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探討了數學技能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數學技能的含義及分類,提出了加強數學技能訓練的重要性,研究了數學技能的學習過程,以及通過練習培養數學技能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數學技能;訓練方法;學習過程
目前,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對技能的訓練主要是通過題海戰術、反復練習等形式,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偏離數學特點。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意技能的訓練,不注意技能訓練的科學化、規范化,以及學生對技能訓練的忽視,使中學數學技能學習水平低下,影響了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發展。下面,筆者主要從技能的含義、分類、訓練方法等方面進行闡述。
一、數學技能的含義及其分類
知識的學習是解決會與不會的問題,而技能的學習則講究熟能生巧。學生掌握了數學知識,如果沒有掌握數學技能,要想自覺完成數學活動是不可能的。
數學技能的分類多種多樣,按照學習內容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1)知識性技能,如進行分式加、減運算的技能,解方程的技能;
(2)操作性技能,如進行基本作圖的能力,運用計算器、計算機的能力;
(3)解題技能,如進行快速、準確的運算,一題多解的能力,分析、綜合的能力。
按照《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技能是指能夠按照一定的程序與步驟進行運算、作圖或畫圖、進行簡單的推理。據此,可以把數學技能分為運算技能、作圖技能和推理技能。
實際上,我們可以從形式上把技能分為外部操作技能和內部心智技能。外部操作技能是在進行數學活動時,涉及到一系列的、外部可見的實際動作,將這些動作有順序組織起來并順利進行時,就是外部操作技能;內部心智技能是指順利完成某些數學活動時的心智活動方式,它借助于內部言語在頭腦中進行的認知活動,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等。一般認為,數學技能是操作技能與心智技能的有機結合。
二、加強數學技能訓練的重要性
1.有利于深化知識理解
知識、技能和能力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能力是在知識的教學和技能的訓練過程中,通過數學思想的形成和數學方法的掌握才能得到培養和發展,同時能力的提升又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從以上關系可以看出,技能的訓練是對所學知識的深化,在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中,又促進了能力的發展。
2.有利于培養心理品質
技能訓練能培養學生具有堅韌的毅力、深厚的情感,培養自信、自尊等心理品質。在思維方式上,能使學生運籌有章、計算有法、應用有方、分析有規、假設有度、論證有據、構造有序、進退有制;在思維作風上,能培養學生嚴肅認真、踏實細微、團結協作、遵紀守法;在思維品質上,能培養學生辯證、清晰、簡明、深刻等。
三、數學技能的學習過程
1.外部操作技能的學習過程
(1)了解相關知識,如作圖學習,就需要了解與作圖有關的知識、作圖的步驟、尺規的使用等。
(2)通過模仿掌握局部的動作,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練習,可以分為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化為1等局部動作,讓學生逐個掌握。
(3)形成整體動作,在局部動作的基礎上,連貫形成整體動作,將局部動作有機結合起來。
(4)達到自動化,使整個動作的完成達到自動化程度,表現為動作的熟練性、準確性。
2.內部心智技能的學習過程
(1)認知階段。讓學生了解并記住和技能有關的知識,實質上可以看作是與技能相關知識的學習。
(2)示范、模仿階段。教師通過示范,對學生進行言語指導,使學生獲得技能的經驗。此階段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邊講解、邊示范。
(3)有意識的言語階段。學生通過言語模仿完成練習,此階段學生表現為邊念法則、邊完成練習。
(4)無意識的內部言語階段。學生不自覺地運用法則進行計算,達到自動化的程度。
四、數學技能的學習策略
(1)明確練習的目的、要求。在做每種練習時,教師要向學生明確練習的目的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有助于學生思考和自我檢測,激發學習動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活動的樂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2)掌握有關基本技能和正確的練習方法。知識學習是技能學習的前提、基礎,同時要向學生講清練習的要領、方法。
(3)講究訓練的層次性。學生進行基本技能訓練時,要講究層次性,先做模仿性練習,再做變式性練習;先做單一性練習,再做綜合性練習,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
(4)及時反饋和強化。教師應該及時指導學生弄清楚錯誤原因,并要求學生改正。典型的錯誤應該集體訂正,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要及時做出評價,這樣不僅能調整其認知行為,還能在情感上產生積極的效果。
(5)總結技能學習經驗。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總結數學活動經驗,使他們快速、直接地掌握數學活動技能。
除此之外,技能訓練還受到學生思維能力的制約,良好的思維能力、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有助于學生數學技能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廖福清.淺析初中數學解題策略教學[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