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豐斯·慕夏在歌劇《吉斯夢妲》海報中重塑了全新的薩拉,海報中的薩拉穿著帶有新古典主義的長袍,頭上戴著花環(huán),如月亮女神般典雅而美麗,華麗的服飾、絢爛的色彩、優(yōu)雅的線條無不令人贊嘆。
區(qū)別于其他藝術家寫生的畫法,慕夏利用了攝影技術來輔助他的創(chuàng)作。他讓薩拉擺出他所需要的姿勢后拍成照片,然后以照片為基礎,在畫面上對服飾和頭發(fā)進行整理加工,經過特別的構圖再加上花卉及植物花紋的裝飾,最后完成他的創(chuàng)作。這個習慣其實來源于他成名前那段窮困潦倒的生活經歷,從出生到之后的37年,他都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因為每次請模特都需要按時間付出很高的費用,窮得叮當響的慕夏根本支付不起,所以將模特的形象用照片記錄下來不僅可以積累素材,還可以節(jié)省不少開支。后來,慕夏就將攝影當作和速寫同樣重要的創(chuàng)作輔助工具。

慕夏能夠得到畫這幅插畫的機會,還因為一次機緣巧合。1890年,慕夏結識了當時的大明星薩拉·貝魯娜露,給她畫了一幅埃及艷后扮相的素描。慕夏的繪畫功底,源于他對畫畫的喜愛。慕夏1860年7月24日出生于捷克摩洛維亞伊萬奇采鎮(zhèn),童年時,是摩洛維亞布魯諾圣彼得羅馬天主教堂唱詩班的成員,這座教堂保存著豐富的巴洛克風格的藝術品,每次慕夏進入這所教堂,都會被這些美妙的藝術品深深感染。雖然他的歌唱天分讓他可以升學至高中,不過從小時候開始畫畫就是他的最愛。在完成高中學業(yè)后,慕夏決心要成為一名畫家,而沒有按照他父親的意愿在本地的法庭工作。他在摩洛維亞有個畫裝飾物品的工作,大多是畫劇場使用的風景圖。由于有了長年畫裝飾物品的基礎,慕夏加入了很多裝飾繪畫的手法,畫面極大地美化了薩拉,于是薩拉對這位年輕人念念不忘。后來她演出歌劇《吉斯夢妲》時急需一張海報,而此時正是圣誕節(jié)期間,所有公司的設計人員、藝術家都回家過節(jié)了,出版商找不到繪制者,于是薩拉就指定了慕夏。當時連吃飯都成問題的慕夏穿著租來的燕尾服去了劇場,觀劇后就在劇場旁邊的咖啡館桌子上畫出了設計草圖。這個設計稿得到了薩拉的高度贊賞,劇場主和出版商雖然沒看上,但是迫于大明星的名望只好采用了這幅海報。沒想到,海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歌劇《吉斯夢妲》海報中的薩拉,采用了巴洛克、洛可可藝術細致而富于肉感風格的描寫,使薩拉優(yōu)雅柔美,散發(fā)著女性的光輝。在此作品之后,慕夏的創(chuàng)作中常現體態(tài)豐腴的女性,同時帶有高潔典雅的特征。這是當時歐洲人物畫創(chuàng)作的主流,比如著名畫家弗雷德里克·萊頓作于1871年《海邊的希臘少女》中的四個年輕女性,均擁有著豐滿而美麗的身材,宛如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女神一般。《吉斯夢妲》海報中的薩拉面部微微上揚,富有彈性的皮膚栩栩如生,眼睛凝視著斜上方,目光中充滿了生命力,嘴角微微上翹,散發(fā)著迷人的微笑。她的微笑神秘而迷人,不知道是將笑未笑,還是已經笑過,在笑與不笑之間徘徊,令人的眼睛在她的面部久久不愿移開。
阿爾豐斯·慕夏被譽為插畫界鼻祖,他的一生好像他的名字一般,和夏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生于夏而逝于夏,總感覺他的一生都在渴望藝術四季里夏天般的炙熱,卻總因波折潦倒只能抱著羨慕,直到因為歌劇《吉斯夢妲》海報而一舉成名。這幅海報是插畫藝術的一次創(chuàng)新,是“新藝術運動”的產物。
“新藝術運動”倡導自然風格,強調自然中不存在直線和平面,裝飾上突出表現曲線和有機的形態(tài)。繪畫裝飾風格上受東方影響,尤其是日本江戶時期的裝飾風格與浮世繪的影響,這種“新藝術”風格在插畫《吉斯夢妲》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畫面整體進行了平面化的處理,吸收了日本木刻中對外形和輪廓的特殊處理,利用線條的粗細、曲線的變化突出造型;女性所穿服飾的線條充滿了自然主義的裝飾圖案;畫面對曲線的運用達到了極致,在運用線條繪制出幾何外形和自然外形的裝飾紋樣的同時,線與線的組合誕生了一種韻律的美感。
插畫《吉斯夢妲》的服飾表現追求輕盈纖細的秀雅美,纖弱嬌媚,紛繁瑣細,精致典雅,甜膩溫柔;在構圖上有意強調不對稱,其工藝、結構和線條具有婉轉、柔和的特點;其裝飾題材有自然主義的傾向,以回旋曲折的貝殼形曲線和精細纖巧的雕刻為主,造型的基調是凸曲線,常用S形彎角形式;色彩運用十分嬌艷明快,如嫩綠、猩紅等,線腳則多用金色。
插畫《吉斯夢妲》大獲成功后,一時間洛陽紙貴,連這幅畫的復制品都成了搶手的藝術品,“慕夏的藝術時代”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