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對核心要素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塑造新人的重任,應推陳出新,深化教育與教學改革,除此之外,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與教學深化相輔相成,核心要素的培養為教學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將教育教學思想融入課堂,與核心素養緊密連結,淺談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培養;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170
新課標建議,高中語文知識中對于塑造學子的綜合修養,其重要教學方向是提升語文歸納能力,打下堅固的語文根基。那么,我們需要怎樣落實呢?語文知識偏重學子的言語才力,語文主旨修養的建立離不開語言的組織和使用,與學生的文化層次和審美品質密不可分,同時思維能力的教育也起到不可或缺的功用。所以,語文教學中關于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蘊含多元化的知識體系。
一、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
高中語文的知識面覆蓋廣泛,無論是詩文誦讀,還是名章名篇,無一不富含深刻的文化底蘊,只有深化文化基礎,培養豐富的審美品質,才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另外,言語的組織和使用對學子的語言本領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規范,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和生活及研習中,發揮文化底蘊等方面形成的所思所感和所想,提升自我的審美水平,完善自我的語言架構[1]。所以,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事物,借助人文書刊、圖片視頻來豐富學生的人文底蘊,從而達到言語豐滿的目的。
學生是獨立發展的人,有獨立的思維能力。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應依托于學科知識,并啟發學生勇于質疑、樂于探究,裨益之處在于,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養學子的自信心。教師應堅持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創造課堂情境,提高審美素質,平行培養思維能力,豐富基礎,走同一條道路。
二、培養高中語文教育中培育核心修養的主要方面
(一)優化課程設計,融入核心素養
貫徹“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新課標要求,改變老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授課模式。教師善于創設情境教學,能夠使知識深入淺出,逐步引導學生理解知識,提高教學效果。
比如,在進行《荷塘月色》的學習中,課前讓學生圍繞文章進行自由朗讀、背景探尋、了解作者,整個課堂因為學生的充分準備而妙趣橫生,甚至把歌曲和荷塘的圖片呈現在課堂,更加深入了解作者當時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既充沛貫徹新課標要求,也可激發學生的開拓性思維,可謂大有所獲。學生只有感受到語言的魅力與價值,才能深刻把握人文價值。
(二)創造問題情境并激發獨立思考
問題情境,就是教師通過拋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教學方式。在學習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過易過難都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魯迅老師《吶喊》的文章學習中,我設置了一個問題——暢談自己的夢境,引發了學子的熱烈討論,由此拋出本節課問題:魯迅老師的夢是什么樣子的?學生暢所欲言,熱情高漲[2]。因此,教學中應設立具體詳細的問題情境,激勵孩子自主探索未知的新大陸,以此在探索未知中制勝的法寶。
(三)塑造審美品質,培養審美情趣
《課程標準》指出,“教學的難點是激發學生具有感受力、理解力、欣賞以及評價的能力”,同時“要塑造學生優秀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審美品質”。所以,在高中語文關于閱讀的教育中,提升審美品質非常重要。漢語教學是語言的精煉和升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富有哲思的言語,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讓學生的思維徜徉于知識的海洋里。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體會自己的情感態度并選擇景物進行描寫。首先,有感情的誦讀文章的景物部分,通過反復誦讀感悟作者筆下的故都。其次,引導學生針對某一處景物描寫體會作者的寫景方法和寫作效果,體會這樣寫的妙處。最后,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修辭手法進行抒寫,比如對偶、襯托、夸張等。同時,可以采用幻燈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故都的圖片,將不同地方的秋景圖呈現出來,引發強烈的對比。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故都的景象和作者沉郁、悲涼的思想感情。有效的教學手段可以把無聲的語言轉變為有聲的語言,或深情款款,或悲壯激昂,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審美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得到豐富體現[3]。
(四)培養閱讀能力,增強寫作思想
國家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很多學生缺乏正確的閱讀觀,對于閱讀草草了事。語文閱讀文章中,蘊含豐富的綜合基礎知識。能否在閱讀中提升整體感悟能力,領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從而使閱讀水平得到穩步提升,正確的閱讀習慣尤為重要。語文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作為共產主義接班人,應秉持發揚文化、弘揚精神的意識,將傳統文化置于心間。當學子學習曹操的《龜雖壽》時,感悟到了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在研究王安石《登飛來峰》時,感受到了“不怕浮云,遮住眼睛,只在頂端”的勇氣和決心。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滋養著世代文明,語文閱讀猶如肥沃的土地,只要撒上種子,便會發芽、生長[[]]。閱讀能力的發展依靠知識的掌握程度,閱讀是獲得知識的基本途徑,是成長的源泉。學生在閱讀中得到思想的升華,獲得精神的洗禮。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了解到語文知識的積累任重而道遠,在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對于提升學生整體的語文綜合能力以及豐富情操、塑造靈魂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這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應貫徹新課標的基本要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主張創設情境和獨立思考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同時在學科中塑造審美意識,提高審美鑒賞能力。閱讀是文明的源泉,也是一個國家無盡生活的動力。核心素養的塑造,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白明忠.高中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與核心素養關系考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6):16-18.
[2]王治國.淺談基于核心素養體系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進[J].現代交際,2019(10):182+181.
[3]王文莉.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教學與語文核心素養培養關系淺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6):61-63.
[4]吳申道.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審美感知力滲透培養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