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成功的作文教學不僅為學生個人發展奠定基礎,而且能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積蓄后備力量。在這其中,創新是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生命線,更是農村作文教學的力量源泉。
關鍵詞:農村初中 創新 作文教學
平心而論,從2002年的新課改到2011年的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都對作文教學提出了較好的建議和要求。比如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多角度觀察生活,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意,學生如果能真正按這樣的要求去做,定會受益匪淺。但目前的狀況是(尤其是在部分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制約,他們沒有機會走出校園,深入自然、社會,就談不上文從字順的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了。面對著這些現象,筆者決定另辟蹊徑,從解放孩子們的眼睛、嘴巴、手指、思維人手,還給他們一個充滿個性的、富有創意的寫作空間。
一、擦亮學生觀察生活的武器一一一眼睛
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農村學生雖然身處優美的自然環境,沐浴著淳樸的民風,但相對來說,學習環境狹窄,不能完全利用自然環境的優勢,因而這無助于他們的寫作。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沖出“禁區”,帶著自己的一雙慧眼,幫助學生觀察、發現自己身邊的可寫作素材。
每年的春天和秋天,筆者都要組織學生們外出游玩。藕池村金燦燦的白菜花和蘿卜花,西嶺角村紅彤彤的蘋果和柿子,都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寫到: “過去一看到作文題目我就忐忑不安,不知如何去寫。當我站在藕池千條溝的溝頂,看到漫山遍野的白菜花和蘿卜花,一片金黃,一片淡紫的鋪灑在山谷里的梯田上,層層堆積,錯落有致時,我的眼睛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寫作的大門一下打開了,我仿佛在山坳里大片誘人的白菜花和蘿卜花間穿梭,周圍間雜著一塊塊綠油油的莊稼、蔬菜,小溪穿流其間,牛羊在一旁悠閑地吃著草,這一切構成了一幅山村畫卷,清新、淳樸而自然,真是太美了!”的確,一旦讓學生走進寫作的環境里,他們就會以獨特的視角和個性十足的語言,來表達意外的驚喜,盡管語言算不上華美,卻也能在字里行間把真情實感流露出來,這樣的作文自然就真摯感人了。
當然,作為一名有經驗的語文教師,要緊緊抓住學生的這種真實寫作經歷,引導更多的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來為寫作服務,教會他們善于觀察,廣泛涉獵,積累沉淀,為能寫出有血有肉、個性萬千的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開啟學生寫作的窗口一一一嘴巴
新課標指出,要鼓勵學生的自由表達和有創意表達。也就是說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個性體驗,引導學生不拘形式地把自己想說的內容表達出來。
記得一次作文課,題目是《愛就在身邊》。我拿出幾張照片(是我提前從一位學生的母親那兒借到的),并且還有這位學生母親對照片解釋的一段視頻。同學們都靜靜地聽著、看著,情感的共鳴讓他們似乎找到了共同語言,不少同學都眼含熱淚。我趁熱打鐵,引導他們把心里話說出來。或許是情感的大門一打開,孩子們傾訴的話語便紛至沓來,其中有許多富有詩意的語言,如“母愛是一點甘露,親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細雨的溫情,用鉆石的堅毅,期待著閃著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愛不是人生中的一個凝固點,而是一條流動的河,這條河造就了我們生命中美麗的景色。”
由此不難看出,學生除了具有一雙會觀察的慧眼之外,更需要有一張會表達、會吐露心聲的嘴巴。“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此文之本源也”,學生對社會生活并不是沒有自己的看法。只是不能很好地表達出來。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要鼓勵學生說真話,訴真情,求真知,做真人,要對學生進行情感和審美的指導,要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的內心體驗。這樣,學生對生活和人生的情感態度就會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現出來,使文章具有真情實感。
三、激活學生感知生活的工具一一一手
讓學生動手,不僅僅是多寫多練,更要開發學生們用手指感觸、認識生活的能力。
記得一次上課,學習魯迅先生的《孔乙己》,在分析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和“摸出四文大錢”時,對于“排”字學生們都認為寫出了孔乙己的“富有”和趾高氣揚;而對于“摸”字都認為顯示出孔乙己貧寒和萎靡不振。但“摸”和“排”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
當提出這樣的話題時,許多同學不由自主的伸出手指模仿起來。筆者見狀,決定趁熱打鐵,讓同學們親身體驗一下,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銅錢,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模仿練習。經過同學們手指的反復演示,更加深了對人物的認識。無須多講,一個個“孔乙己”已活靈活現,浮現眼前。接下來的小練筆,優美的文字從許多同學的手指間流出,將其刻畫的躍然紙上、栩栩如生,不僅有人物的外貌、動作描寫,更細膩的刻畫了孔乙己的內心世界。
四、拓展學生寫作的寬度一一一思維
要想使學生的作文有創新,僅僅拓展素材空間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拓展學生的思維,為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筆者在作文中經常出一些趣味性強、想象空間大、符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的作文題目,讓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能力。如讓學生寫續寫文,即根據開頭寫下文;續寫故事,根據原有的童話、寓言、科幻等故事篇章另編新的思想故事;出半命題作文,如《我是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結合社會現象,從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觀去想象自己是老師、醫生應怎樣做,才能培養好人才,才能為大眾服務……。這樣去激發、發展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在想象中縱橫馳騁,寫出的作文肯定富有創意。
總之,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堅持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要實現這一切,立足農村初中實際,不斷創新作文教學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2010.
[2]教育部.初中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2011.
[3]楊靖.農村初中語文教師作文教學指導的探究[J].中學語文,華東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