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加速了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文章以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以項目工作室為載體,通過分析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社會需求特征,結合項目工作室的商務運營分析,分別從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闡述項目工作室在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中的應用。
關鍵詞: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物流管理;
隨著物流產業的發展以及云計算、大數據等物流技術的不斷發展,應用型物流專業人才成為行業的稀缺資源,尤其是既懂物流專業知識,又具有實踐操作和創新能力的技能型物流人才正在成為企業的新寵。如何適應市場變化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應用型物流人才需求特性分析
1、市場變化的適應性。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的比重在不斷提升,企業對物流服務的需求也在發生重大變化,同時對應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數量和需求的規格都將發生重大變化。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預測,中國的物流人才缺口總量約為500萬左右,其中高級物流人才缺口約為40萬左右。現代物流人才已被列為我國12 大緊缺人才之一。目前企業需求一般劃分為四個層次,物流規劃設計人員、物流中層管理人員、物流基層管理人員和物流基層作業人員,隨著經濟轉型升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層次逐步提升,主要以中層和基層管理人員為主。
2、專業能力的特殊性。物流從業人員工作對象不僅有物,更多的是人,同時由于現代物流產業的系統性和復雜性,因此對從業人員的知識和能力要求更高。物流工作環節具有一定的連貫性,需要多個不同的部門或者企業共同來完成,具有連鎖化、信息化、綜合化的特點,要求物流崗位從業人員不僅具有物流專業方面的知識能力,還需具備軟技能和隱形技能,即完成工作任務中所需要的靈活性和變通性。隨著企業的轉型升級,物流崗位的工作環境和工作要求發生了變化,企業更看重的是學習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二、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改革實踐探索
(1)凝聚專業特色、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的物流管理專業于2006年成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根據現有的優勢資源及畢業生調研,本專業主要面向湖南及珠三角地區的物流企業,培養具備單證繕制、線路設計與優化、車輛調度、物流客戶服務技能與客戶價值提升、物流市場調研與業務開發、物流信息技術應用等核心能力的物流數據分析師和物流企業連鎖門店經理。
(2)以項目工作室為載體、凸顯社會通用能力及專業核心能力培養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是湖南省首批卓越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建設項目,現代商務服務專業群為重點建設的四大專業群之一,經過三年的探索,歸納出物流管理專業社會通用能力和專業核心能力。社會通用能力包括:溝通表達、持續學習、人際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創新能力、承擔責任遵紀守法、信息技術應用。專業核心能力包括:物流門店業務流程優化能力、物流客戶服務與管理能力、物流市場開發與維護能力、物流運營信息數據統計和分析能力。
阿創物流校園服務中心是以學生管理為主、教師輔導為輔,校企共建的項目工作室,主營業務包括報刊雜志、校園物流、綠色回收業務,目前合作企業包括中國郵政、順豐、中通快遞、京東派,平均每天派件量為2000件,攬件量為80件,分發30個部門和個人的報刊雜志及掛號信,結合順豐、三通一達及德邦物流企業的物流快遞門店運營情況,共設計了物流門店運營店長、物流運營副店長、快遞部主管、郵政部主管、財務部主管、營業員(攬件、派件、郵政)和客服員等崗位。具體崗位職責如下:
1.物流門店運營(副)店長工作職責:負責阿創物流服務中心日常各項工作正常、高效的完成,處理各項投訴工單;負責門店運營的值班人員日常工作安排;與合作企業進行商務洽談,對門店運營產品進行優化、銷售、推廣設計;對門店運營整個工作流程進行不斷優化;負責全體員工的團隊建設、優化配置和培訓,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根據物流運營數據統計與分析,對客戶進行ABC分類,確定VIP客戶;對學校后勤、保衛部、黨政辦等部門發布的運營規定進行協商。
2.營業員崗位工作職責:學習物流行業與合作企業最新公告,完成快遞、報刊雜志分揀分發、掛號信的登記統計工作,根據客戶ABC分類,對VIP客戶進行單獨送達服務;協助客服處理異常情況,對出發貨物進行稱重量方、報價和運費計算、貨物打包等,完成店長交辦的其他工作。
3.客服崗位工作職責:負責接待客戶,協助客戶完成寄件流程,與中國郵政、合作企業一起共同協商處理貨物異常情況,解決上門客戶快遞查詢問題,核實取件客戶信息,協助營業員分揀操作,處理問題件、異常件,完成店長交辦的其他工作。
阿創物流服務中心,目前除了國家法定春節七天假期,做到了全年全天候營業,在項目工作室,學生每學期向學院進行財務和運營匯報,通過學校和企業共同考核,凸顯了學生社會通用能力及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實現了物流應用型人才的“知識復合”、“素質復合”和“能力復合”之間的相互作用。
(3)依托項目工作室,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
“互聯網”+時代的物流人才是應具有復合型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較高的市場敏銳度,掌握最新的運營管理、外貿、市場營銷、零售等商務知識,對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也要掌握,僅僅只靠教師的外出培訓和企業掛職還遠遠不夠,因為無法接觸到企業的核心業務和數據。在阿創物流服務中心,教師參與企業運營,企業培訓,并有單獨的運營管理賬號,可以查詢和處理營業網點業務,每個月收集和整理商務運營案例,進行商務數據統計和分析,參與開學季、畢業季、雙十一、618等市場營銷和推廣活動,《快遞實務》和《物流客戶服務與管理》兩門課程的同學全部在項目工作室輪崗實訓,真正讓老師與企業無縫對接,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
參考文獻
[1]周玉梅. 以校園物流服務中心為載體的《快遞實務》課程實訓方案設計[J].教育,2017.
[2]產彰誠. “互聯網”+時代闡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教文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