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實現學生全面發展,體現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從“達芬奇的畫蛋有感”到“人,隱藏于音樂之后”,不難發現,為考查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性、綜合性,音樂精神、音樂知識、音樂理性思維或隱性或直接體現在各科的試題中。
關鍵詞:高考改革;核心素養;全面發展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感到無論是著眼于高考,還是放眼人才全面個性的發展,都需要學科綜合和全科參與。此種趨勢,需要教師站在高考改革的前沿,以教育的全局視野,充分發揮藝術學科特有的功能和優勢,與學生同呼吸,思考、探究并大膽實踐音樂及其他藝術學科助力高考的策略,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充實高效、減輕負擔,凝聚力量,勇敢、樂觀地接受挑戰,走向成功。
一、彰顯美育功能,為學生插上隱形翅膀
1.遷移音樂知識,讓學生手握他山之石
作為人類表達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載體,音樂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其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高考佼佼者談到,他們能夠在高考考場上思如泉涌、激情綻放,得益于音樂及其他藝術的滋養。語言的精華在詩歌里,很多學生能夠活學活用,把歌詞寫進作文里,讓語言表達更精煉、更豐富。學生在閱讀與寫作中,能把情感和價值觀藝術地融匯在語言里,以巧妙的藝術性和強烈的感染力展現每名學生的精神內涵。做到這些,何愁在高考寫作中無法交出完美的答卷?
2.開發多元智能,用音樂思維影響學生
通過鑒賞名作,感悟音樂的結構和技術,以及創作特點和創作思想,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歐洲音樂之父巴赫創作的《馬太受難曲》被譽為巴洛克時期的巔峰之作,至今令人尊崇,難以超越。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不是因為作品的某一方面,而是因為其集大成。當真正感受到這部作品的表現力和深刻的內涵時,學生便有了多角度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這正體現高考強調的綜合性。
3.拓展音樂知識,為學生立意拓寬視野
踐行音樂新課程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長,在音樂必修課之外,嘗試利用寒、暑假引導學生拓展教材之外的知識,進行“藝海深探”。深探內容不拘一格,旨在開拓學生視野。例如,“班歌創作”“談動漫與背景音樂的關系…‘給《茉莉花》譯成英文…‘搜集家鄉的民歌”等,盡管學生的表達不成熟,但是學生搜集、整理、歸納及創新的能力均得到了鍛煉。
二、發揮激勵功能,支撐學生的青春自信
1.聽覺藝術的震撼無與倫比
聽覺藝術更能直接作用于人們的情感,震撼人們的心靈。音樂是聽覺藝術,是通過節奏、曲調、力度、速度等表現要素表達意象和思想情感,最能扣人心弦、鼓舞士氣,讓人們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例如,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時刻,聶耳、冼星海、麥新等一大批文藝創作者以音樂為武器,他們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救國軍歌》《在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等充滿戰斗性、現實性的壯歌,激勵著仁人志士頑強、英勇殺敵的戰斗決心,為革命取得勝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音樂神奇的力量勝過說教
音樂反映人類靈魂最深處的能力,甚至超過了語言。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曾說,音樂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純的感情的火焰;它是從口吸人的空氣,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著的血液。在音樂課上,教師讓學生聆聽、演唱《草原放牧》《嘎達梅林》《甘灑熱血寫春秋》《芬蘭頌》《婁山關》等作品,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藝術的形式美,更要引領學生感悟作品的內涵之美、精神之美。
3.唱響《畢業歌》,讓學生心存家國情懷
田漢、聶耳創作的《畢業歌》,以高昂的音調、激情的節奏,抒發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成功地表現了三十年代青年學生熱血沸騰、勇往直前、戰勝敵人的堅強意志和高尚品格。如今這首歌仍然作為高中音樂課教材的內容,更是希望今天的畢業生能在《畢業歌》的影響下心存家國情懷,樹立遠大理想,支撐起廣大青年學生學業的自信、理想的自信、前程的自信。
三、聆聽經典音樂,升華學生的思想境界
1.品讀音樂家曲折人生,追求卓越的人生境界
品讀貝多芬的人生信條,了解他的人生經歷,會拉近學生與古典音樂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欣賞古典音樂中得到借鑒。《第九交響曲》被公認為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整部作品也是貝多芬一生與其命運抗爭的寫照。欣賞這部作品時,學生會深刻領悟到貝多芬以深刻的社會沖突為內容,化人生的坎坷為旋律的起承轉合,用豐富的人生體味做和聲,體現英雄般的斗爭意志和熱情,這樣學生會走出方寸天地,賞閱大千世界,讓心胸寬廣豁達。
2.放射藝術皇冠之光,塑造學生的崇高信仰
歌劇被稱之為藝術的皇冠,《白毛女》《洪湖赤衛隊》《江姐》《劉胡蘭》《黨的女兒》這些經典的歌劇是我國文化資源的寶貴財富。《繡紅旗》《紅梅贊》《洪湖水浪打浪》《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一首首唱段廣為流傳,影響了幾代人,聆聽、演唱這些經典唱段能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讓學生在音樂中穿越時空,通過今夕對比、成長經歷的對比,學生就會意識到,現今我們所面對的學習的困難、成長的困難、高考的困難與之相比,都算不上是困難。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在辦學過程中始終堅持“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辦影響學生一生的教育”的理念,讓音樂陪伴學生走向成功的思考與實踐,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并形成了學校的教學特色。音樂在理解學生、服務學生、鼓舞學生、助力學生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高考改革讓我們看到了健全的人格之美,讓我們看到了社會發展的推動力。教師不僅憧憬著詩和遠方,更應該擔負起作為藝術學科教師在學生成長與發展中的重大責任,做助力學生走向成功的良師益友。
參考文獻:
[1]陳婕,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J].成功(教育),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