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當前,低段多聲部教學的重要性,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人們普遍意識到:低段不僅要教齊唱,也要進行多聲部歌唱能力的培養。有兩個策略對于低段多聲部的教學是有所裨益的:一是多聲部和聲意識的累積策略;二是教師演示、學生榜樣示范策略。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多聲部教學的需要,通過多梯度設計來化解多聲部的難度,提高其效度,是低段多聲部教學的策略優化思路。《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多聲部教學至關重要。筆者在面向低段學生尋找該內容的教學策略方面偶有心得,在此總結出來與同行分享。
低段多聲部教學梯度設計策略
教學中發現,在多聲部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僅有科學合理的教學梯度,沒有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那么多聲部教學也會陷入舉步維艱的局面。從這個角度講,教學策略的選擇與優化就顯得非常重要。理論與實踐均表明,以下兩個策略對于低段多聲部的教學是有所裨益的。
一是多聲部和聲意識的累積策略。對于低段多聲部教學而言,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學生積累,既要積累多聲部知識,同時也要累積多聲部意識,以求量變引起質變之效。比如,對于多聲部中的和聲,筆者設計采用聲音對比的策略去實施教學,首先讓學生聽單曲,然后再以和聲播放,學生通過比較就可以發現同樣的一首樂曲,和聲要比單曲更能夠表現:樂曲的含義,而且聽覺效果也會更好。這樣的直觀認識,往往可以為學生建立多聲部和聲意識奠定基礎。
二是教師演示、學生榜樣示范策略。低段多聲部的教學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學生的接受問題;因為多聲部知識相對專業且抽象,學生接受起來存在一些困難;而教師的榜樣示范,是化解這一問題最佳策略之一。有同行在榜樣示范的時候,采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素材進行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低段多聲部教學方法優化策略
在形成了初步的教學策略之后,教師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結合學生的特點,對低段多聲部的教學策略進行判斷與優化。研究表明:只有建立多聲部的意識,合理、靈活地運用多聲部節奏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體驗到多聲部節奏的魅力。而教學實踐給我們的啟發是:當學生感受到了多聲部節奏的魅力之后,他們會對多聲部的學習有更多的認同,在音樂課堂內外,也常常能夠將在多聲部學習中形成的音樂意識體現出來。筆者結合理論與實踐,提出的低段多聲部教學的策略優化思路是: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多聲部教學的需要,通過多梯度設計來化解多聲部學習的難度,提高其效度。
比如說,我們可以將多聲部中的節奏訓練專門提取出來,形成一個訓練內容。之所以這么設計,是因為小學生對節奏往往有一種天然的直覺,其可以成為多聲部節奏訓練的基礎,最基本的做法就可以是教師通過固定節奏的呈現,讓學生去感知這些節奏,然后模仿敲擊或者是拍打,可以是一個學生在前面拍打,其余學生敲擊課桌。這樣整個班級形成一個多聲部節奏學習的氛圍,無論是學習情境還是學習效果,都是非常不錯的。
除此之外,低段多聲部教學策略的優化,還可以是尋找教學契機,然后讓學生在歌曲與節奏的多聲部音樂素材感知中,進行對比聲部拍擊的練習。例如,筆者曾經嘗試在歌曲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不同節奏型的伴唱,這樣,學生就會得到不同的旋律和節奏暗示,于是他們通過拍手或者踏腳的方式尋找節奏感時,就能夠更加容易,從而起到多聲部教學訓練的效果。
印象較深的就是《我的家在日喀則》課例中,學生看起來對歌詞興趣不大,但對旋律與節奏卻非常感興趣。當不同的旋律與節奏形成多聲組合時,課堂學習更是進入了一個高潮。從教學策略的優化角度來看,筆者的感覺:是低段多聲部教學只要切合了學生的音樂基礎與興趣需要,就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看似具有一定難度的多聲部教學,一樣可以獲得熱烈的回應與良好的教學效果。
低段多聲部教學階段性總結
低段多聲部教學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思路而言,肯定是一種突破。作為筆者個體的探究,在取得了一些收獲的階段,如果要總結一下的話,那主要認識就是在低段多聲部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生的感知,又要重視學生的認知,畢竟是低段學生,感知是他們獲得信息的基礎,只有這個基礎扎實,認知才能有效形成。因此,在教學之初,先感知后認知的教學順序不能顛倒,學生通過感知激發興趣,累積起認識與意識,其后再循序漸進,提供難度漸大、內容漸繁的多聲部練習素材,這樣,就可以收到預期的效果。而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學情的把握尤其是對學生學習細節的關注,是至關重要的。筆者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參與度,關注學生在節拍、速度方面的表現,這為教學策略的形成與優化提供了重要參考。如果說細節決定成敗,那它就體現在教師對學生學習細節的關注,決定了教學策略形成與優化。
參考文獻
[1]周琦.小學低段多聲部合唱教學策略探究(上)[J].中國音樂教育,2012(6).
[2]周琦.小學低段多聲部合唱教學策略探究(下)[J].中國音樂教育,2012(7).
[3]潘秀姣.小學低段多聲部節奏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北方音樂,2014(3):116-118.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教師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