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與書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這為在美術教學中引入書法藝術奠定了基礎。針對初中美術教學中引入書法藝術這一問題,文章以張謇書法的引入為案例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為初中美術教學開辟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載體提供了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初中美術;書法藝術;張謇書法
書畫同源是對中國傳統書法和美術二者之間關系的準確概括。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將書法與美術課堂教學相融合,可以為學生的美術學習提供新的素材和靈感,引導學生在靈活、變通的基礎上開展美術學習,創造出更加優秀的美術作品。張謇書法藝術作品飽含豐富的藝術美和思維美,將其引入初中美術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欣賞張謇書法藝術作品的過程中,感受其高尚的人格品質和書法作品本身的藝術美,獲得美術藝術和情感體驗的雙重提升,實現全面發展。
一、初中美術教學引入張謇書法的教學契合點
清末狀元張謇的書法與初中美術課程的契合點,是當前初中美術教學引入其書法藝術的基礎。張謇書法對書畫同源有著無比生動和精確的詮釋,這得益于張謇在書法創作時對繪畫藝術的借鑒和對二者的變通,同時這一特點也為其融入初中美術教學提供了條件。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張謇書法與繪畫的藝術相通,搜集、整理張謇的書法藝術作品,整理成校本層面的美術課程資源,為美術教學提供新的素材。
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現有美術教材,在恰當的教學內容中引入張謇書法。例如,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第二單元的“造型與表現”板塊中的“裝點我的居室”,這一教學內容不僅可以使學生產生對家的歸屬感,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藝術品位和審美素養。教師可以針對這一教材內容設計課例——“利用張謇書法裝點我的居室”,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描摹、創新張謇的書法作品,有效提高學生對書法理論知識、裝飾設計知識的認識,進而提高其審美素養和對家的歸屬感。
筆者認為,張謇書法與美術教學的契合,主要體現在宏觀層面的課程結合和微觀層面的教學內容融合。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宏觀層面的校本課程構建和微觀層面教學中張謇書法與具體美術教學內容的結合,找到張謇書法與美術教學的契合點,為美術教學找到新的立足點,提高美術教學實效。
二、初中美術教學引入張謇書法的教學原則
張謇書法引入初中美術教學,能夠對美術教學起到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但是要實現這一理想目標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遵循以下教學原則。
1.審美性原則
無論是書法藝術還是美術教學,都蘊含豐富的審美教育。在引入張謇書法的實踐中,教師一定要堅持審美性原則,學生通過審美教學,進一步了解張謇書法的藝術美,豐富其審美情感,避免傳統美術教學重美術知識技能傳授,忽視學生美術賞析、感受、評價等美術審美情感教育的弊端。
2.開放性原則
在初中階段,美術課通常是一周一節,要想靠這僅有的一節美術課就完成美術教學任務顯然是不夠的。因此,美術課外活動的補充就顯得非常有必要,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張謇書法美術展、張謇博物館等課外張謇書法美術資源開展學習,通過開放性的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
3.實踐性原則
美術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學生在學習中需要通過大量的動手實踐活動來完成學習目標。學生在實踐中能夠很好地培養自信,養成獨立的欣賞能力,如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到張謇博物館進行實地探尋,描摹張謇書法作品等。
4.發展性原則
任何教育都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初中美術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在引入張謇書法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入的書法藝術內容要能夠有利于學生審美素養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發展。
三、初中美術教學引入張謇書法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影響因素。就初中美術教學而言,當前的教學方法主要分為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種,張謇書法引入初中美術教學的具體教學方法,實際上也是這兩類教學方法的合理應用過程。
例如,在開展課例“探尋張謇的書法藝術作品”時,教師可以根據課堂的特性采取以課外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具體采取實踐調查、參觀訪問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外搜集、整理張謇的人生經歷和藝術作品,并參觀相應的書法作品,再輔之以課堂教學方法,通過欣賞和評價獲得審美體驗和認識的提升。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來拓展學生的眼界。例如,利用多媒體課件欣賞蘇軾的《黃州寒食帖》,讓學生在課堂上講述這一作品創作的背景、內容、思想、意義等,讓學生在這一主動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而在臨摹作品的實踐環節中,通過學生自主動手,讓其進行自主開發、設計、體驗和創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充滿趣味性。
將張謇書法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學方法的運用是教學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有意識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綜合利用課堂和課外活動等方法開展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方法對張謇書法引入初中美術教學的促進作用,提高教學實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將書法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是傳統文化走進課堂教學新理念的實踐,也是加強美術教學校本課程開發與建設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從二者的契合點、引入原則、具體教學方法三個方面進行研究與創新,確保張謇書法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的實踐能夠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錢初熹,美術教育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2]楊疾超,論張謇黃州時期的書法創作[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