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教學中的歷史課是一門基礎課程,原本學生是比較喜歡的,但相對枯燥的歷史知識又讓學生望而卻步,那如何教給學生一個好的學習技巧,讓學生真正愛上歷史課?中學生對知識是比較渴望的,所以,只要我們教師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積極培養學生興趣,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學生對歷史這門課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那么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關鍵詞:歷史課程 歷史教學 初中生 教師
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對社會的貢獻,幫助學生學習知識,豐富自我,超于自我。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將開拓學生視野、增強學生能力、豐富學生涵養作為重要目標。然而理論是空的,枯燥的歷史知識晦澀難懂,可能會失去對歷史的興趣。加之初中科目在學生心中就是一門“副科”,不能讓學生感受到來自這門課的壓力。因此,初中教學中的歷史課要想使學生能有所獲,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一堂成功的歷史課,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交流課。優質的歷史教學,可以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歷史的獨特魅力,從而喜歡上這門課。那么,具體要怎么做才能達到這個效果呢?
首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歷史教學中,我們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設立難點疑點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方式。語言尤為重要,而利用實物、歷史文物、圖片、地圖等材料最能直觀反映歷史真相,能夠以形象感人,在學生的心靈中樹立榜樣。比如組織學生看一些有關歷史題材或偉大人物的電影,對學生進行正面或反面的思想教育。目前學校的班班通設施就能有效做到這一點,通過班班通能展示圖片、視頻直觀地再現當時的歷史面貌,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等等。創新的歷史教學課堂,氣氛活躍,創設出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在歷史情境中接近歷史,感觸歷史,感受歷史,從而對歷史學習產生濃厚興趣。中學生的好奇心極強,會提出很多千奇百怪的問題,中學生也正是通過這種好奇心來認識這個復雜的世界的。我們教師正確的引導,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熱情。
其次,歷練學生的品質。歷史中有很多值得學生學習和發揚的精神品質,能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這也是歷史學科獨特的優勢。現代社會中,創新顯得尤為重要。既然是創新,就預示著有風險,而且當創新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行為后,知識創新的難度只能是越來越高,失敗的風險也就越來越大。一次創新的成功也許是千百次創新活動受挫的結果,一個人創新活動的成功也許是成千上萬的人創新失敗的結果。面對創新路上的困難,人們只有具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始終不一地堅持創新,才可能最終獲得創新的碩果。而通過歷史課的學習,偉大歷史人物的先進事跡能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產生強烈震撼,使他們的精神得到升華,并且逐漸具有優秀的意志品質。
再次,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教會并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大膽質疑,勇于創新。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氣氛活躍了,和諧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就容易調動起來,同時收到了傳授知識和發展能力的雙重教學效果,也是發展創造性思維的捷徑。學生有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后,教師不能只簡單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要抓住這個契機,不僅要給學生以知識方面的答疑,更要給學生這一良好的求異思維苗頭以鼓勵與進一步引導,激發他們永不熄滅的創新能力。教師也要耐心傾聽學生的正確的或者不正確的答案,耐心傾聽后,讓學生自由討論,而不要急于下結論或否定,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理由后,再因勢利導,學生的錯誤思維通過老師的點撥得到糾正,學生既掌握了知識,也在思考中發展了創新思維。
然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現代社會中,初中學生中的獨生子女占的比例比較大,而且一般家庭條件較為優裕。由于家長的溺愛,不少學生顯得特別自私,不懂得關心照顧別人,不懂得如何正確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只能接受別人的表揚,卻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我行我素不顧他人的感受。歷史課是研究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及其規律的學科,不僅能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老師還能通過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做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最后,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歷史教師可以根據歷史教材,深刻挖掘教材的思想內容,比如我國的四大發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了解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對世界歷史文化發展的貢獻,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增強其民族意識等等。通過講述中華民族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跡,引導學生學習英雄人物的高貴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
初中教學中的歷史課是一門基礎課程,教材內容并不復雜,都是一些易學易懂的東西。中學生對知識是比較渴望的,所以,只要我們教師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積極培養學生興趣,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對歷史這門課程有一個全新的認知,主動去學習。我相信,學生終會喜歡上這門課程。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期刊:《初中歷史教學案》,2016年第6期.
[2]陳大偉:《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踐》,天津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