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采用兒童歸因風格問卷和福代斯幸福測試,對河南省洛陽市、湖南省婁底市330名初中生進行問卷調查,以指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初中生:歸因風格;主觀幸福感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此研究采用整群抽樣法,對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一所中學和湖南省婁底市一所中學的初中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44份,回收問卷340份,有效問卷330份。其中,男生186人(約占56%),女生144人(約占44%);初一學生116人(約占35%),初二學生113人(約占34%),初三學生101人(約占31%)。年齡在11~16歲之間,平均年齡13.54±1.02歲。
2.測量工具
歸因風格問卷采用“兒童歸因風格問卷”,此問卷適合8~18歲兒童,共48道題目,包括積極事件題目和消極事件題目。問卷評價了歸因的三個維度:永久性、普遍性、人格化,采用0,1計分。分別將被試在積極事件和消極事件三個歸因維度上的得分相加,計算積極事件歸因和消極事件歸因。積極事件歸因得分越高越樂觀,消極事件歸因得分越低越樂觀。用積極事件歸因得分減去消極事件歸因得分,得到樂觀歸因風格總分,分值越高代表越樂觀。主觀幸福感的測定采用福代斯幸福測試,此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幸福指數最高為10分,幸福指數最低為1分。
3.數據收集與分析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施測,當場發放問卷,當場回收,采用同一個主試和統一的指導語。每名學生被試一次性完成兩份問卷,為保證問卷客觀真實,采取匿名方式,數據的統計處理在SPSS22.0軟件上完成。
二、研究結果
1.初中生歸因風格問卷的得分情況
計算所調查的初中生在歸因風格問卷上的得分,樂觀歸因風格總分為1.76±3.74。根據塞利格曼的標準,1~2分屬于中等悲觀水平。積極事件歸因得分為11.72±2.56,屬于中等悲觀。其中,永久性維度平均分為4.79±1.49,屬于平均水平,普遍性維度平均分為3.61±1.19,屬于中等悲觀,人格化平均分為3.32±1.32,屬于中等悲觀。消極事件歸因總分為9.96±2.48,屬于平均水平。其中,永久性維度平均分為3.05±1.32,屬于中等樂觀,普遍性平均分為2.28±1.32,屬于中等樂觀,人格化平均分為4.63±1.33,屬于平均水平。對初中男、女生的歸因風格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樂觀歸因風格總分、積極事件歸因、消極事件歸因均無顯著差異。具體到歸因的三個維度:在積極事件的永久性維度上,男生的得分低于女生;在消極事件的普遍性維度上,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其余維度上性別差異不顯著。
對初中生的歸因風格得分進行年級差異檢驗。結果顯示,樂觀歸因風格總分、積極事件歸因總分上存在年級差異,消極事件歸因無顯著差異。初三的樂觀歸因風格高于初一(p=0.007),初二和初三的積極事件歸因顯著高于初一(p=0.025,p=0.000)。在歸因的三個維度上,積極事件的普遍性和人格化兩個維度上存在年級差異。初二和初三的積極事件——普遍性歸因顯著高于初一(p=0.036,p=0.004),初二和初三的積極事件——人格化歸因顯著高于初一(p=0.028,p=0.001),其余差異不顯著。
2.初中生歸因風格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計算
初中生在幸福指數上的平均得分為7.14±1.95。計算歸因風格與幸福指數的相關時,發現幸福指數與樂觀歸因風格、積極事件歸因顯著正相關,與消極事件歸因顯著負相關。在歸因風格的三個維度上,積極事件的永久性歸因與幸福指數顯著正相關,消極事件的永久性和普遍性歸因與幸福指數負相關。
三、研究結論
1.初中生歸因風格的特點
調查結果顯示,初中生樂觀歸因風格總分為1.76,屬于中等悲觀水平,尤其體現在積極事件的普遍性、人格化維度上得分偏向悲觀。此次調查的初中生面對好事件發生時,傾向于相信好事件是由于某些特殊的因素導致的,此種特殊性阻礙了對未來的積極預期,從而較為悲觀。人格化是指事件發生的原因在于自己還是其他人或環境等,研究發現初中生傾向于認為好事情的發生是源于外部原因,而壞事情的發生則是自己的原因,此種歸因容易產生低自尊和自信心不足。
初中男生樂觀歸因風格總分低于女生,但是沒有達到顯著水平,在積極事件的永久性維度上,男生的得分低于女生的得分;在消極事件的普遍性維度上,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的得分,即男生更相信壞事情的發生是由于普遍的原因。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初中男生比女生更悲觀。值得慶幸的是,從初一到初三,樂觀歸因風格總分在不斷上升,這與學生的認知能力、自我意識的發展等密不可分。
2.初中生的歸因風格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調查結果顯示,幸福指數與樂觀歸因風格、積極事件歸因顯著正相關,與消極事件歸因顯著負相關,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歸因風格越樂觀的人,體驗到的主觀幸福感越高,反之,越悲觀的人幸福感越低。成功不僅讓個體體驗到快樂、自豪、滿足等積極情緒,同時還會讓個體對自己的能力、性格等有更積極的認識,這樣樂觀的歸因風格從情緒和認知兩個方面共同促進主觀幸福感的提升。即使失敗,樂觀歸因風格者也會自我保護,會把失敗歸因于暫時的、特殊的因素,或是一些外在的因素,不會失去對未來的希望和對自己的信心,自然不會對幸福感產生太大影響。
參考文獻:
[1]劉志軍,劉旭,李維.初中生樂觀歸因風格與抗挫折能力: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