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

隨著《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和《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的出臺,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已成為推動教育改革、實現立德樹人目標、振興中國足球、實現體育強國夢乃至實現中國夢的必經之路。近年來,澗西區校園足球工作始終堅持“政府主導,科學規劃,積極探索,穩步提高,立足長遠,面向未來”的原則,以普及青少年校園足球運動為切入點,探索教體結合新形式,以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為目標,不斷推動青少年足球事業全面、穩定、健康、持續發展。


澗西區是中原足球的發源地,現有2個河南省足球后備人才訓練基地、5所河南省足球項目傳統學校、26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為了加強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切實落實“教學是基礎,競賽是關鍵,體制機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校園足球發展理念,澗西區成立澗西區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小組組長為周玉甫(區委副書記、區長),副組長為張翀(區政府副區長),委員為孫慶會(區宣傳部副部長)、劉燕(區團委書記)、郭韶霞(區發改委主任)、王建亭(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局長)、李作明(區財政局局長)、陶思穎(區教育局局長)、戴杰(區文化體育旅游局局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澗西區教育局,陶思穎兼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辦公室履行以下工作職責:組織開展校園足球聯賽,負責參加競賽學生的資格審查和注冊工作;指導負責全區校園足球活動協調和落實工作、參賽運動員的學籍及注冊管理、增設校園足球教學課程等工作;建立相應獎懲制度,把校園足球運動開展情況列入學校評優評先的條件,有效推動校園足球運動的開展;及時向市校園足球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市青少年校園足球官網上報澗西區校園足球開展動態。
自2015年初,區政府成立了由區長任組長、主管教育的副區長為副組長、相關委局局長為成員的澗西區校園足球領導小組以來,制訂了《澗西區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三年發展規劃》《澗西區校園足球工作管理制度》《澗西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評估細則》,把加強校園足球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大對足球事業尤其是中小學足球體育設施的投入,建立了教育、財政、人事、體育、衛生等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解決校園足球發展工作中的重要問題。2015年至今,區政府投資1500余萬元用于各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場地建設,截至2017年年底,全區所有學校都有一塊綠茵球場并已投入使用,2018年年底,達到了全區全覆蓋,所有小學(特殊學校除外)全部成為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學生普及率達到100%。


澗西區始終堅持“我運動,我健康;我踢球,我快樂”的校園足球發展宗旨,將立德樹人作為發展校園足球根本任務。把校園足球作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優秀品質的重要手段,把掌握足球基本技能,培養興趣愛好作為良好行為養成的重要途徑。以高水平、高質量的訓練作為推動區域足球水平提高的有力抓手,形成了以構建科學、完善的競賽體系為發展總目標的“2+1模式”。
澗西區把足球教學納入課堂教學,要求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每班每周開設一節足球課,根據學生的年齡和生理特點,分年級組織學生學習運球、傳球、控球、射門等基本技術,將足球游戲融入到課堂中,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足球活動的興趣。為把足球課程常態化、規范化,區里定期組織專家開展培訓和實踐指導活動,組織編撰了校本教材《陽光少年,快樂足球》,為培養學生對足球的認知和興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澗西區校園足球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組織下,每年上半年舉辦澗西區足球優質課比賽和澗西區足球教師基本功大賽。通過開展這些活動,提升了教師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為各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足球教師搭建了切磋技藝,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足球教師通過觀摩各兄弟學校足球教師的優質課展示,發現亮點,取長補短,學而用之。
全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每周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中保證至少開展一次足球大課間。各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因校制宜、因人而異,根據學校師資力量和學生足球水平,自主創編了難度適中、便于學習的足球操和足球游戲。采用廣播操加足球技能展示的形式,把足球運動中常見的技術動作融入到節奏明快、簡潔易學的足球操中。通過足球基本技能展示,豐富了足球大課間的內容,也有了一定運動負荷,使學生以另一種形式認識了足球運動。
在充分發揮本地足球教練員訓練指導作用的同時,還邀請了專業的足球教練員和著名的足球運動員到學校進行訓練指導,原中國女足主教練王海鳴、原國家女足運動員范運杰、原河南女足教練員秦建利和現役球員王珊珊、肖智、王紅娟、婁佳惠、陸峰、于海等著名足球運動員深入校園手把手向小球員傳授傳接球技術,向他們講述自己的足球夢想和足球經歷,讓學生們感受足球帶來的快樂,并讓他們了解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付出的艱辛。以正面的“球星效應”,鼓勵學生們正視困難、不怕挫折、堅守夢想。
2015年9月至今,澗西區足球教師秦樂、邱瑞、鄧鈺龍、何楠通過河南省教育廳、教育部的層層選拔,分別前往法國和英國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校園足球教練員深造學習。通過努力學習,幾位教師將國外先進的足球理念和教學、訓練手段帶回來,在實踐中檢驗學習的成果。以這幾位留學教師為榜樣,在澗西區掀起一場足球教師、教練員對國外先進足球理念渴望追求的熱潮。澗西區定期組織開展足球技能培訓和講座。以理論結合實踐的形式,讓留學教師以點帶面,將自己在國外的所見、所學、所悟傳遞給其他同仁,讓其他足球教師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國外先進的足球理念。
1.區級賽事如火如荼。澗西區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有關校園足球“四級聯賽”的方針,澗西區所有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校長杯”校園足球聯賽。在活動中,挑選校
足球隊隊員,開展課余足球訓練,通過開展幾年校內聯賽,各個學校參加足球訓練人數、競技水平逐步提高。并積極組織校隊參加“區長杯”足球聯賽。每年“區長杯”足球聯賽前兩名參加洛陽市“市長杯”總決賽,結合澗西區2015—2017年“區長杯”校園足球聯賽開展情況,將聯賽逐步系統化、正規化。26支球隊分為甲、乙兩個年齡段組進行全年兩個賽季的主客場大循環,使“區長杯”聯賽制度化、常態化,成為推動、普及、提高校園足球的平臺。為了打造好“區長杯”這項精品賽事,澗西區教育局、校足辦高度重視,要求參賽學校認真備戰,珍惜寶貴機會,將此賽事作為全區校園足球“大閱兵”,也是展示學校足球發展水平的大舞臺。通過公平公正的競賽結果,選拔出前兩名學校參加洛陽市“市長杯”足球聯賽。過去幾年,高質量、高水平的澗西區“區長杯”校園足球聯賽在洛陽市乃至河南省已經具有一定程度影響力。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至今全區各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舉行了5000余場“校長杯”青少年校園足球班級聯賽。參加“校長杯”及“區長杯”的學生人數達到近20000人,占全區小學總人數的53.7%,占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總人數的54.7%。澗西區代表隊連續3年代表洛陽市奪得河南省“省長杯”小學組冠軍。2017年,澗西區實驗小學參加了全國紅軍小學校園足球邀請賽,并獲得了全國紅軍小學“紅星杯”校園足球邀請賽冠軍。
2.學區賽事探新路。2018年5月,為了契合澗西區“學區長”制的辦學模式,在區教育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區長杯”賽事基礎上,大膽探索新的發展思路,創設了全新的競賽模式,舉辦了“學區長杯”校園足球聯賽,既加強了學區之間交流、合作,更為下一步組建澗西區校園足球精英隊做好準備。
比賽共9支學區聯隊參加,多數學區聯隊成員由3所學校選拔出的學生組成。首次采用八人制、單循環積分賽制,共9輪36場比賽,歷時一個月。嘗試新模式,探索新思路,為澗西區未來承接國內、國際賽事積累了寶貴經驗。聯賽對學區教練員、運動員、裁判員來講也是一種考驗和挑戰,面對陌生的教練員、陌生的隊友、陌生的隊員,不適應的場地及不適應的戰術配合,要求教練員和隊員必須積極地適應,抱著學習、提高、力爭取勝、享受足球的心態去參加。比賽結束后,區校園足球指導中心組負責挑選各學區聯隊比賽中的最佳陣容,入選最佳陣容的學生隊員,在周末集中參加訓練營組織的訓練和競賽。
澗西區完善、合理的校園足球競賽體系逐漸形成,為全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提供了高質量、健康、公平的競賽環境,也為全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立了溝通的橋梁,體現了足球的社交功能,極大地促進了校園足球活動的普及和開展,為提高競技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溫床”。

澗西區現有學生總人數37000余人,在職教師1700余人,體育教師160余人,占全區教師總人數的9.4%,足球指導教師60余人,占體育教師總人數的37.5%。足球專業畢業教師23人、足球外聘教練員56人,其中亞足聯教練員7人、參加過初級指導員培訓的15人、中級指導員培訓的6人,持有中國足協D級教練員證書的12人,持有C級以上教練員證書的4人。隨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增加,足球成為學校的必修課之后,對師資力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合理排摸師資隊伍現狀。對澗西區足球師資現狀開展調查,合理制訂教師隊伍培養計劃,切實保障校園足球活動的有序開展。
2.多渠道擴大足球師資力量。先由人事部門制訂標準,在體育教師招聘政策中適當傾斜,專設足球運動訓練崗位,讓具有足球特長的師范生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來,解決校園足球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出現的足球教師缺乏與師資水平較低的問題,更好地服務體育教學。接著對現有體育教師進行足球專業培訓和考核,取得資質后方可持證上崗。2015年至今,澗西區共組織了300余名足球教師赴鹽城市、鄭州市、武漢市、成都市、北京市、西安市、上海市等地參加校園足球專項培訓。
澗西區通過舉辦校園足球節、“家校杯”、足球嘉年華、“小手拉大手”等各種活動營造校園足球的良好氛圍。翰墨流韻的足球書法、睿智靈動的小記者采訪、筆下生花的足球寫生、錦上添花的足球啦啦操、精彩紛呈的足球趣味項目,真正詮釋了“校園足球是教育,是文化,是生活”。
技能與文化齊飛,足球共成功一色。校園足球詩集《校園足球抒懷》是澗西區校園足球的一大亮點。它記錄著校園足球的點點滴滴,為校園足球助力,為夢想喝彩。這些帶有綠茵氣息和教育溫度的足球詩,與師生、家長分享了一個個鮮活的校園足球故事,體現了全國足球先進區校長的教育情懷、對孩子的關愛、對校園足球的摯愛。
同時,澗西區不僅與洛陽日報、洛陽晚報、大河報、東方今報等新聞媒體建立聯系,對校園足球的開展情況進行實時報道,還在“區長杯”“學區長杯”等校園足球聯賽中引進了足球直播系統,以阿里云平臺為支撐,通過手機、電腦及互聯網等媒體,擴大校園足球的宣傳范圍,為喜愛足球運動的家長和社會人士提供了便捷的觀看平臺,讓更多人參與其中,實現“互聯網+校園足球”,促進智慧校園足球發展,深受好評。
多端口接入云平臺,校園足球實況“一觸即發”。在澗西區“區長杯”校園足球聯賽的開展過程中,視頻直播和視頻助理裁判的嘗試應用,為澗西區校園足球的深入發展和普及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建立澗西區青少年校園足球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傳播信息速度快、關注度高、操作便捷等優勢,設置了公眾號,具有文件發布、賽事信息、校園動態,足球資源分享等功能,使廣大足球教師、學生、家長等社會人士第一時間掌握澗西區校園足球資訊動態。
這一系列的舉措不僅提高了社會對校園足球的關注度,也為開展校園足球提供了良好的輿論支持。“互聯網+校園足球”的理念引入校園足球的實踐,云端管理輔助校園足球有序開展。通過校園足球管理云平臺,將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從中受益。
一是凡參加校園足球活動教師培訓班的足球教師,經培訓考核合格后頒發培訓證書,并按相應學時計入教師繼續教育學時。二是區校足辦將對每年聯賽各組別取得優異成績的學校、指導員、學生予以表彰、通報。三是組織對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按評估標準進行檢查,實行動態管理。四是年終在全區學校體衛藝考核中,專列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考核細則,將校園足球考核分值納入學校年終體衛藝考核總分。
對違反師德師風,違反聯賽規程,違背青少年足球發展規律的指導員實行一票否決制。視情況取消其評優評先的資格,嚴重者取消在澗西區參加校園足球活動的資格。
隨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工作的開展,澗西區對校園足球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不僅能使學生強身健體,更重要的是塑造學生人格素養,弘揚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球潤德、以球怡情、以球益智、以球健體、以球審美,樹立澗西區教育品牌,實現教育強區,創建全國教育名區,推進素質教育,真正做到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既具有基礎性、長期性,又具有時代性和緊迫性。澗西區將按照教育部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門的部署要求,真抓實干,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努力開創校園足球工作的新局面,為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