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當前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力爭教學質量得到實質性的進展,在這一過程中,探究式教學成為了課堂中的一種主流形式,以其啟發性、探究性強等特點,使得課堂教學效率有了很大的改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探索出能發揮探究式教學最大優勢的方式,指引學生在探究中發展思維,使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讓數學課堂不再枯燥和無味,以促進小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 探究教學" 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124
探究式的小學數學課堂構建中,首要的是讓學生產生探究的興趣,鞏固基礎部分的教學,逐步地將學生引入到深層次的探究活動中,從而增強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抓住他們感興趣的內容,有效地導入課堂,激發學生內心的好奇心,使學生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開展探究活動,指導學生整理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掌握的方法,發展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使得探究活動引領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習方法引領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立足生活展開探究,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教育的本質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的實際生活當中,這就意味著教學要以實際生活為基礎,讓學生看到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促使他們產生探究的興趣。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需要運用恰當的引導方式,從實際生活中引申出數學知識,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能讓他們產生探究的興趣,從而發揮出探究式教學的優勢,讓學生自主地投入到學習當中,進而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效率。比如北師大版《圖形的旋轉》中,為了使學生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成復雜圖形的過程,掌握旋轉的要點。教師從實際生活入手,與學生共同討論生活中哪些現象包含了旋轉,一段時間過后,對整體的討論結果進行了整理,小學生想到了很多:風車、摩天輪、車輪等,組織學生探索出這些旋轉的規律,用手比劃一下風車是如何旋轉的,適時地引出順時針、逆時針和中心點的概念,再引導學生觀察鐘表的指針轉動方向,使他們學會用數學語言來描述物體的旋轉方向,為后面的圖形旋轉教學做好鋪墊。指導學生先觀察旋轉前和旋轉后的圖形,對旋轉度數進行猜測,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察圖形旋轉的變化過程,更正學生對旋轉度數的猜測,組織學生探索判斷旋轉度數的有效方法,使學生懂得如何找準參考邊來確定旋轉角度的方法,課程最后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讓他們體會同一圖形不同的旋轉方式,直觀地體會出圖形旋轉的三個基本要素:中心點、方向、度數。通過層層深入的設計,使學生進入抓住了問題的本質,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二、分組合作探究,促進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
探究式教學可以有效促進課堂互動有效性的提升,不僅增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還能使學生看待問題更加的全面,進一步加大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促進了他們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意識地開展合作式探究的活動,讓學生置身于合作交流的氛圍中,促使學生集思廣益,產生思維上的碰撞,快速地突破學習難點,這樣不僅可以發展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也能提升整體的課堂教學效率。那么在分組合作探究中,教師不能完全放手,需要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之中,確保學生在探索過程中不會偏離主題,通海還要確保小組成員之間具有互補性,為每個小組安排監督者以及擔當者,提升合作探究的有效性。比如《分數加減法》中,讓學生經歷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理解其中的算法,滲透轉化思想。教師拋出一個情景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手工活動中,一位學生A用一張紙的1/2折了一只小船,另一個學生B用這張紙的1/4折了一朵百合花。”提出的問題:“這張紙總共被用去了幾分之幾?A和B誰用的紙比較多,多多少?”引導學生自主嘗試列出算式,在計算前先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在長方形紙上用紅色涂出1/2,再用另一種顏色涂出1/4,要做到不重復,觀察兩種顏色一共占紙張的幾分之幾。通過這種直觀的方式得出結果,組織學生交流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方法,師生共同總結:異分母相加,需先通分,按照同分母分數相加的方法進行計算,引導學生以同樣的方式進行異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通過一些練習題鞏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三、布置多元化的實踐活動,解決問題中總結方法
小學生在學習能力及思維方式上有著很大的差異定,對于同一問題有著不同的看法,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多角度探索,使學生靈活地掌握多種學習方法,進而幫助學生探索出適合他們自身的學習技能,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促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到探究式學習中,增強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譬如《正比例和反比例》中,使學生能準確地判斷出兩個量之間的比例關系。教師先列舉出一些公式:路程、時間與速度,長方形面積公式中面積、長與寬,提出問題:“當其中一個量一定時,其他兩個量之間有什么關系?”組織學生探究、討論并結合幾組數據來驗證猜想,讓學生總結出判斷兩個量之間是哪種比例關系的方法,整理歸納正反比例的共同點和異同點,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驗證。教師則對學生的探索過程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使學生全面了解不同方式的優勢和劣勢,進一步提高他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總之,探究式教學對構建高效的課堂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小學數學教師要組織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帶動他們思維的發展,使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引領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仲金花.注重探究過程,突顯方法引領——淺析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J/OL].學周刊,2019(33.
[2]馬長琪.淺談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J].學周刊,2019(27).
[3]韋國臣. 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A].教師教育論壇(第三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