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應試教學往往只注重于學習的成果而忽視了學習的過程。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教育體制也隨之變革。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本文就針對新課標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策略做出初步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 新課改 教學改革
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指導下,每一個學科都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科優勢來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在教師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需要給學生留出更多的課程發揮空間以適應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充分提升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導學生不斷探索嶄新的知識領域以延展思維方式,提升想象力與創造力,獲取新的體悟。而語文作為教學體系中的重點課程,其重要性與基礎性毋庸置疑。小學作為接受系統教學的初級階段,更是夯實語文基礎,培養語文素養的重要時期。語文學科以其本身的人文性與社會性為優勢,是進行符合時代潮流要求的人才培養的關鍵學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與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進行趣味性的課前導入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一開始就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直接開始講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而往往這種時候大部分學生都沒有梳理好思路,只能迷茫地跟隨著老師的講解打開課本閱覽文章,完全沒有產生自己的思考。教師對于課本的理解與掌握都是爛熟于心的,而學生卻是初次接觸文本,往往無法跟上教師的步伐。因此,課前導入就變得尤為重要。課前導入可以說是教師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優質的課前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興趣,并且幫助學生鋪墊出順利進入課堂大門的臺階,引導學生理解文本的內容。這是一種激發好奇心與學生創造精神的有效手段,還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把他們的感官都調動了起來。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導入教學技巧,并且善于創設情境。例如在學習《秋天》這篇文章之前,語文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出幾個關于秋天的問題,比如“你為什么喜歡秋天?”“秋天有什么特征?”,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出秋天的風景圖片,學生的注意力就一下被吸引了過來。
二、利用創新的教學手段
隨著社會計算機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對于網絡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也在教學過程中大范圍地普及了起來。它彌補了在傳統的教學中只依靠教師、教材和板書的劣勢,將教學的過程填充得高效而內容豐富。這種手段利用計算機互聯網,能承載并且傳遞出囊括文字、圖像、視頻、音頻等多種媒體信息。它使得抽象的文字概念能夠通過能加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它聲像并茂的形式能從多個角度調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它的交互性使得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更高,語文學習更為主動。而它所能容納的語文教學信息量大大節省了空間和課堂時間,使得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提升。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與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不僅為教師提供了便利,更促進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三、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與權威者的教學模式。但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下,這種觀念應當轉變。任何科目的課堂主體都應該是受教育者,而教師只是課程學習的引導者。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在新時期已經不再適用。素質教育是一種主動性的教育,學生的主體精神應該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發揮。因此教師應合理安排自己單獨講解的時間并且放慢步調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要使得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就應該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大膽發言,并大膽質疑,不要畏懼“挑戰權威”。學生要得到更多的練習,在課堂交流與互動中充分鍛煉自己的交際能力與拓展思維領域。
四、倡導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而小組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就是人數各不相同的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生的學習。這種方式有以下幾個優點:一是,它加強了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互相交流與了解,提升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二是,它能夠培養學生對語文問題思考的自主性和獨立思考能力,并且敢于在集體中發表自己的意見;三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為每一位學生都提供了展現自我的平臺和條件,而學生開始在交流中學會與別人合作解決語文問題,彼此尊重,并一起分享成功帶來的喜悅;第四,小組合作學習使得小學生語文思考的正確性大大提升,并且還能在交流中補充自己所未曾考慮到的方向。
五、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語文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教會學生讀書認字,更要對學生的思想情感進行熏陶,塑造學生的人格品質與規范學生的道德修養。學生對于文本的學習絕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字里行間去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充分投入文本的情感,并與作者所表達的情緒產生一定的共鳴。學生應學會通過自己的理解與掌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聯系自己的實際經歷與生活經驗來進行思考。逐漸培養出自己的情感態度與人生觀、價值觀。小學生的心智發育尚不成熟,語文教師就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積極地、正面地引導。幫助學生培育愛國精神、集體意識、孝心、愛心、團結協作、助人為樂的觀念等等。
六、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往往只注重考試的成果,但新課標理念提出知識與技能培養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教師在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學會怎樣做人,并激發出學生不斷求知與探索知識領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教師要懂得構建出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減輕學生對于學習過程的畏懼感,并充分調動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供最大限度與空間的自主活動,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交流,去理解不同的課內以及課外的閱讀文本,開拓眼界,提升想象力與創造力。
總而言之,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的綜合性學科,在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新課標理念的背景下,不斷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李夢玲.淺談新課標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J].才智,2018(20):70.
[2]黃漢明.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7(Sl):65+77.
[3]汪彩.基于新課標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3):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