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的發(fā)展有重要促進作用。隨著語文學習難度的提升和教材內容的增加,教師需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和方法,并根據學生的特點找到有效的教學方式。對此,本文從轉變教學觀念、運用信息技術、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三方面來對高中語文的有效教學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方法 "學生主體
高質量的語文課堂是每個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和前進的方向,要想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提高效率,使學生們最大程度上地獲得成長,首先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把學生當作課堂主體;其次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另外,教師還要善于聯(lián)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而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接下來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
在傳統(tǒng)語文課堂上,大多是教師一味地講,學生們被動地聽,教師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使得學生們的主體地位很難得到凸顯,從而造成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低下,課堂氣氛沉悶。對此,教師要及時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策略,要將學生們置于課堂的主體,使學生們能夠在語文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交流思想,從而不斷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必修一《荷塘月色》一節(jié)時,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寫作背景,學會運用本文的比喻、通感、動詞使用、疊音等修辭手法,初步掌握鑒賞散文的技巧。在課前我進行了有效備課,為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給學生設計出了如下學習任務:“1.本文的標題是荷塘月色,文章主要是寫了一件什么事情?哪些段落是集中描寫荷塘月色的?2.圈出文中表示地點的詞語,找出作者游覽荷塘的活動軌跡。3.在游覽荷塘的過程中,作者的情感變化是怎樣的?找到直接抒情的句子,加以概括總結。”通過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層次段落。學生閱讀完成后,我會指出幾名學生回答,并進行點評總結。最后我?guī)ьI學生分析文章的寫作特色,品味語言的風格。如此,通過問題的設置,讓學生自主探討,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運用信息技術,營造良好氛圍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教學也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高中課堂中。由于多媒體教學具有圖片、聲音、文字一體化的特點,它可以將抽象的知識直觀的呈現(xiàn)到學生眼前,給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所以,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教學與語文知識相結合,豐富課堂內容,增加課堂吸引力,進而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學習必修二《鴻門宴》一節(jié)時,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文中揭示項羽的悲劇性格,體會緊張復雜的情節(jié)、戲劇性的場面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首先,我通過簡單介紹背景教學:“課文選自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在這篇傳記中,司馬遷以他精彩的筆墨,傾注了很大熱情,成功刻畫了一個‘失敗英雄’項羽的生動形象,使其成為我國歷代相傳的典型人物。而《鴻門宴》則是其中最為精彩的一節(jié)。”接下來我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事情的經過。然后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每段都講了哪些內容。最后我?guī)ьI學生一起梳理鴻門宴的經過。這樣,通過多媒體的使用,給學生一種直觀的體驗。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升教學效果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語文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服務生活。高中生的思維正處于發(fā)展時期,教師要善于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認知。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局限于教材內容,可以聯(lián)系一些課外實踐進行拓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中,體會語文知識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必修三《我與地壇》一節(jié)時,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品味文章語言,理解母親難題和苦難之在。首先,我讓學生回顧初中學過的文章《秋天的懷念》,并通過談話導入教學:“著名作家史鐵生在他正值年華時期失去了雙腿,那么,到底是什么給了他人生的支點,使他走出人生低谷呢?今天我們一起最近史鐵生,用心靈去感悟他在痛苦中掙扎的腳步。”接著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朗讀的過程中思考:“1.作者是以怎樣的心情進入地壇的?2.為什么說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3.母親給了作者怎樣的生存啟示?”學生閱讀后我指名提問,然后帶領學生進一步閱讀文章,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最后我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學習完本篇課文的感悟。這樣,通過聯(lián)系實際,促進了學生的理解。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有效教學成為一了個熱點問題,許多教師都在為此奮斗。但是課堂效率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與方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將學生作為主體,不斷探究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金云,馬歡.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研究的探索與反思——以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中語文教與學》為中心的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5):123-130.
[2]王寧.新課標的理念與新教材的教學——關于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之一)[J].語文建設,2004(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