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武志軍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品牌是農業競爭力的核心標志,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引擎,更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品牌是信譽的凝結”,“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已經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脫貧攻堅、提升農業競爭力和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選擇。新時代品牌強農助力鄉村振興的精彩樂章已經奏響。
每一個品牌的背后都是農產品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正是看到品牌在提升農產品質量、完善產業鏈條、增加附加值、增強競爭力上的重要作用,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業品牌化建設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標志著鄉村振興正式成為國家戰略。鄉村興則國家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具有多重意義。從經濟角度看,農村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從生態角度看,鄉村是生態涵養的主體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從文化角度看,鄉村是中華文明的基本載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從社會角度看,我國社會治理的薄弱環節在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
鄉村振興是篇大文章,包括了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等。40年前,我們通過農村改革拉開了改革開放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們正通過振興鄉村,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農業品牌建設新局面。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就要牢牢把握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

牢牢把握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總目標,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真正落到實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正因如此,我們必須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落到實處,通過品牌強農等一系列有力舉措,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鄉村要振興關鍵在農業,農業強不強關鍵看品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迎來了難得的品牌建設發展機遇期。為更好發揮品牌引領作用。2017年,國務院將每年的5月10日確定為中國品牌日,這展示了推進品牌發展的堅定決心,標志著品牌建設進入全面發展的新時代。
2018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總結多年發展實踐,通過深入研究正式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品牌強農的意見》,為提高我國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找到了主攻方向。堅持品牌強農,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是提升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迫切要求,也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大力推進品牌強農不僅是時代的選擇,更是人民的期盼。
實現品牌強農,需要凝聚各方力量。2018年12月20日,2018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論壇暨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聯盟成立儀式在山東省臨沂市舉行。這次會議既是對全國區域農業品牌建設實效的一次系統總結,也是為促進區域農業品牌化發展邁上新臺階的一次巨大鼓舞,為新時代品牌強農發展貢獻新經驗、新模式,意義重大。
農業品牌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農耕文明更是賦予了品牌持久的生命力。新時代,我國區域農業品牌創建熱情高漲,各地政府強力務實推動,社會全體積極參與,一大批特色鮮明、質量過硬、信譽可靠的區域農業品牌脫穎而出,如五常大米、陽澄湖大閘蟹等,不勝枚舉。
在品牌的引領下,我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的新動能得到充分釋放,在2018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論壇上,“麗水山耕”、“武夷山水”、“寒地黑土”、“產自臨沂”、“天賦河套”……一大批區域農業品牌如一顆顆璀璨明珠,散發著中華農業文明的魅力。
“‘寒地黑土’品牌自正式注冊以來,品牌效應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已有650余戶企業(合作社)被授權使用‘寒地黑土’品牌,種植基地達1000余萬畝;間接受益農戶達100萬戶;區域農業公用品牌的發展需要有統一的區域農業品牌標識、統一產品標準、企業和農戶抱團營銷推廣,才能闖出大市場;區域農業品牌發展離不開政府扶持助力,政府要提供搭臺式、背書式服務,促進企業走出去,產品賣得好,品牌樹起來。”綏化市委常委、副市長范厚勝表示。
南平市副市長黃蘇福說:“為做強‘武夷山水’品牌,南平市從優質農產品入手,統一質量標準、統一檢驗檢測、統一營銷運作,著力構建價值清晰、形象統一、品質可靠的‘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成質量品牌優勢。目前,南平市正抓緊構建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筷頭的全過程可追溯體系,讓人們買得放心、吃得安心,把‘武夷山水’品牌打造為具有公信力的金質名片。”
“產自臨沂”品牌是臨沂市農業局提升品牌價值內涵的獨創性實踐,在本次論壇期間,引發了與會專家與媒體記者的廣泛關注。目前,臨沂市通過“產自臨沂·新市集”、“產自臨沂·鄰里生活”和“產自臨沂·店中店”三大品牌運營業態,引領全新的農產品新零售時代。
發揮區域農業品牌引領示范作用,形成合力是重中之重。本次論壇上,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聯盟正式成立。聯盟首批發起成員單位有:《中國品牌》雜志社、臨沂市人民政府、南平市人民政府、綏化市人民政府、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雞西市人民政府、濟寧市人民政府、泰安市人民政府、日照市人民政府、重慶市城口縣人民政府等。各發起單位以團體會員方式任聯盟理事單位,主要領導負責聯盟相關工作推進等事宜,聯盟秘書處設在《中國品牌》雜志社。經各成員單位推選,由臨沂市人民政府擔任首屆輪值理事長單位,該聯盟也是我國首個全國性的區域農業品牌發展合作平臺。

對于更好發揮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的引領示范作用,與會嘉賓紛紛給出了獨到見解。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劉平均強調:“打造品牌集群,形成集群合力,是培育優勢農產品品牌,加快區域農業品牌發展的重要途徑”;十二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石軍指出:“抓好品牌培育,迫切需要建立政、產、學、研、金五位一體協同推進機制,只有發揮好政府的引導和協調作用、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學校的人才培養和輸送作用、科研的成果支撐作用、金融的資金保障作用,才能有力發揮品牌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劉繼芳則認為,“建立消費者對品牌農產品的信任、信心是做大做強品牌農業的關鍵所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品牌農產品的正向追蹤、反向溯源、全程追蹤,可以大大增強消費者對品牌農產品的信任度”。
邁入新時代,做大做強區域農業品牌,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實力、有信心;加快塑造區域農業整體品牌形象,推動中國鄉村美、產業旺、農民富,正當其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