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珊珊
(地礦長春地質工程勘察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在經濟社會高速的發展背景下,各種基礎工程建設也迅速的發展起來,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水工環地質環境的破壞也非常嚴重,導致水工環地質災害問題不斷發生,因此,必須要做好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水工環地質災害的發生,提高各類工程建設施工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下文結合實踐,對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策略展開詳細分析,以供參考。
地質災害的定義。所謂地質災害,主要是指因自然因素以及人為因素誘發的,嚴重危害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地質現象。通過這一定義不難看出,地質災害主要包括以下兩點。
(1)引發地質災害問題發生中,不僅存在自然因素的影響,同時人為因素也是其中重要的內容。有人覺得,人為原因造成的地質災害(如采礦過程中形成的地面裂隙以及塌陷問題)屬于人為災害,不應當歸屬于地質災害。其實通過上述定義不難看出,人為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可定屬于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范疇,屬于人為誘發的地質災害。
(2)凡是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危害的與地質有關的災害才能稱之為地質災害。這就是說:①地質災害的發生,必須要危害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如果地質災害(如山體崩塌)發生在荒無人煙的地區,那么這樣的災害便不屬于地質災害的范疇。②災害的發生必須是和地質作用有關,如果由于施工質量問題引發建筑物倒塌,雖然多人們的生命財產構成威脅,然而卻與地質作用無關,那么這樣的災害也不能成為地質災害。
對于地質災害而言,它的種類非常多,那么,哪些種類需要開展危險性評估呢?在《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規定以下地質災害種類需要進行危險性評估,如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面沉降、裂隙、塌陷等都需要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為了有效提升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質量,首先,應當確定科學合理的評估原則,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國土資源頒發的有關地質災害技術要求,對于地質災害的等級進行合理劃分,同時,遵循地質災害在區域之間的相異性以及區域之內的相似性,對區域內相關建設工程受到的地質災害危害情況進行充分考慮,并全面分析地質災害對已經修改的建筑工程造成的危害,探討區域環境對該區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的影響,科學精準的劃分地質災害危害程度。評估相同區域的地質災害,通常不僅有地質災害的發生,同時還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在此方面,評估過程中應當遵循“就急不就緩、就重不就輕”的原則,如實登記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過程中,必須要遵循上述原則,同時,充分考慮地質災害實際情況,對于地質災害進行量化,從而通過預測、現狀以及綜合三個方面對于地質災害危險性進行評估[1-4]。
對于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評估,主要針對建設項目分布區域進行評估,同時,也應當評估地質災害對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的影響。同時,結合地質災害實際,對地質災害開展全面的論證工作。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50米范圍之內的建設項目,應當做好預測評估。對于工程建設潛在危害性以及災害因素進行科學的把控,做好預測地質災害的評估工作。
在評估地質災害危險性過程中,必須要具備豐富的地質專業知識,同時還應當通過科學的評估方法,有效的評估地質災害危險現狀。如對區域上的水文條件以及氣象條件和地形條件、地震構造等進行充分分析,研究區域上巖土工程條件。同時還應當評估區域上正在建設的相關工程或者之前已經建設好的工程,評估采礦工程等。只有對區域現狀進行科學詳細的評估之后,方能將其中潛在的一些危險性發現出來,有效評估工程建設過程中可能受到地質災害的影響。
在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過程中,應當將預測評估與現狀評估進行充分結合,接著評估區域上的環境特征與差異性,針對區域潛在危險性地質災害開展詳細評估。并且還應當針對區域進行適應性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結果對區域進行不同級別劃分,根據地質災害危害等級,對區域進行適宜、相對適宜、適應性較差等不同等級劃分。
針對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實際結果,我們可以針對性的制定出方案來防治地質災害。這一個防治方案的制定不僅需要強調防治的重點要求,還需要進行全面的、詳細的了解,并且根據該區域地段當中發生的災難的種類、級別等等提出具有可操作性、針對性較強的防治措施以及建議。為了確保以后的防治工作能夠正常的開展,則需要制定相應的指導方針與防治標準。
(1)滑坡防治。對于滑坡地質災害的防治,避讓是重要的防治手段,難以將滑坡地段繞過的,就應當結合滑坡實際,通過更改滑坡體以及擋土墻等滑坡災害防治措施,同時也應當加強排水系統的建設,需要進行深挖作業過程中,應當避免正對滑坡體開展作業。
(2)崩塌防治。對于崩塌災害的防治,必須要科學合理的處置塌陷部位,同時,積極應對隱患區域,避免對今后的工作造成不利影響。同時加強陡邊坡的治理,以免有新的崩塌災害發生,如果工程建設項目區域,存在非常突出的切坡高度,同時需要開展大方量的開挖工程,必須要嚴密監測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并且對于開工建設的項目,應當基于工程建設實際,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有效防范。
(3)斜坡不穩定防治。在一些高陡邊坡以及較深溝谷的區域,進行工程建設過程中,應當通過側移方式或者進行高架橋更改,盡量的將高陡邊坡區域給避開,如果有些高陡邊坡難以進行避讓,這應當充分考慮高陡邊坡的危險性,合理的開挖,采取有利措施加固高陡邊坡,考慮安全坡比,科學地設置坡型。
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過程中,各種工程建設數量與規模不斷擴大,因此,做好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更加凸顯出其重要性。
雖然在水工環地質災害評估工作方面近年來發展很快,但是依然還有很多問題存在,必須要積極應用新技術與新方法,努力改變當前單一的評價手段,依照工作實際,選用科學有效的評估措施,針對問題展開討論,提高并且推進評估技術,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