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活動背景:
今天我們要和機器人小U一起來做實驗啦,桌子上擺放著大小不一樣的廣口瓶、蠟燭。孩子們被機器人和實驗器材吸引力,“老師,我們今天要給機器人過生日嗎?”“老師,我們用蠟燭做什么?”……
孩子們帶著各種疑惑、帶著期待一起走進科學的世界。
二、活動目標:
(1)觀察蠟燭燃燒的有趣現(xiàn)象,了解空氣助燃的特性。
(2)學習做科學小實驗的方法,萌發(fā)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欲。
三、活動準備:
大小相同和不同的玻璃瓶,粗細、長短不同的蠟燭,一臺智能機器人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小U機器人來啦!
“孩子們,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新朋友小U,小U想和大家見個面。”讓我們一起歡迎小U吧?
機器人小U進場(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進行運動和交流)
小U:“大家好,我是小U,我是智能機器人,我的大腦里面存儲了各種各樣的科學知識,能解答小朋友們的各種疑問,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做一個有趣的實驗。
(2)指導實驗過程,探索科學奧秘
教師:今天小U要和大家一起做實驗,看,我給大家準備了什么?”
出示燃燒的蠟燭
第一,教師提問:生活中蠟燭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和節(jié)日的快樂,有時候我們要熄滅燃燒的蠟燭?你是怎么做的呢?”
第二,幼兒討論回答,有的用口吹,有的用扇子扇等等。
第三,小U給大家準備了一個廣口瓶,你能用這個廣口瓶來熄滅蠟燭嗎?
1.第一次試驗。
試驗目的:探究燃燒的蠟燭被罩上廣口瓶后,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
幼兒分組動手實驗,教師指導幼兒怎樣用廣口瓶罩住蠟燭,并觀察蠟燭燃燒的變化。
第一,教師提問,蠟燭罩上廣口瓶后,燃燒發(fā)生什么變化?
第二,幼兒回答觀察到的變化。
第三,教師提問,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呢?
第四,幼兒討論
第五,教師:讓小U告訴大家為什么蠟燭會熄滅把?
機器人小U人總結:在燃燒的蠟燭上罩上廣口瓶,蠟燭過一會兒就會熄滅。這是因為燃燒的蠟燭把瓶子里的氧氣用完了,這說明蠟燭燃燒需要空氣。
2.第二次試驗
實驗目的:探究兩只蠟燭在不同大小的廣口瓶內燃燒的時間,進一步感受空氣的量對燃燒時間長短的影響。
第一,教師提問:蠟燭燃燒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如果點燃兩根相同的蠟燭,然后分別罩上大小不同的廣口瓶,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第二,讓幼兒猜想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第三,請幼兒分組做實驗,驗證猜想并填寫實驗記錄單。
第四,觀看微課《熄滅的蠟燭》,幼兒思考匯報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
第五,教師:讓小U告訴大家為什么發(fā)生這樣的變化吧?
機器人小U總結:我們發(fā)現(xiàn)小瓶中的蠟燭先熄滅,這是因為大瓶子里面的空氣多,所以蠟燭燃燒的時間較長,而小瓶子里面的空氣較少,所以蠟燭燃燒的時間較短,就先熄滅了。
3.第三次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蠟燭燃燒時間與蠟燭粗細長短及廣口瓶大小的關系,激發(fā)進一步探究的愿望。
第一,讓幼兒猜一猜。
第二,分組做實驗,驗證猜想,填寫實驗記錄單。
第三幼兒匯報觀察結果和變化的原因。
機器人小U總結:粗而長的蠟燭燃燒用掉的空氣多,用得快,所以先滅掉了,短而細的蠟燭燃燒用掉的空氣少,所以燃燒的時間就長一些。
(3)整理實驗用具。
(4)機器人小U總結:
小U和小朋友們一起探索了蠟燭熄滅的科學實驗,生活中我們一定要養(yǎng)成認真觀察、認真思考的好習慣。長大以后像小U一樣當一個科學家。
(5)活動后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大班的孩子對科學探索活動充滿了興趣,本節(jié)教學活動通過小U機器人教學的引入,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究到了蠟燭燃燒時間長短與杯子大小、與蠟燭粗細關系后,讓幼兒進一步猜想蠟燭燃燒時間長短還與哪些因素有關,培養(yǎng)了幼兒的問題意識及進一步探究的渴望。之后,讓幼兒通過實驗驗證。整節(jié)課堂,老師都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正是為幼兒提供了這片廣闊自由的天地,給了這些羽翼未豐的“小鳥”又一次試飛的機會,才使他們思維活躍,大膽操作,驗證一個又一個“猜想”,充分尊重了幼兒的主體地位,真正成了活動的主角。孩子們參與熱情空前高漲,自主學習的特點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在親自參與中體驗到了探究的快樂,也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