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好每一個學生是教師應盡的責任,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后進生作為特殊群體,更應該得到我們更多的關注與幫助。本文從個人、學校、家庭、社會等角度,分析后進生的形成原因、表現特點,結合教育實踐,對照他們的心理感受,對癥下藥,提出轉化后進生的措施和轉化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從而能夠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后進生 成因 轉化措施
一、后進生成因:
1.內因。從導致后進生的內因看,主要有六個方面的障礙
第一,在認知方面。后進生不善于對知識加工、提煉以及尋找解決各種問題的途徑,長期處于一種困惑狀態,難以分清是非、善惡,極易上當受騙,誤入歧途。
第二,在動機方面。后進生缺乏強烈的“自塑”意識,認為學習為了社會,為了家庭,為了個人榮譽,有一半的后進生甚至不知道到底為什么學習。
第三,在意志方面。后進生在學習上表現為意志薄弱,失去自信心,碰到困難,容易退縮或屈服,對作業中的難題不是深入求解,而是抄襲或拖延不做。
第四,在情感方面。后進生由于平時受到某些教師、同學的歧視,冷落,批評和指責多于稱贊和幫助,遭受更多的經常性的失敗,消極情感大于積極情感,在學習上出現滑坡。
第五,在行為方面。后進生對行為的意義、性質、后果缺乏深刻的認識,單憑主觀上的興趣、欲望、好奇行事,主要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退縮性,他們逃避、自棄,對教學秩序影響較小,但其本身產生極大的內耗,性格上孤僻、自卑、多疑,甚而嚴重到自毀;另一種是桀驁性,偏激過度,“破罐子破摔”,對教學秩序影響較大。
第六,在身體方面。后進生中有的學生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智力低下,有的由于某些突發的或遺傳的因素造成了力不從心感。如視力、聽力下降,跟不上進程等。這些學生本身性格有缺陷,構成人格障礙,逆反心理嚴重。
2.外因:
第一,家庭教育的缺失。有些父母為了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子女的品德與學業,沒有盡到監護人的職責,疏于管教和關心孩子。有些孩子稍有錯誤就受到家長的訓斥打罵,久而久之,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有些家庭是父母離異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單親家庭,使子女失去父愛或母愛,導致孩子缺少溫暖,缺少安全感,形成冷漠、孤僻、憂郁的性格,不思進取,成為后進生。
第二,社會環境的影響。青少年是非判斷能力較低,社會不良風氣中的官僚主義、以權謀私、行賄受賄、拉關系走后門等,使一些學生失去了正確的價值觀。如果與一些輟學的未成年人、社會不良人員交往較多,則會沾染了許多不良習氣。黃色錄相、情愛、性、暴力、黑社會之類書刊,對少年兒童毒害非常大,使許多青少年盲目崇拜模仿,荒廢學業,甚至偷食禁果,給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第三,學校教育的偏差。有些學校單純用考分來衡量學生的好與差,使后進生產生了厭師拒學的心理。有的學校或班級為了考試成績優秀率,竟然勸后進生不要參加考試,或者分班時堅決不要后進生,這種情況使得這些后進生們更加不想學習,繼而無事生非,各個方面越來越差。
二、后進生的轉化措施
1.家庭方面
第一,關心孩子,多做溝通。家長更要經常了解孩子思想、學習、生活各方面的情況,保持跟孩子的交往,促使自己與孩子進行必要的思想交流,加以正確的引導。
第二,改變自身錯誤的觀念及教育方法。孩子雖然年齡小、經驗少,但他們也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別人包括自己家長的尊重,后進的孩子,可能表面上無所謂,其實在內心深處,更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自尊自愛,是孩子成長進步的肥沃土壤,家長要尊重孩子,培養他們的自尊心,把高度尊重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
第三,以身作則,改變自身不良習。俗話說:“有其父,則有其子。”父母自身的行為表現同孩子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表率。言傳身教,使孩子受到家庭的正面教育。
第四,培養孩子個性發展,培養學習興趣。家長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仔細地觀察孩子,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快感,找到學習方法,明確學習目的。
第五,激勵制度,培養孩子上進心。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表現機會,有意識的用恰當的外因激勵孩子,誘導孩子的競爭意識,家庭教育應堅持肯定評價為主,努力使來自外部的激勵化作內部的動力。
2.社會方面
第一,正面教育。重視學生群體的精神需求,通過正確恰當的各種教育,使學生認識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社會上的低品位低格調的藝術作品進行有指導的觀看。
第二,優化教育環境,倡導社會各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消除學校周邊網吧、游戲廳等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場所,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三,公益勝活動,宣傳黃、賭、毒的危害。廣泛宣傳宣傳黃、賭、毒的危害,讓他們從主觀上及客觀上認識社會的各種現象,進行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使學生能夠抑制不良行為的侵蝕。
3.學校方面
第一,學校多措并舉。(1)學校要充分發揮德育的功能,轉變后進生的思想。學校要針對不同特點的后進生制定不同的轉化措施,科學引導,達到自我教育這一“后進生”轉化的終極目標。(2)對后進生家庭進行個別輔導,幫助家長分析孩子的情況,溝通教師與家長的思想,增進相互間的了解,形成教育合力。
第二,在教學中對癥下藥。(1)對“頑皮型”后進生,要用誘導、遷移的方法,使他們把心思遷移到學習上,充分發展自己的特長。(2)對“厭學型”后進生,要用引導、示范的方法,使其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和培養其學習興趣,運用興趣遷移法,把后進生的其他興趣引導遷移到學習上來。(3)對“好斗型”后進生,要用激將法。“好斗型”的后進生往往好勝心強,好表現,怕別人說他不行,對這樣的學生,激將法準奏效。(4)對“自卑型”后進生,就要運用發現法。教師要發現和挖掘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點亮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看到自身的價值和希望,激發他們前進的動力。
第三,在教學中應對后進生充滿愛心,善于發現后進生的“閃光點”引導后進生學會自我教育。后進生渴望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寬容。在教育轉化工作中,教師要善于發揚其閃光點,增強自信心,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快樂,鼓勵他們憑自己的努力實現目標,并提醒他們現在應該把握時機,表現自己。從后進生最容易做到的細小處做起,引導后進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缺點,學會自我約束,學會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