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恩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感恩教育則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式與方法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我們的學生或者子女實施的知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本文主要簡述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感恩教育素材,感恩教育的策略與方法,讓學生學會感恩、知恩圖報,為學生打好亮麗的精神底色。
關鍵詞:感恩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
如今,在優越物質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們,長輩的溺愛與教育失當,導致了他們冷漠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他人,不懂得感恩。在學習上表現為拈輕怕重,耐挫能力差,甚至個別學生產生一定的心里障礙。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首先得讓孩子學會感恩。語文是最富人文性的。如何在語文教學這中滲透感恩教育,是社會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迫切要求。
《禮記》有云:“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專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更要加強對學生的針對性思想道德培養。小學階段是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語文教育思想性極強,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加強感恩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小學語文教材中豐富的感恩教育資源
小學階段是孩子思想啟蒙的重要時期,在語文教學中積極滲透感恩教育,有益于引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對以后高年級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他們今后成長與發展大有裨益。如今無論哪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都包含著豐富的感恩資源,需要通過小學語文老師的深入挖掘,講授教材知識,實現對小學生的感恩教育,從而幫助小學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1)自然之恩
大自然無論是一花一草,還是和風細雨,都是大自然贈給我們的禮物。它還以壯美的山川陶冶我們情操,開闊我們胸襟,哺育我們精神。如《只有一個地球》告訴我們生我養我人類的是地球母親;《特殊的葬禮》使我們知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鳥的天堂》、《綠》能讓我們心靈小憩。
(2)父母之恩
教科書中多角度表達父母之恩,有《春蠶》中年年辛勞無怨無悔的母親,有《秋天的懷念》中給殘疾兒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親,有感天動地的《地震中的父與子》,還有描寫長輩親情的《傾斜的傘》……
(3)祖國之恩
課文中的幾十首古代詩歌,《萬里長城》《趙州橋》等課文能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燦爛文化;《清貧》《就義詩》《狼牙山五壯士》等課文能讓我們感知英烈的祖國心、民族義,《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詹天佑》等課文讓我們體會到什么才是祖國的優秀兒女。
二、感恩教育的策略與方法
小學生具有向師性,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為人師表,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是品德教育的契機,課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優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表現出的良好形象,會對學生道德風貌的健康培養起到良好的表率典范作用。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要關心學生思想的發展、人格的健全,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處處感受到老師殷切的關心和真誠的呵護之情。在學生的心中將感恩思想概念化為關愛他人、關愛世界的種子,并不斷地提供養分,精心呵護培養,讓它發芽成長,最終收獲感恩教育的累累碩果。
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課文文本進行深入分析理解,在朗讀中體驗,在想象中體驗。在《狼牙山五壯士》中,想像五壯士英勇殲敵的情景,能激起我們抵御侵略的萬丈豪情。如此上升到思想層面,使小學生具備一定的感恩意識。但是小學生有了感恩意識,不一定就會有感恩行動。這時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發揮聰明才智,適時地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感恩活動,使小學生的感恩意識化為感恩的行動,在實踐中鍛煉和鞏固感恩意識和感恩思想。陶行知先生曾把“教學做合一”作為曉莊師范學校的校訓,認為“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各種活動對學生展開感恩教育。可以利用校會、班會、團隊活動等開展“感恩系列活動之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每周升旗儀式的國旗下講話,可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就感恩這一話題進行專題發言,結合國旗下的講話,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寫出心得體會,交流感想。小學語文大多文質兼美,包蘊著豐富的人文因素。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選擇“羊跪乳,鴉反哺”之類的寓言童話,名人名家的感恩篇章,引導學生細細閱讀,抓住重點詞句反復研讀、品味,再加以講解或讓學生討論,讓學生明白是非善惡,知道感恩的重要性,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三、化感恩之心為感恩行動——報恩
從文本入手,學生已經知恩、感恩,還要做適當的拓展,讓學生通過表達心聲和實際行動,把情感升華到施恩報恩的層面。主要辦法有:
(1)傾訴衷腸。如《春天的雨點》中的換位思考:“假如你是達麗瑪,目送老師在綿綿春雨中遠去,你會在心里念叨些什么?”《祖國,我終于回來了》的拓展教學:“錢學森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回到祖國的懷抱。一直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孜孜不倦地奉獻著,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錢爺爺現已九十高齡,還時刻關注祖國科技的發展,關注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此時此刻,你想對錢爺爺說什么呢?”
(2)孝心作業。在語文教學中扎實開展感恩教育,教會他們熱愛生命,關愛他人,收獲平和與快樂。如給父母端一杯熱茶,洗一次腳,做一次家務,給老師親手制作一份賀卡,給別人一個微笑。讓孩子在施恩報恩中體會給予的快樂。讓學生從孝心作業中學會關心父母、老師,體驗生活,學會報恩,這無疑是切合實際又行之有效的做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感恩教育的優勢。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感恩教育的資源,多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要“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五一”勞動節,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勞動,讓學生體會勞動之艱辛,增強對勞動者的感恩之情;在父親節、母親節,可以讓學生給父母說一句話、做一件事,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情;教師節到了,讓學生學會制作賀卡,把賀卡送給自己最喜歡的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愿;寒暑假,讓學生在家里幫父母做家務,感受父母的艱辛,并組織辦好專題手抄報或宣傳欄等。讓學生明白感恩不是說說而已,而要用行動、語言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