培訓。例如:教師首先要了解到學生存在的特性和個性化發展需求,然后支持學生在課堂中合理表達自己的觀點,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環境,最后還需要通過語言教學,使學生形成自律意識和集體觀念,提升自身的自制力,最終達到個性化發展的目標[5]。
三、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在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為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必須要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使學生形成學習的主體意識,進一步加深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進而保證語文教學的效果。同時,教師在此過程中要發揮引導作用,以核心素質培養為方向,促進學生語言素養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家峰.核心素養引領下高中語文教與學方式的轉變[J].華夏教師,2017(23):36-37.
[2]張東鋒.基于語文核心素養開展高中文言文教學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7(40):59.
[3]馬瑞芬.深化改革,高效輕負——談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智庫時代,2017(12):200+203.
[4]姚春紅.高中語文思維的兩個向度和實踐探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7(09):12-13.
[5]湯金平.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教育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3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