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閱讀教學中抓題眼、朗讀、重點、結尾進行情感的激發,能促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進入具體的情境,促使學生的思想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情感激發既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又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瑤族學生文化素養提高。
關鍵詞:抓題眼 "朗讀 "重點 "結尾 "激情感
情感,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比如人的喜歡、憤怒、悲傷、厭惡、愛慕等等。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情感的激發,能促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進入具體的情境,促使學生的思想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在閱讀教學中,情感激發既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又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奠定良好基礎。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激發情感呢?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善于“四抓”,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
一、抓題眼,激情感
“題眼”是一篇文章的主旨,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不僅是經常體現作者的情感,還是激發學生情感的“窗口”。在閱讀教學時,“題眼”能讓學生及時與作者的情感距離拉近,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激發情感的“捷徑”。例如,教學《倔強的小紅軍》文章題目中的“倔強”是本文的題眼,這里的“倔強”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是小紅軍本身性格的倔強,不肯輕易漏出自己的困境。另一方面也是他寧肯犧牲自己,也不拖累他人的高貴品質。我覺得在教學中應該分兩層進行:
(1)先抓住“倔強”一詞的本意,請學生在文中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能幫你讀懂這個詞的意思?學生抓住“①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②你要我和你的馬比賽呀,那就比一比吧。”等描寫小紅軍動作、表情、語言的段落。
(2)說說“倔強”是什么意思?從小紅軍的話和動作之中讓學生體會小紅軍的倔強是指不怕困難、不服輸、堅強的精神。
二、抓朗讀,激情感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常見的一種訓練方式,也是誘發學生情感的一種手段。在閱讀教學中有感情地朗讀是體會課文內容和思想的重要方法,也是增強學生體驗加深感悟的重要的訓練方式。通過朗讀訓練,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從而發展語言,陶冶情感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寫作水平。
小學語文教材里有許多寫人的文章,這些文章都是通過具體事例來塑造人物形象和體現人物品質的。如教學《詹天佑》一課,以“自讀自悟”教學模式為主,講讀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部分時,我是這樣進行:
先讓學生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由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劃出最使自己感動的語句,并想想這些語句為什么使你感動?接著抓住重點句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揣摩重點句的意思,領略句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語言”部分讓學生朗讀說體會:假設你是詹天佑你會怎樣對工程技術人員說這番話?學生告訴我:他們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語重心長,或和藹而不失嚴肅……在“行動”部分讓學生想畫面朗讀,說體會:讀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在“心理活動”部分讓學生入境朗讀,體會人物品質:詹天佑的愛國心。學生能深情并茂的朗讀文本,自然而然地就能感受到對詹天佑懷著無比崇敬之情。
在教學中,我們還會發現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往往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都較強。這是因為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文本后,許多優美的段句、詞匯、句式都存印在他們的腦海里,無形中增強了他們的語感,表達時,他們就會連貫、自然、流暢、達意的把意思表達出來。例如教學《觀潮》,潮來了“那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軍萬馬……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抖起來。”作者在描寫這雄偉壯觀的景象時,運用了不同的句式,強烈的贊美和熱愛之情滲透在這些優美的句段中,教師通過讓學生反復的朗讀,增強學生的語感,那美麗壯觀的景象、多種的修辭句式也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又如《火燒云》一課,火燒云變化的描寫真使人叫絕,“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一會兒……一會兒……那匹馬變模糊了。”這些優美的句子,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使學生入境入情,這不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能喚起美的共鳴,使學生感受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增強學生的語感。
三、抓重點,激情感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好些課文篇幅比較長,教師教起這類文章來,往往感到難度較大。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做到長文短教、讓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我認為,抓住重點內容,就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找到了突破口,就容易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時,我讓先由學生在四人學習小組內討論: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為什么擦燃火柴?小女孩的幻象是怎樣的?現實又是怎樣的?弄清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的原因,出現的情景。其中的幻覺要讀出小女孩短暫的喜悅及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接著我又引導學生思考:你覺得賣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在怎樣的社會環境中?小女孩是個什么樣的人?她奶奶又是個怎樣的人呢?通過老師的以問引思,讓學生更快地理解造成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命運的根源之所在了!
四、抓結尾,激情感
閱讀教學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脈絡,準確地理解整篇課文的內容。
例如《鄭成功收復臺灣》一文的教學,我抓住“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偉大工業,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這個句子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一是鄭成功是何許人也?二是他如何收復臺灣?從他收復臺灣可以看出人物的哪些性格特點?三是鄭成功怎樣建設臺灣?四是由此,我們領略到人物什么樣的品格與精神?課文為什么以“鄭成功”作為題目?由中心句入手,可以幫助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結構來個初步的了解,這對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無疑起了先導作用。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先,學生的情感便得到激發,與作者產生共鳴;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趣味與情操也得到熏陶;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瑤族學生的文化素養也就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薛瑞萍.小學語文情感教學案例與閱讀引[M].長春出版社,2004.
[2]崔相錄.小學卷情感教學示例精選[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