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道授業,還包括育人。也就是說,教師教學的核心不是講解知識,而是解決學生的疑惑,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入格。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行為和品德發育和形成的階段。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的心理變化,從而送行有效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指導,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 心理健康 指導 有效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正處于高考和社會環境的壓力下,這就導致高中生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在這樣的形勢下,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關注學生的變化,增強對學生的了解,并根據學生的特點,運用符合學生性格特點的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開展有針對性地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能夠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本文結合筆者的實踐經驗,對于如何進行有效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指導進行了以下幾點探究:
一、加強對學生的了解
高中階段的學生情緒變化是非常大的,學生常常會出現焦慮和激動的情緒。而且,隨著學習時間的增長,學習難度的加大,課業負擔的增重,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這時,學生的情緒就會非常不穩定。如果,總是達不到學生預期的目標,學生還有可能會產生厭學的心理。所以,教師必須要時時刻刻關注學生心理上的變化,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從而為學生解決問題,讓學生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比如:在《走出困惑,和諧共處》的教學過程中,為了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首先,筆者提出了問題:你在學習中或者是生活上有怎樣的困惑?有的學生就提到了自己不知道該如何與同學相處,不知道如何與老師相處。根據學生的回答,筆者基本上就掌握了學生遇到的問題。之后,筆者就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了講解。學生在筆者的開導下,自然就能夠走出困惑,掌握與人相處的方法。當然,還有一部分學生不愿意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困惑。對于這部分人,筆者則是采取了單獨談話的形式。筆者與每一個學生都進行了深入的談話,了解了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提出了解決的措施。這樣的形式,不僅能夠加強對學生的了解,還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
二、堅持以生為本觀念
高中階段的學生在性格和學習能力上有著極大的差異。教師在進行心理輔導工作的過程中,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且,教師尊重學生間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輔導策略。同時,教師要用自己的愛心感化學生,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比如:在《有意義的生活》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就為學生創建了這樣一個情境:現在是每個人的榮譽慶典,你們要參加自己的榮譽酒會。緊接著,筆者就讓學生回答了這些問題:在這樣一個榮譽酒會中你想做些什么?你為什么會獲得這個榮譽?你獲得是什么榮譽?學生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就會在無形中思考自身的人生價值。然后,筆者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對于人生的意義進行了討論。同時,筆者要求學生列舉了名人的故事,讓學生講述了自己身邊的有意義的人或事。學生在分析和討論的過程中,自然就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和價值態度。最后,筆者進行了總結:人生的意義就隱藏在我們度過的每一天,做過的每一件事情中。在本節課,筆者幾乎把全部的時間都交給了學生。這樣的形式,更有助于學生的思考??梢姡瑘猿忠陨鸀楸镜慕虒W理念,對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指導來說是非常關鍵的。
三、注重日常心理工作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輔導教學中,日常心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注重心理健康管理體系的創建。同時,教師要加強與學科老師、班主任間的溝通和交流,從而共同為學生創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平等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比如:在《未來準備》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和理想,并且,讓學生認識到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的。筆者為學生展示了著名人士的成功案例。并且,讓學生思考了自己的未來。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就能夠明確自身努力的方向。當然,這一項活動,不僅一兩節課就能夠完成的。這是教師必須要時刻進行的工作。同時,筆者會隨時關注學生在想法上的變化,并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這樣的形式,就避免了學生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梢?,日常的心理工作在高中健康教育中是非常關鍵的。教師必須注重日常心理工作的開展。
總之,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并且,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輔導活動,從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促進學生在心理方面的發展,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楊雪.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及反思[J].中國校外教育,2018(26):25+22.
[2]王瓊燕.促進高中生自主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2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