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結合小學語文課堂練筆教學實際,提出立足教材語言表達特色,選擇合適的紀錄片片段輔助教學,在文本可遷移處、堪發散處、抒情感處、補留白處設計練筆,創新傳統練筆形式,凸顯課堂練筆實效。
關鍵詞:讀寫結合:紀錄片:輔助教學
在閱讀課堂上引入微視頻進行練筆,已有不少案例呈現,真假難辨、良莠不齊。倘若其真實性不清、立意不高、制作粗糙,反而更容易給學生造成誤導,而以真實為核心要素的紀錄片則避免了“戲說”的成分,真實再現生活,將其適度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有利于引導學生真切觀察、真實練筆。筆者近年來致力于引入紀錄片片段輔助課堂小練筆的探究,通過摸索實踐,有了一孔之見。
一、臨摹形式,遷移練筆
1.豐富經驗,練遣詞造句
詞句是構成段落、組合篇章的基本單位。教材有許多精美片斷用了特殊句式,教師要深入挖掘資源,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出示相應紀錄片畫面進行仿句練筆,讓學生語句的掌握水到渠成。
例如,在教學“荷葉圓圓”這節課時,小水珠說:荷葉是我的搖籃。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眨著亮晶晶的眼睛。通過多媒體播放真實荷塘的紀錄片片段,將學生帶人生活情境,感受意境美,然后讓學生仿寫課文。這樣的練筆不僅使知識能力轉換落到實處,在潛移默化中也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主動觀察的習慣。
2.提供實境,練構段方法
教材中的精彩語段是學生反復誦讀、感悟的好材料,更是組織語句、構成段落的生動示范。選取合適的紀錄片,呈現與教材內容類似的情境,契合文本構段樣式,會達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北大荒的秋天”這節課時,課文語言生動、形象,描繪出北大荒秋日的獨特美景。作者以“原野熱鬧非凡”為總起句,凸顯秋日原野蓬勃的特點,再將大豆、榛樹葉子等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描繪的生動、優美。結合此段的學習,筆者以鹽城電視臺拍攝的歐洲風情街為對象,指導學生觀察、回憶、想象,把風情街的熱鬧景象呈現在筆端。以課文經典段落為練筆突破點,以常見生活真實場景為催化劑,及時把寫作訓練揉進閱讀教學,打通了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通道,兩者和諧共生、相得益彰。
3.評論剪輯,練排兵布陣
思考文章的段落布局、結構擺布,恰似將帥排兵布陣。通過呈現與文章結構類似的紀錄片片段,讓學生品味畫面構成、簡單的剪輯技巧,討論畫面安排與文章段落安排的共同之處,實現練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金蟬脫殼”這節課時,課文圍繞金蟬脫殼是“神奇有趣的事”,細致、有序地描寫了蟬脫殼的過程。教學最后,教師讓學生觀看《隱秘世界》中松鼠的片段,讓學生仿寫松鼠儲存過冬糧食的趣事。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格,既有仿效,又有創意,真正體會到練筆的快樂。
二、渲染情境,發散練筆
1.于認知沖突處發散
語文教材選文以文質精美的文學作品居多,其間充盈作者豐富、激蕩的個人情感。教師于教材認知沖突處創設自由對話的平臺,借助紀錄片的畫面、聲音、解說等推波助瀾,觸發學生情感共鳴,激起心靈震顫,此時更容易喚醒學生的表達欲望。
例如,學習“天鵝的故事”這節課,在聚焦老天鵝以胸脯破冰一段時,學生并不了解貝加爾湖冬季的自然狀況,此時播放有關貝加爾湖冬春交替的紀錄片片段,可以讓學生了解由于環境的惡劣,感悟到老天鵝破冰的不易,對老天鵝想說的話噴涌而出,有贊美、有勸告、有驚訝、有不舍。在思維發散中,人生面臨逆境如何應對的認識潛滋暗長。
2.于角色置換時發散
從文藝審美的角度來看,移情是情感移植,是主體對事物中充滿生命力因素的情感投射。紀錄片將學生帶入課文相關情境,體會教材中人物的感覺、思想、情感,易于引領練筆實踐。
例如,在教學“詹天佑”這節課時,教師讓學生觀看介紹京張鐵路的紀錄片片段,畫面定格于詹天佑的銅像,讓學生以“我站在詹天佑的銅像前,不禁想起……”作為開頭,抒發自己的感受。學生聯系畫面,結合教材實例,將自己變身為參觀的游客,在角度變換的訓練中,神思飛揚,浮想聯翩。
三、拓展認知,激情練筆
寫作表達是一種情感需要,學生對文本有充分體驗與感悟之后,練筆才會成為表達情感、表達自我的自然而然的需要。現行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充溢著熾烈情感的文章,引入相關紀錄片片段,助推情感浪濤,學生的筆尖將流淌出飽含情韻的文字。
例如,在教學“理想的風箏”這節課時,“寫板書”“談斷腿”“放風箏”三個事例,讓學生感悟了劉老師強勁而又充滿韌性的生命力,接著介紹蘇叔陽與病魔戰斗的經歷,將學生產生的對劉老師的敬佩之情,引向對蘇叔陽回憶劉老師原因的探尋,學生情感體驗不斷升騰。輔以紀錄片片段呈現蘇叔陽接受訪談的畫面,感受其與病魔的抗爭,情感的蓄積點飽脹欲裂,此時讓學生拿起筆寫出自己對生命的感悟,情動致心動,心動致筆動。
四、填補空白,補白練筆
中國水墨畫講求留有空白、留有余地,墨色濃淡、畫面遠近,空白處與著墨處珠聯璧合,讓畫面意境深遠。許多文章如畫一樣,也講究留白的藝術,字里行間的各種空白正是課堂練筆的契機。
例如,在教學“大江保衛戰”這節課時,精煉的文字刻畫了英雄黃曉文的形象,其余抗洪英雄一筆帶過。在學習完課文后,讓學生觀看紀念抗洪的紀錄片片段,仿照課文表現黃曉文的方法,寫出印象深刻的一位英雄。此時練筆不僅是一次習作實踐,更是對文本進行的一次再思考和深加工,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產生某種頓悟,升華了對文本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李長政.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