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梁祝化蝶去 經典永流傳

2018-12-31 00:00:00陳厚樸
南腔北調 2018年11期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予現代人以文化自信。傳統文化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人才培養的主要內容,家庭教育也是我國傳統教育文化的重要分支。

挫折是人生的“磨刀石”。歷經磨難,但初心不改。上輩們的嚴肅自律與率先垂范,才是成就下一代的根本原因。古今中外,富貴世襲從來難以長久,而好的家風則可以傳承。

注重家風傳承,可以實現“潤物細無聲”“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育人效果。從盛中國到傅聰,莫不如此。

——題記

1. 音樂可以治療人內心的失明。

絕美《梁祝》猶在耳,人間已無盛中國!

據2018年9月8日《北京晚報》報道: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昨天上午與世長辭。常寶華先生常年遭受哮喘病困擾,在北京海軍總醫院病逝,享年88歲!昨天晚上,又有不幸的噩耗傳出——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因心臟病突發而離世,享年77歲。這個突發的消息令很多樂迷不能接受,網上更是一片痛惜之聲。

藝術人生,徳藝雙馨。

提起盛中國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首先想到的是纏綿凄美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一生中,盛中國用小提琴拉過上萬場“梁祝”。他這樣說:“我拉‘梁祝’,就是把西方傳統的小提琴演奏技法和中國民族的戲曲音樂語言做一種結合。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刻畫梁山伯和祝英臺兩個年輕人的內心世界,他們渴望美好的愛情,以死相拼,同時我又把封建的殘暴和矛盾沖突加大,越殘暴,你就越同情這對年輕人”。

盛中國的代表作《梁祝》影響幾代人。就連小提琴這個樂器都是和盛中國這個名字聯系在一起的。一首如泣如訴的小提琴曲《梁祝》讓他蜚聲國際。有人做過統計,《梁祝》在全中國有十個版本,其中有五個版本都是盛中國演奏錄制的。他還將《梁祝》改編成了鋼琴伴奏,加以創新,便于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到。

一位網友寫道:“我第一次聽這首曲子,就是盛老師的版本”。很多人家中至今還保存著盛中國錄制的《梁祝》的磁帶。如今,重聽盛中國的小提琴曲《梁祝》,心底處,溫柔、哀傷的琴弦被輕輕撥動,果然不出所料,“美麗總是哀愁的”。

盛中國1941年出生于音樂之家,父親盛雪是我國第一代接觸西方古典音樂的人,也是小提琴教授,母親朱冰專攻聲樂。盛中國兄弟姐妹11人,有10個成為音樂演奏家。盛氏小提琴之家贏得了“中國樂壇第一名家”的美譽。盛中國自己的女兒,則沒有繼續小提琴事業,而是學起了美術。“女兒小時候,我也教過她拉琴,可我是急性子,總是覺得她學得太慢,加上我也不怎么嚴厲,女兒不聽我的。”盛中國說。

身為家中長子的盛中國,5歲那年便開始跟父親學琴。6歲時就已經能熟背《古文觀止》。古典文化的功力應該比較厚了。盛雪的家教嚴厲得近乎苛刻。他的生活也被媒體報道為“軍事化”管理,每天幾點跑步、幾點做操、幾點練琴、幾點休息,都由父母做了詳盡安排并嚴格實施。

盛中國的母親朱冰在《盛中國學琴記》一文中回憶了盛中國的一件往事:盛中國很自覺,從來不羨慕別的一般大的孩子在窗外玩耍。盛雪給兒子規定,上午練琴到11點結束。可是兒子有好幾次把鐘針往回撥。問其原因,兒子說:“爸爸讓我練琴到11點,我不想讓11點這么快就到,所以往回撥,這樣就可以多練一會兒琴了。”

1954年,盛中國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1960年,盛中國赴蘇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留學,師從著名小提琴大師列·柯崗。1962年,他在莫斯科舉辦的第二屆國際柴可夫斯基小提琴比賽中獲獎。1964年,盛中國回國后,在原中央樂團擔任獨奏員。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盛中國是最早在國際樂壇上為中國贏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被稱為“中國的梅紐因”。

盛中國把音樂分為流行音樂和經典音樂,他說流行音樂是“瓜子、花生、糖果等零食”,而經典音樂是主食,當音樂能夠給你“深層次震撼的時候,你的生活一定很美好”。盛中國表示,一個對音樂感受力很深的人,會拒絕暴力、丑惡和犯罪。

嗯,說得好,音樂其實可以治療人內心的失明。什么叫內心的失明?看過葡萄牙作家薩拉馬戈的小說《失明癥漫記》,就明白了。薩拉馬戈憑《失明癥漫記》這本小說榮獲199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一本“冷酷無情的”的小說,薩拉馬戈的敘事冷靜如冰水,沉甸甸的文字,慢到你難以適應。文字的段落長到可怕,一段文字往往長達數頁,仿佛作者發誓不讓那些缺乏耐心的人讀下去。薩拉馬戈就用這種緩慢的節奏,建立了一個盲人的荒誕世界,荒誕到整篇小說連個人名都沒有,就像咱們的口頭禪“孩子他媽”“孩子他外公”之類,薩拉馬戈給他的人物的稱呼是:“等紅綠燈的司機”、“第一個失明者的妻子”、“戴著墨鏡的姑娘”,諸如此類。

在薩拉馬戈構建的那個荒誕世界里,失明癥像瘟疫,這個城市越來越多的人成了盲人。一位正在路口等紅綠燈的司機,眼睛突然失明了。接下來,一個接觸他的路人也患上了失明癥。眼科醫生很快也被感染,患上了失明癥。所有和他們接觸的人都先后感染上了失明癥,無論貧富貴賤,無論男女老少。

這些失明癥患者從悲傷到絕望,從挨餓到搶奪,再到相互殘害。薩拉馬戈就用失明癥,講述了一則當代現實寓言。意思是,很多文明人,內心已經失明了,這非常可怕。一個人內心失明,就會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比方說,一個老師,本職工作本來是教學,結果呢,他把主要精力都花心思“寫”論文去了。寫不出來怎么辦?就花錢買。

最近,教育部下發通知提出,要嚴厲打擊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規定:“指導教師未履行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論文指導和審查把關等職責,其指導的學位論文存在作假情形的”,學位授予單位“可以給予警告、記過處分”、“情節嚴重的,可以降低崗位等級直至給予開除處分或者解除聘任合同”。通知明確了指導教師是查處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的第一責任人。

可問題是,如果指導教師評職稱的論文也是找人代筆的,那又該怎么辦呢?

現在評職稱必須發論文,真的有點本末倒置了,比方說醫生,主業應該是看病吧,可是,當下的評職稱評定機制呢,把發表論文當成評職稱的硬指標,醫術水平是高還是低,反而無關緊要了。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有需求就有市場。淘寶上“代寫論文”竟公然成了一個行業。店家宣稱論文由“高校講師,并且是211院校的”代寫。一篇3千字左右的文章,收費大約在三四百元。初稿一般7—10天內完成,后續包通過包修改,定稿之后會給客戶出一份檢測報告,保證抄襲率在30%以下。具體流程是:淘寶付款—交稿—發貨—修改—客戶滿意確認。訂購一篇碩士開題論文,一般30天內完成,交易流程是:先在淘寶拍下1/3件“商品”,付1/3的款,店家給1/3的文章,客戶滿意后再拍下1/3件“商品”,店家再給1/3的文章,最后客戶付清剩余的1/3款,店家交全稿。首付款1/3是2400元,最后的全款是7200元。

我相信,以盛中國的為人,讓他暫時放下小提琴,去“撰寫”小提琴的論文,估計他不會去做吧。

盛中國的人生,是由音符鏈接的人生履歷表。但他的名片上還有另外一個頭銜:“中國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副會長”。演奏之余,盛中國喜歡下廚,他能用普通的材料做出美味。在日本,他曾經做過一道很受歡迎的湯,鮮美的雞湯搭配腌火腿的咸香味,佐以香菇的濃郁,最后用柚子皮切成的小丁去除油膩感,帶來水果的清香,并給湯取了清雅的名字“秋天的夢”。

1987年3月28日,那是盛中國和瀨田裕子第一次在日本舉行音樂會的日子。當時,27歲的裕子為盛中國擔任鋼琴伴奏。

相似的家庭背景,類似的價值觀和職業讓他們走到了一起。認識7年之后,1994年,盛中國與小他19歲的日本女鋼琴演奏家瀨田裕子結為夫妻。婚后,夫婦倆的賬戶是分開的,彼此都不知道對方到底有多少錢。每場演出下來,盛中國把1/3的收入劃撥到妻子戶頭上,其余的打到自己賬戶上,家中大小開支由他負責。

有人用“琴瑟和鳴”、“珠聯璧合”來形容盛中國和瀨田裕子的婚姻。他們在做客《夫妻劇場》《玫瑰之約》等電視節目時,瀨田裕子把婚姻生活形容為“像做雕塑一樣”,兩個人只有耐心、專注地去塑造,才會一點一點打磨出理想的婚姻的模樣。

2.擇一城終老,愛一人白頭。

日前,微信朋友圈被一篇文章刷屏:《盛中國:五位數是對我的侮辱》。文章講的是20多年前的一次關于盛中國的演出花絮。大意是說,當時香港某大企業家在北京建的大酒店開業。企業家派人請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先生。盛中國先生一聽是伴宴,就委婉地拒絕說沒法到現場。于是工作人員就對盛先生說,如果盛先生去,企業家可以出五位數。于是盛先生說你這是在污辱我。

那篇文章的作者感慨說:藝術得受到應有的尊重,別人不拿你當人,你一定要自己拿自己當人,無論是權貴還是巨商。在這個現在泥沙俱下的金錢社會,藝術家更應看得起自己!別拿自己不當人!別真的是像我在劇本里說的“這個社會為什么這么不可信,就是因為男人拿尊嚴不當尊嚴,女人拿身體當本錢!”

我經常對朋友說,為什么別人越來越不把你當一回事情,因為你太好說話了。什么事情,別人一找你就答應;什么東西,別人一給你就要。這樣你就變得沒那么珍貴了。做人除了說“是”之外,還是要偶爾說一下“不”。親和力雖然很重要,但是人的價值,有時卻是靠拒絕而來的。

“先達之人可尊也,不可比媚;權勢之人可遠也,不可侮慢”。向盛先生致敬!盛先生經常義演,還與妻子共同建立了資助貧困大學生的基金,把演出收入捐給需要幫助的人。他放棄了擁有美國綠卡和日本國籍的機會,因為他終生捍衛的是當初父親給他的這個響亮的名字——盛中國!

面對名與利,盛中國說:“我的藝術,我的小提琴,只能獻身,不能褻瀆。”這就是藝術家的骨氣。

記得幾年前,盛中國接受中央臺記者采訪時,就表明他的藝術理念:不能認定賣錢的就是好東西。不能讓所有的藝術都進入市場。為什么?因為藝術分兩種,一種它極具商業價值,比如說像二人轉、相聲,它在市場里面非常活躍,反過來像地方的劇種,它的受眾非常少,不具有商品競爭力,多少年我都在提這個問題,要慎重對待,要具體分析。很多地方劇種,會唱的人已經老了,年輕人沒人去學它,將來就沒有了。我們一定不能再陷入那個怪圈——哪個賣錢就是好東西,不賣錢的就不是好東西。

我非常認同這個觀念,不能認為賣錢的就是好東西。藝術不能太功利。太功利是出不了好藝術的。這個就是藝術的初心。“初,始也。從刀從衣。裁衣之始也(《說文解字》)”。“初”字的原意和裁縫有關。裁縫“裁衣之始”就要先有個宏觀的規劃,想好怎么動剪刀,往哪個方向走。一旦確定了,就當篤定、從容,一以貫之。這就是不變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詩經·大雅·蕩》有云:“蕩蕩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意思就是說,在信息更新以秒計的當下,誰都希望有個好的開始,但很少有人善始善終。為什么這樣呢?很多人奔錢去了,丟了藝術的初心。

藝術不能太顯學,不能像娛樂明星那樣,天天追求“上頭條”。喧囂是成就不了藝術的,那最多是炫耀。盛中國認為,從小學過音樂的孩子,不一定能成名成家,但會“多愁善感,有一定的審美情趣,會很善良且容易感動,將來走上社會,都是一個受到社會歡迎的人。不會給社會添麻煩。”

這話說得好,音樂讓人美好,從小學音樂的孩子變壞的可能性小。這里,我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華西都市報》于2009年報道過這么一個案件:8月10日下午1點過,一個身高1.70米的成都漂亮姑娘,因為自己的裙子被一個三輪車夫掛破,于是質問對方:你可以不賠償,道個歉不過分吧?

兩個人從爭吵發展到廝打,最后,在成都市撫琴西路361度專賣店門口,這個姑娘,被一個開電動三輪車的30多歲男子殘忍地當街暴毆致死。

姑娘年方27,是個女大學生村官。如果不是因為這場慘劇,她將在下月披上婚紗。當時,除了《華西都市報》,成都本地的其他媒體也都對這一事件投入大量報道。

有因必有果。那個電動三輪車主為什么如此暴戾?《華西都市報》的報道細節是這樣的:這個三輪車主,起早貪黑,靠拉客養家糊口。成都公交車相當發達,本地人很少有人坐三輪車,坐三輪車的多是外地人。8月,那是旅游淡季,外地人不多,這個電動三輪車主從早上到中午,沒有拉到一個客人,心情當然不爽,憋了一肚子虛火。偏偏又生事端,他的車不小心掛了一個姑娘的裙子。在他看來,掛到那么一點點,都不算個事。對方讓他道歉,他一肚子虛火一下冒了出來,吵架,動手。大街上,他打了人家姑娘,姑娘扯著他不讓他走。廝打,流血,再廝打……不讓走,他就再打,直到打得對方松手,他才松了一口氣,起來拍屁股,開三輪車回家,眾目睽睽下全身而退。然后,他回到家給孩子做飯,就像什么事也沒發生一樣。

警察很快到了他家。把他帶走。問他為什么打死了人還像沒事人一樣回家做飯?他說,我當時不知道她死了。沒想到打幾下就能把人打死。她松開手,不再緊緊地抓住我了,我以為自己終于解脫了……

你看看,噩耗背后是更加殘酷的麻木,是內心的失明。假如,我是說假如,假如那個三輪車主從小就喜歡音樂,并受過相關熏陶,或者,他只是愛好音樂,哪怕是流行歌曲,比如喜歡“Beyond”,那么至少他的生活還有一抹亮色,斷不至于走極端,做出那么殘酷的事。說起來,“Beyond”這個名字,早已是一個經典,一個傳奇,一個時代的印記。《大地》《情人》《只想一生跟你走》《友情歲月》等歌曲,已成為經得起時間打磨的經典。

一個真正喜歡“Beyond”的人,也不大可能這樣殘忍、這般無動于衷。多欣賞音樂,減少一些戾氣。禮儀之邦,不能只寫在紙上,我們社會行為,能不能“孔子”一點?

這個世界需要音樂,需要美好。世界再殘酷,也要為自己的童心找到安放之處。抵御這個繁雜世界的最好辦法是:一片冰心在玉壺,用拒絕長大的童心,提供溫柔的庇護。只要童心未泯,就始終充滿快樂。

走過了漫長曲折的開拓之路,泉水的心靈才顯得格外純潔。藝術家保持那一份天真很重要,這就類似“盲視”。不少漂亮女生都有這種感覺:當她走在路上,能感覺到“背后的眼睛”在注視自己,回過頭時,發現果然有個人真的在看著她。

有人說,漂亮女生的回頭率高。女人都有第六感,所以不奇怪。可是,你沒有發現么?男人也可以感覺到背后有人在看著你。你知道你為什么可以感覺到有人在看著你嗎?

這個就叫“盲視”,能看到“看不見”的東西。

幾乎所有成功的人,都有一種性格:拗。擇一城終老,愛一人白頭。認準了事情,一條道走到黑(只要是正道),即使錯了,也不肯輕易放棄。因為,否定了錯誤,也就等于否定了自己。正如湯顯祖寫過的幾句唱詞:“似醉非關酒,聞香不是花,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豫劇大師常香玉為什么說“戲大于天”?沒有一種執著的“拗”或者說犧牲精神,談什么傳世之作?

“斜杠”時代,很多人丟了這種“拗”,經常向各種人情世故妥協。和“90后”比起來,我們這代人恐怕已經是被拍在沙灘上的“前浪”。因為,我們見面的口頭禪居然是“等我退休了……”如何如何。我小時候的勵志偶像是陳景潤,老師不厭其煩地講,陳景潤多么多么專注,他研究“1+1”過于癡迷,撞到樹以為撞了人,不停地道歉。現在陳景潤這樣性格的人還有嗎?即使有,我們還會像當年那樣當成“美談”嗎?

有個故事,說乾隆年間一次殿試,兩名考生比賽。乾隆出上聯“煙鎖池塘柳”,一考生立刻棄權,另一個想了半天才棄權。前者被欽點狀元,原因是他知道這是“天下第一難”的上聯,后者可能不知道。現在這樣的聰明人越來越多了,但像盛中國先生那樣認為“五位數是對我的侮辱”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人說了,那是因為盛先生不差錢。好吧。那陶淵明差錢吧?他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棄官務農。辭職之初他說自己的心情“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和鄉親的感情“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但是,沒錢啊。于是,他一個人拄著拐杖,悵恨中寫下這樣的詩句:“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沒有錢買蠟燭,只能燒柴當明燭。

7歲時,盛中國第一次公開演奏。9歲時,武漢人民廣播電臺錄制并廣播了他獨奏的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等大作曲家的經典作品,被稱為“天才琴童”。1954年,13歲的盛中國以最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盛雪敏銳地感覺到,被掌聲鮮花環繞的盛中國開始有了一點兒自滿浮躁的苗頭。有一天,課間操集合時,盛中國“正靠在教學大樓中離操場最近的一個陽臺上,旁若無人地拉著小提琴”,最擔心兒子炫耀琴技的盛雪怒不可遏,當著所有同學的面打了他一巴掌,盛中國委屈地跑回了家里。盡管后來也多少承認自己的教育方式失當,但盛雪無論如何都希望兒子記住,“年輕人還是收斂些好”。

這個“收斂”就是要守住初心,就是要謙虛謹慎,避免炫技。炫技本質上是一種軟弱。成功的秘訣之一絕對是閉上尊嘴,事成之前不發一言,埋頭苦干,事成之后保持低調,不夸夸而談,幾乎是所有成功人物老練的處世態度。黑夜哭給自己聽,白天笑給別人看,這就是所謂的人生。作家米蘭·昆德拉說:“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軟弱之中,便會一味軟弱下去,會在眾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別人不知道你沒有關系,你自己必須知道自己,不能迷失。《詩經·黍離》中有這么一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瞿秋白在《多余的話》中即引用了《詩經》這一句來表達自己的心境。不由讓人想起前不久熱映的電影《無問西東》里那句經典的話外音:他們的愛與風華,只問自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只問初心,只問勇敢,無問西東。

卑微地討好別人,只會換來別人的無視,這世界只有自身的強大,才能換來別人對你的重視,只有平等的對待,才能換來真正的尊重。

前幾天,出版界有個反饋信息:曾經紅透半邊天的唐家三少、唐七公子、辛夷塢、羅振宇、郭敬明、落落等暢銷書作者的書全部成了滯銷書,根本賣不動,出版社的編輯稱之為“垃圾書”。而馬爾克斯、錢鐘書、三島由紀夫、乙一、王小波、三毛、張愛玲、林達等作家的書,歷經時間的淘洗,依然是好書、暢銷書。好書,是熠熠發光的明珠,讀著它們,夢中也噙香。

這可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好書的內容純潔如玉,閃爍智慧,與那些快餐文字相比,如一杯黃酒比之白開水,一塊秦磚比之薄瓦。

讀者不是傻子,即使傻也不會一直傻下去,總有夢醒的一天。一旦夢醒,就不會再讀那些“腦殘書”。記得前幾年,一個26歲的女生告訴我,她買了安妮寶貝所有的書。有的書她不敢看。我特別不理解,怎么可能?我沒有讀過安妮寶貝的書,所以不明白她的感受。隨手翻看書中的一頁,“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盛宴散后,淚流滿面”,這是安妮寶貝的書里的話,心里為之一振,對寂寞芬芳的小女生來說,馴服心頭猛虎,平息貪欲騷動,談何容易呀。華宴終散,在黑暗痛楚的長夜,一個人獨嚼寂寞,真的可以淚流滿面。

有一句古老的拉丁文箴言:Festina lente。這個句子由兩個反義詞組成,大致可譯成“漸快”或“要快,但不要急”。一張一弛,慢中求快,靜中有動。凡成事者莫不有此等品質。

寫作就是我人生的道場,就在這個道場繼續修煉吧。文學和藝術一樣,說到底是“無用之學”,你追求來錢快、追求有用。我告訴你:方向反了,只能南轅北轍。江山代有才人出,想當年,在盛唐的上升期,王維完全成了詩壇至尊。王維的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色籟俱清,讀之肺腑若洗”。《舊唐書》記載,代宗皇帝讀王維詩,“旰朝之后,乙夜將觀”。清人趙殿成說:“唐時詩家稱正宗者,必推王右丞。”但到了中唐以后,李杜取代了王維。

在那個遠古時代,伏羲“王天下”的時候,仰則觀象于天,俯則取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見《系辭》)可見,八卦起初和算命無關,只是談人神之間的關系,講天與人的關系。你把《周易》寫成算命的書,縱然暢銷一時,終究不是正道。

20世紀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近代科學甚至整個西方文明、西方科學傳統都建立在一個概念之上,即數學因素”。西方傳統有個關鍵詞:數學因素。這里的“數學”是個因素,換句話說,就是數學化的世界觀,就是說“萬物均可計算”,西方科學傳統其實是數字化生存。這和我們東方文化傳統主張宏觀的看法不一樣。

最近重讀《傅雷家書》,感慨良多。《傅雷家書》中,一封寫于1959年10月1日國慶節的信,有這樣的話:“為(演出)這件事,我從接信以來未能安睡,往往一夜數驚!”“因為這一點也間接影響到國家民族的榮譽,英國人對男女問題的看法始終清教徒氣息很重”。

信的結尾處,傅雷寫了這樣一段話:“在此舉國歡騰、慶祝十年建國十年建設十年成就的時節,我寫這封信的心情尤其感觸萬端,非筆墨所能形容。孩子,珍重,各方面珍重,千萬珍重,千萬自愛!”

傅雷心血終于沒有白費,將傅聰培養成了鋼琴大師,但作為父親,他卻無緣在臺下欣賞兒子的演奏。這種痛苦近乎撕心裂肺吧。作為父親,傅雷給兒子的最后一封信充滿當時的“口號話語”。

從1959年終于被批準可以和兒子通信時,他這樣描寫自己心情:“我從接信以來未能安睡,往往一夜數驚!”“一日未嘗去心”,可見,他當時的心情不是“忐忑”二字能夠形容的,而是恐懼,無邊的恐懼。“一夜數驚”,說明睡眠非常不好。

傳家二字耕與讀,防家二字盜與奸,傾家二字淫與賭,守家二字勤與儉。挫折是人生的“磨刀石”。歷經磨難,但初心不改。上輩們的嚴肅自律與率先垂范,才是成就下一代的根本原因。古今中外,富貴世襲從來難以長久,而好的家風則可以傳承。名門子弟之所以沒有“紈绔”化,乃因大都有一個“好爹”或者長輩。

素位而行,不憂不怨。注重家風熏陶,可以實現“潤物細無聲”、“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育人效果。從盛中國到傅聰,莫不如此。

對這個世界,除了LV的價格和名校的劃片招生政策之外,不妨再多一點“無用”的興趣。

碧草青青花盛開

彩蝶雙雙久徘徊

千古傳頌深深愛

山伯永戀祝英臺……

這是一曲凄切哀婉的絕唱,這是一段催人淚下的故事。

發生在一千多年前的《梁祝》故事,如今可謂婦孺皆知。大眾最熟悉的是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和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戲曲影片《十八相送》一段,英臺的妙語連珠,蓮舌生花,她敞開千百年來重鎖緊閉的心扉,傾瀉出內心火一樣的愛情,呼喚著對方心靈的共鳴。

中國傳統文化是由兩大板塊構成的:典籍文化和民間文化。前者主要代表正統文化,后者主要代表民眾之間口口相傳的非正統文化。《梁祝》故事就屬于后者,無論是元代雜劇《祝英臺死嫁梁山伯》、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李秀卿義結黃貞女》,還是清代邵金彪的《祝英臺小傳》、近現代的戲曲名作《英臺抗婚》,都在用不同的形式講述《梁祝》故事。這個故事的廣泛流傳,說明民間文化具有不可抗御的藝術生命力。

梁祝化蝶去,經典永流傳。《梁祝》之美,美在旋律。《梁祝》問世迄今58年來,不僅在國內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耳熟能詳,而且繚繞于地球各處。誠如有一位華僑所說的那樣,“有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有《梁祝》”。有些音樂學院招生或重要的音樂賽事,甚至還將《梁祝》列為必考曲目。

沒有人否認《梁祝》的成功是個奇跡。《梁祝》是1959年問世的,到1960年就走出國門了,像蝴蝶一樣越飛越高。《梁祝》,英文翻譯為“The Butterfly Lovers”,蝴蝶情侶,這個英文名字意味深長。

很難想象,在那個狂熱的年代,卻產生了這么安靜的作品。1958年初秋,當“小提琴民族化實驗小組”的成員們為選什么題材向國慶10周年獻禮而爭論不休時,上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孟波面對最后集中的三個題材做抉擇:1.大煉鋼鐵;2.女民兵;3.《梁山伯與祝英臺》。孟波選擇了3。有人對“宣揚愛情至上和封建迷信”提出異議。孟波解釋說:“《梁祝》雖是愛情故事,但宣傳的并不是封建迷信,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劇,是對封建禮教的強烈抗爭。我們中國革命的任務之一,就是反對封建主義,推翻封建統治。反封建的主題既然是進步的、革命的,就可以向國慶獻禮。”

在那個年代,在“大煉鋼鐵”的政治氣候中,文藝界盛行“文藝為政治服務”、“文藝為工農兵服務”,卻照樣產生《梁祝》這樣的另類作品:用小提琴如泣如訴的音色,表現一曲以古老的浪漫愛情為題材的作品,更何況《梁祝》中還有梁祝死后化蝶這個“封建迷信”的東西。現在想來,這種成功真的很不容易。成功的背后,是需要相當大的膽識和勇氣的。曲作者之一的何占豪后來曾透露,當年《梁祝》的初稿完成后,首次試奏時曲中還沒有“化蝶”,只寫到英臺哭墳與投墳殉情為止。后來,孟波建議說:“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是人們對美好的向往。”這才加上了“化蝶”,于是有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化蝶”,是梁祝文化故事發展到成熟、完美時出現的點睛之筆。愛情被毀滅了,但愛情的火種是撲不滅的,它是火鳳凰的涅槃。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們用西洋傳統的奏鳴曲式結構表達中國元素,從而使這對中西合璧的“蝴蝶”自由翱翔在天地人間。兩個少男少女相互傾慕,因故不能遂愿而雙雙殉情,如果沒有“化蝶”,這個故事實在太尋常了。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是在魏晉南北朝的特定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后經不斷改造、加工,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有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之稱。何占豪與陳鋼這兩位作曲家在創作此曲時,還只是音樂學院的在校學生。陳鋼后來對記者說:《樂記》中有一句話:“情動于中,故形于聲”,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這個“情”字,在音樂中一定要有真情。不能是矯情,更不是無情,現在很多音樂就缺乏這個。日本著名音樂家1987年聽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后稱:“這支曲子是很神圣的”。

梁祝故事誕生于何時呢?有說東晉的,有說晉末的。

記得在一部電視劇中看到的《梁祝》故事,大意是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杭州某書院,書院四周環水。梁山伯與祝英臺同窗共讀三載,同吃、同住、同勞動(挑水等)、同讀書,一次,英臺換衣時,細心的師母發現了她的女兒身。但梁山伯一直沒有發現英臺是女兒身,所以與英臺建立的是一種兄弟般的感情。后來的十八相送,英臺雖多加暗示,但梁山伯書呆子,不解風情,手足之情如故。后經他人點化,梁山伯方知英臺原是女兒身且對自己有意,因此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娶英臺。

這個傳說不太符合邏輯。古代一個弱女子女扮男裝,為什么不就近求學,而偏偏要到千里之外的杭州求學呢?古代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家人如何放得下心呢?

梁祝愛情故事本身并不復雜,卻富有傳奇色彩。相傳,西晉時期,青年學子梁山伯與祝英臺同在紅羅山書院就讀。三年后,二人分手,梁山伯十八里相送。梁山伯帶著英臺留下的蝴蝶玉墜到英臺家求婚,遭到拒絕。回家后,梁山伯一病不起,不治身亡。祝英臺聽說后,悲痛欲絕。自此煢煢孑立,形影相吊。不久在家人逼迫下,嫁給馬文才。英臺含憤上轎,行至梁山伯墓前,執意下轎,哭拜亡靈,因悲傷過度而死,后被葬在梁山伯墓東側。

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教授周質平在一次演講中說:中國人所爭取的第一個自由不是信仰或言論自由,而是婚姻戀愛的自由,從《孔雀東南飛》到《三言二拍》,從杜十娘到巴金小說《家》的三兄弟,這些小說描述的都是少男少女怎樣在父母之命、舊傳統中爭取戀愛婚姻的自由。在親情和愛情的沖突中引發“孝”與“不孝”的討論,至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愛情向親情抗爭的做法是不受中國社會肯定的。

這個觀點我大致是認同的。唯其如是,梁祝故事才有了升華版:祝英臺縱身入墓,與山伯之靈魂化為雙蝶,翩翩起舞,比翼高飛。

“莊生曉夢迷蝴蝶”(李商隱《錦瑟》)。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翩翩飛翔,夢醒,發現自己還是莊子。“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張潮《幽夢影》)。

蝴蝶被人格化了,也被哲學化了,成了自由自在的文化意象。“東家蝴蝶西家飛”(李賀《蝴蝶飛》),唐詩里面,“蝶”被描繪出各種色彩和哲學意味,比如“驚蝶”“水蝶”“睛蝶”“玉蝶”“狂蝶”“異蝶”“莊蝶”“韓蝶”“化蝶”“冷蝶”“早蝶”“晚蝶”“黃蝶”“彩蝶”“紫蝶”“皓蝶”“黑蝶”“灰蝶”“苑蝶”“野蝶”“幽蝶”“仙蝶”“風蝶”“歸蝶”等等。

胡適曾經寫過一首白話詩《蝴蝶》:“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這首詩其實是愛情詩,寫的正是他和韋蓮司,從稱呼“朋友”到“蝴蝶”,說明了兩個人的戀愛關系。年輕英俊、滿腹經綸的胡適與比他大5歲的美國女畫家韋蓮司小姐相愛,兩個人書信往來持續50年。胡適說:“余所見女子多矣,其真能見思想、識力、魄力、熱誠于一身者,惟韋小姐一人耳。”后來,在北大,有人根據這首詩,給胡適起了個綽號,叫他“黃蝴蝶”。

胡適出生于1891年,14歲時其母為他訂了婚。1911年,19歲的胡適來到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1913年,在康奈爾大學認識了該校地質系教授的女兒韋蓮司。1915年,胡適轉學到哥倫比亞大學,隨杜威學哲學,并獲博士學位。胡適在留學時提倡一個主義——“不婚無后”,一個人不要結婚也不要有后代。當然,這個“不婚無后”主義,也只是說說而已。事實上,胡適“既婚且有后”。

1917年,胡適回到中國到北大教哲學史,同年,與江冬秀結婚。

“有情人終成眷屬”,這話含有安慰的成分。胡適提倡解放婦女、婚姻自由,但終究不能解放自己。母命難違,“孝順”一如“原罪”,我們的文化里,大家都覺得虧欠父母的太多太多。在“孝順”的外衣下,愛情向親情屈服,才是符合主流的選擇。胡適終因母親催促,回家結婚,無奈和韋蓮司分手。1917年,舉行婚禮前,胡適寫了一封信告訴韋蓮司:“我馬上要結婚了,但我老實告訴你,我心情一點都不高興,只是要完成生活里的實驗,人生沒有辦法不走這條路,所以我是懷著這樣的心情。而我已經在北京開始了白話文運動,多么希望留在北京工作,而不要把這段時間抽出來跑到安徽完成我的婚事”。

結婚前,胡適說我只有一個要求:結婚前和冬秀見一面。不會毀約,只是見一面。當時江家的人答應了,但等到胡適去了,江家人又改變主意,不讓見了。胡適在日記里非常情緒化地寫道:“我和冬秀的婚姻從來沒有任何意念要毀婚約,唯獨當下很想拍案而起,既然不讓我見,不必談了,目前可從這個婚姻里解脫出來”、“可我繼而一想,我受了幾十年的教育,讀了二十幾年的書,連這樣的場面都不能應付嗎?我應該有能力應付這個場面”、“倘若我拍案而起,拂袖而去,我胡適的面子有了,可江家的面子呢?”想到這里,胡適就“若無其事的含笑離開了江家”。

胡適結婚以后,還把結婚的照片寄給了韋蓮司。

為了胡適,韋蓮司雖沒有成為其眷屬,卻仍然一往情深,終生未嫁。韋蓮司寫給胡適一封信說:“我不會為了討你的歡心跟別人結婚,你是我唯一想嫁的男人,可我也知道我這一輩子不可能嫁給你”。

韋蓮司甚至還幫忙照顧胡適赴美留學的女友曹誠英,真君子也。

說起來,胡適與小表妹曹誠英的邂逅,還是在他與江冬秀的婚禮上。曹誠英是作為江冬秀的小伴娘出現的。胡適后來曾做詩一首,題名《怨歌》,詩中承認了他們的一見鐘情,“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婚(嫁)時”。

曹誠英,又名珮聲,1902年生于安徽績溪。17歲時嫁給了鄰村一富家公子胡冠英。但因婚后三年仍無身孕,胡冠英在母親的安排下納了一個小妾,曹誠英提出離婚。

1923年胡適以養病為由,來到西湖煙霞洞。著名詩人汪靜之曾說:胡適來杭州的目的是為探視獨居的“小伴娘”。曹誠英以陪伴胡適養病為名,到煙霞洞與胡適同居一室。臨別時,胡適寫了首《西湖》,在詩的最后一節寫道:“前天,伊卻未免太絢爛了!我們只好在船篷陰處偷覷著,不敢正眼看伊了”。胡適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今天晴了,天氣非常好。下午我同珮聲出門看桂花,過翁家山,山中桂樹盛開,香氣迎人。我們過葛洪井,翻山下去,到龍井寺……”上世紀30年代,曹誠英到康奈爾大學學農學。胡適就拜托韋蓮司照顧他的表妹。現在想來,多虧江冬秀不識字,否則,她要是識字的話,看了胡適的那些日子呀、情詩呀,還不鬧個天翻地覆?

胡適與韋蓮司深情50年,止于書信往來。他們之間確實是柏拉圖之戀。1960年9月,胡適在華盛頓參加“中美學術合作會議”,再次見到韋蓮司。這一年韋蓮司75歲,這一次生離,其實也是永別。韋蓮司賣掉房子,搬到一個小島上,用畢生積蓄成立胡適基金會,直到86歲高齡無疾而終。

1962年,胡適因突發心臟病去世,韋蓮司寫信給胡適長子胡祖望:“在他的墓邊放十朵白色水仙,每五朵綁成一捆,你不必寫是誰送的,就悄悄地放在他的墳旁”。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雪泥鴻爪,翰墨因緣,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也許,曾有那么一只蝴蝶輕輕飛過。

4.秋季尤其要注意預防心臟病。

說完了音樂和《梁祝》故事,咱接下來談談健康吧。

大家都知道,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是因心臟病突發而離世的。

高血脂、高血壓、肥胖是三大信號,這些都是“心臟病”的“危險信號”。心血管病是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疾病,在許多國家,心血管病死亡人數居總死亡人數的首位,而且,多數心血管病死亡發生在創造力最高、對社會和家庭貢獻最大的年齡組。我們看新聞報道,1961年,梅蘭芳突發性心臟病遽然去世,享年68歲。如果順著時間追溯會發現,京劇“四大名旦”都是被心臟病奪去寶貴生命。

心臟作為人體的“發動機”,是人體最后一個“罷工”的器官,有很強的代償能力和靈敏的預警機制。冠心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有三種:心絞痛、心肌梗死和心性猝死。冠心病猝死的病理過程是:在冠狀動脈硬化和心肌缺血的基礎上,突然發生心臟驟停。

因此,我們一定要格外注意觀察來自身體的“報警信號”,比方說,胃痛也可能是個“臥虎藏龍”的“報警信號”。心臟病引起的胃痛是一種憋悶、胃脹的感覺,有時還同時有鈍痛、灼熱感、劇痛及惡心的感覺,還可能出冷汗,持續半小時以上,就要特別注意了。再比方說,頜骨疼痛、牙痛。心臟病引起的牙痛與急性牙髓炎牙痛頗為相似,醫學上稱之為心源性牙痛。又比方說,咽喉部不適,在勞累時咽喉部會有緊縮的感覺,很多人會去耳鼻喉科就診,但是檢查喉部并無異常,而心電圖會提示有心肌缺血。再比方說,左臂和左肩疼痛較常見,有時也會放射到右臂。疼痛一般為鈍痛,而不是劇痛,通常僅限于前臂內側,還有可能放射到小指和無名指。這往往是心絞痛的前兆。有些心臟病只有到了中期才會被發覺,有時候,過度疲勞感也要小心觀察。正常的活動卻感覺到過度疲勞,甚至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出現這種情況不能忽視心力衰竭的表現。

這是一個個令人心痛的案例:名揚中外的香港武打傳奇明星李小龍神秘猝死;著名相聲藝術大師馬季在北京家中突發心臟病去世;59歲的相聲大師侯耀文心源性驟死家中;54歲的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在運動時猝死;美國“超級女飛人”喬依娜突發心臟病猝死;著名的小品演員高秀敏突發心肌梗塞猝死;麥當勞全球董事長兼CEO吉姆·坎塔盧因心臟病突發撒手人寰,享年60歲;《廣州日報》社社長湯應武,因心臟病突發不幸逝世,年僅50歲;一代天王巨星邁克爾·杰克遜因心臟病突發逝世,終年50歲;上世紀中國男籃巨星穆鐵柱因心臟病辭世;年僅39歲的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生瑜死于心臟病……

為何名人屢屢猝死心臟病?應該怎樣預防猝死?心血管病專家研究發現,香煙中的尼古丁會使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加重心肌缺氧、增加動脈硬化危險,從而導致心臟病發作。雖然我們目前改變不了必須面對的生活壓力,但可以花點心思關注自身健康,尤其是事業沖刺時期、事業有成時期、安享晚年時期等心臟的各個危險時期。

因此專家建議,戒煙、按時進行有氧運動和健康飲食是預防突發冠心病的最好方法。另外,飲食盡量清淡,減少糖攝入。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卷》上發表報告,揭露美國糖業在約50年前通過操控研究等手段,淡化飲食中添加糖有導致心臟病的風險,同時強調膽固醇和高脂肪飲食是心臟病的罪魁。作者指出,這種觀點影響了營養學認識和公共健康政策幾十年。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當時的美國糖業行業組織糖研究基金會支付近5萬美元聘請哈佛大學教授撰寫評論文章,排除糖與心臟病的關聯。評論文章于1967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這篇文章強調飽和脂肪是引起心臟病的主要飲食原因,淡化糖攝入的風險因素。

《美國醫學會雜志》201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2000年到2009年,在ICU中度過生命最后時間的患者比例從24.3%增至29.2%,于醫療機構中度過的患者從21.6%增至42.2%。美好的東西總嫌短暫,比如生命。看似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可世事弄人。“生存還是毀滅”這個莎士比亞之問,在今天這個越來越重視生命倫理學的時代,這句話似乎應該轉換成:究竟是“只有活著才有希望”,還是“有了希望才會活著”?這是個問題。因為,ICU的生命支持系統非常強大,只要不撤掉儀器,人便可以長時間地留在病床上。自然死是一種尊嚴死,積極搶救后離世同樣是一種尊嚴死。關鍵看你怎么選擇。選擇是艱難的,但只要做出選擇,死亡便有尊嚴。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心臟不好,會影響臟腑和五官。《黃帝內經》里,把五臟六腑比喻成11個官員,“心主神明”,心的級別最高,相當于皇帝。“主明則下安”,“主”要是不明呢,連帶著臟腑都會出問題。比如說,心和肝的關系,心主行血而肝主藏血,如果心血不充盈,或心運行氣血功能失司,就難以正常運行肝臟所藏之血,久而久之,使肝氣郁結,變得急躁易怒。

心臟不好,肺也會連帶不好。心肺是相護的,肺為心之華蓋,肺好了,能夠吸收到更多的氧氣,提供給心臟。所以,傅青主先生治病,很少孤立地調某一個臟腑。特別是50歲以上的人,就需要全身肝臟一起調理。

秋季尤其要注意預防心臟病。秋天在你眼里是什么樣的呢?秋高氣爽、霜葉紅于二月花?還是“我言秋日勝春朝”?在唐宋詩人、詞人的筆下,秋往往和“離愁”聯系在一起。

宋代詞人吳文英在《唐多令·惜別》這樣描寫秋天的蕭瑟:“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無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宋代詞人柳永寫詞,這樣描寫秋天的憂傷:“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便縱有萬般風情,更與何人說?”李清照說她的秋天,滿目蕭瑟,瘦得不經風,獨自把酒東籬,她說:“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宋代名相范仲淹的詞里寫得更是愁緒滿滿:“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到了張繼,他寫詩則說:“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月落烏啼霜滿天”之后,竟然是“江楓漁火對愁眠”,睡不著覺了,“江楓”和“漁火”對愁,張繼真乃大才也。詩寫得太朦朧,太美好,我甚至懷疑:張繼的朦朧是不是他患上視物模糊癥?類似于今天說的“白內障”?因為,白內障的主要癥狀是視物模糊、眩光、重影等。在現在醫學的概念里,白內障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晶狀體混濁而導致視物模糊,老化,遺傳、眼部疾病、代謝異常、外傷、中毒、藥物等都能引起白內障。由于年齡增長,晶狀體退化導致混濁,為老年性白內障,是最常見的類型;遺傳、感染等因素導致出生前后出現晶狀體混濁,為先天性白內障;眼部疾病如青光眼、高度近視,可引起晶狀體混濁,為并發性白內障;糖尿病由于影響晶狀體代謝,導致晶狀體混濁,稱代謝性白內障;一些藥物,如激素,長期應用可以引起激素性白內障;外傷也可以引起白內障,如眼睛被剪刀或鐵釘刺傷,導致晶狀體混濁,引起外傷性白內障。

蘇東坡的人生就是秋天,秋天就是人生。他寫《念奴嬌·大江東去》,不無蒼涼地感嘆說:“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杜甫詩中把秋寫得滄桑變換、瑟瑟寒涼:“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瀟湘妃子則說:“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寄秋心”。到了李商隱,秋天甚至有了恨意:“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秋季是由熱轉涼的過渡季節,寒熱往來反復無常,使人防不勝防。

秋季既是一個凋零的季節,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一提“秋后”,很多朋友就會很自然地聯想到“秋后算賬”呀、“秋后問斬”呀諸如此類的詞。這里的“秋后”就是指秋分以后,而不是立秋以后。“秋分”,農歷二十四節氣的第16個節氣。秋分在氣候學上的意義與春分、夏至、冬至是一樣的。秋分的最神奇之處與春分一樣,晝夜平分,相反的是,秋分后白天將越來越短。

早在先秦時,就已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禮制。“秋分祭月”不同于“中秋拜月”。古人認為,陰氣太重會影響國家祥和與百姓的身體健康,所以朝廷要祭祀月亮,以保國泰民安,此即所謂“遂行夕拜之祭以祀月”。到了清朝,規定祭月時間為:“秋分日酉刻”。酉時,相當于現在說的黃昏時刻,也就是下午5時至6時。“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見《帝京歲時紀勝》)。現在北京還有“日壇”和“月壇”,正是明清兩朝祭祀日月的地方。

問斬為什么選擇“秋后”?春后、夏后、冬后,為什么不行?一葉知秋,秋天,意味著肅殺和凋零。宋詞人吳文英有云:“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所以,東漢元和二年,章帝劉炟下詔稱:“王者生殺,宜順時氣”(見《后漢書·肅宗孝章帝紀》)。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說得很明白:“王者配天,謂其道。天有四時,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時,通類也。天人所同有也。慶為春,賞為夏,罰為秋,刑為冬”。

“天人感應”這個觀念在刑罰上的體現就是《易經》中所說的“天垂象,圣人則之”,所以,“制五刑以法五行”,實施刑罰,也要順應自然界的陰陽五行之“道”。這樣才能得到上天護佑;反之,若違背天道,則會導致“天事”不順。莊子評說古代的學問,說“《易》以道陰陽”。《周易》整個就是談論陰陽的。“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剛柔有體”。

過去是農耕社會,靠天吃飯,比“芒種”更忙的節氣是“秋忙”,忙著收獲谷物,老百姓說“夏忙半個月,秋忙四十天”,說的正是這個意思。農諺也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一年忙到頭,是否有收獲呢?古人就選擇“秋分占卜”。“秋分連夜雨,遲早一起死”,說的正是老百姓特別怕秋分這天夜雨下個不停。

“秋收冬藏”嘛,人要健康,就要與四季變化相適應,中醫認為:“順之則生,逆之則病”。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意思是說,立秋后三個月,是陰陽之氣較為平均,寒氣上來,但地表的熱氣尚未散盡。“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后夜越來越長,提出“早睡”觀點。否則,“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這個“早睡”觀點與傳統的“秋收冬藏”保健理論是一致的。《素問》意在告訴人們,秋分后不宜再像夏天那樣生活,“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也就是說,適應季節變化才能保證健康,違反季節規律就會生病,即中醫所說的,“順之則生,逆之則病”。俗話說的“秋補”,宋張君房在《云笈七簽》中說:“勿犯賊邪之風,勿多食肥腥”、“勿飲陰地流泉,令人發瘴腳軟”。

晚上的11點到凌晨1點,這是膽經開。膽能夠把肝臟里面的毒素從膽汁排出來,所以最好是11點到凌晨5點鐘這段時間,處在深度睡眠狀態。凌晨1點到3點,是肝經氣血流注的時間,這是肝臟最忙的時候。也就是說,人正在睡覺的時候,肝臟一直在忙,把這血里面的毒素代謝掉。凌晨3點到5點,那是肺經的時間,肺氣流。清晨5點到7點,該大腸忙碌了,忙著排便。

是故,“白露”過后,老年朋友應避免情緒激動或過度勞累,適當鍛煉身體,使機體逐漸適應天氣冷熱變化,預防心血管疾病。民間有句諺語“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 9月8日“白露”正是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晝夜溫差較大,冷暖變化極不規律,從而導致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血壓升高,促進了血栓的形成。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影響心臟血液的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默爾索說:“活著的人都是幸運兒,世上只有這一種人。”你說,還有什么道理可講?活著的,還有所謂成功的,不過是幸運而已。每念及此,都會默想起納蘭性德的“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這句話。對比那些轟轟烈烈的所謂“成功”,春睡不起,賭書笑對噴茶,這些尋常小事,是何等幸福啊。只是,很多年以后,才能像李商隱《錦瑟》中所寫的那樣——“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天天操精品|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亚洲二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毛片|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激情乱人伦|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在线99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天天综合网在线|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国产成人你懂的在线观看|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一级福利视频| 四虎精品免费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欧美精品啪啪|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成人蜜桃网|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欧美亚洲欧美| 国产微拍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激情亚洲天堂| 色婷婷啪啪| 欧美在线一二区|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一及毛片|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伊人成人在线| 久久网欧美|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欧美a√在线| 欧美福利在线|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丁香|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