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在輿論媒體的關注下已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這一社會問題的最直接責任者就是政府,其次是教育部門,再其次是學校、教師、家長以及學生本人。政府制定人性化政策指導。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各級地方政府應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農村父母監護,照料子女方面做出明確的職責界定。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教育 "現狀及應對措施 "關注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而留在農村,而且需要其他親人和委托人照顧的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監護情況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隔代監護,即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對留守學生進行監護,此種監護方式比較多。二是上代監護,即由父母的同輩人,如叔、伯、姑、姨、舅等親屬監護方式。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存在的問題
(1)性格孤僻。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在外,跟隨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缺少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2)心理自卑。他們中絕大部分存在比較嚴重的自卑感。他們認為父母不在身邊,沒有依靠和保護,因此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
(3)逆反心理嚴重。根據我們下發的調查問卷,我們感受到絕大部分留守兒童逆反心理極強,同長輩、老師、家長、同學的對抗情緒很嚴重。
(4)電視、網絡成癮。一些留守兒童愿意借助電視、網絡等媒體消磨時間,漸漸成了“小電視迷”、“網上游民”。
(5)行為道德缺失。有些留守兒童在行為習慣上容易發生消極變化,但是很難及時得到糾正。
二、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每年溝通交流的形式多以電話和網上視頻為主。溝通交流時間、次數有限,導致家庭教育嚴重缺失。
(2)學校教育的弊端。農村中小學經濟條件差,師資薄弱,缺少,甚至沒有專業的心理健康老師。對于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不能及時有效的疏導和教育。
(3)社會不良環境的熏陶。留守兒童是處于學齡期的孩子,效仿心理、好奇心較強,很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
三、改善留守兒童現狀的應對措施
(1)加強家庭教育,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愛。首先,出外打工的父母要與孩子定期交流和溝通,交流內容除了孩子的生活、學習外,更要注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其次,父母還要主動跟老師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狀況。最后,臨時監護人或者其他親屬要真正擔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不能過分溺愛和放任,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2)以學校教育為主導,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要盡可能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一是組織學校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了解兒童心理規律,使學校逐漸有專業性較強的心理輔導老師。二是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資料。班主任要建好班級留守兒童檔案,包括學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外出務工地址、聯系電話、家庭狀況等。三是進行家訪活動。教師只有走進學生家庭,才能更加了解他們,才能取得家庭的支持,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四是辦好農村家長學校。發揮家長代表的榜樣示范作用,定期組織家長座談會,交流家庭教育的優秀經驗、方法,引導家長改變陳舊的教育方式。五是要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學校可以利用兒童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舉行校園文藝表演、演講賽、才藝展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多為留守兒童創造展示機會,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同學的關愛和集體的溫暖。六是重視感恩教育。很多留守兒童認為父母外出務工,不關心自己,他們在外賺錢就應該滿足子女的所有愿望,這是父母對他們的一種感情償還。這種偏激的思想必須及時糾正并加以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理解父母的辛酸,尊重父母。
(3)發動社會力量,完善幫扶的體制機制。一是完善幫扶保障制度。為留守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服務。二是建立包保責任制。由縣幫扶領導小組牽頭,將留守學生劃分到各個黨委,建立“一對一”式的長期包保機制,包保責任人要定期走訪,在心靈、學習、生活等方面給予關愛。三是組建志愿者隊伍。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組建由愛心人士、老黨員、老干部等各類人員共同參與的志愿者關愛服務隊伍,為留守學生開展課后輔導和文體娛樂活動??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不是某一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共同參與,從而構建完善的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
(4)建立留守兒童心理發展檔案。在檔案中收集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存在問題。并及時總結研究這些檔案,發現檔案中存在的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另外,還應當對心理健康教師開展定期的培訓,不斷提升他們的心理學知識和溝通技巧,保證他們成為學生信得過的良師益友。組織“青年志愿者”等社會資源和大型活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問題是一項重大的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政府應當在媒體的宣傳和組織下,鼓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到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活動中來。通過各種形式的幫助和支援措施幫助這些兒童健康成長。
總之只有從政府與社會、學校與家庭、個人層面通力協作,才能真正地改善城鄉結合部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使他們更加健康地成長,成為明日國家的棟梁。
參考文獻
[1]陳彬彬.讓留守兒童的心靈普照燦爛陽光--芻議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J].科學導報,2016(7).
[2]陽秀.芻議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未來英才,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