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龍,茍 敬
(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院),重慶 400700)
通過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能夠更好的掌握地質災害的發生規律,進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和避免地質災害帶來的危害,減少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特別是一些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危害性極大。因此,應當對這些地質災害加強研究,運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對其危害性進行詳細評估,做好防災減災工作[1-3]。
針對地質災害評估工作而言,主要是指對工程項目規劃建設過程中進行現場勘探并進行從初步分析,了解和掌握地質環境基本特征等,依照分析結果,科學評估建設施工地質災害問題及劃分地質災害等級,規范書寫評估內容。
并及時開展地質災害調查,根據評估大綱,對地質災害的類型與其有關的評價要素等進行選取,與實際情況充分結合開展詳細的預測與綜合評估,并針對性的采取有效預防對策,歸納總結,并以報告形式或者書面說明書進行提交反饋。目前地質災害評估方法主要有發生概率及發展速率的確定方法,危害范圍及危害強度分區,區域危險性區劃等。
滑坡主要指的是山體滑坡,是由于山體一側斜坡位置上的巖石以及土體由于壓力因素影響以及外力沖擊作用,致使斜坡上的土質發生松動在誘發因素下形成的持續性下滑特征的地質災害問題。發生山體滑坡,其造成的危害性非常嚴重,特別是處于山坡下的人民群眾,由于滑坡災害的發生,對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威脅極大。
其成因很多都是由于地震或者持續性的大范圍降雨天氣,不合理開采山體底部引發水土流失所導致,滑坡災害尤其在較大高差區域發生率更高,所以在這些區域開展工作時,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對山體滑坡地質災害加強防治,進而施工工作的安全開展。
對于崩塌地質災害來說,主要是因山體以及巖體下側太過空虛或者斜坡上側存在的巖體極不穩定,下側難以對巖體起到支撐作用。在上側壓力作用下,而引發的地質災害現象,這種地質災害的發生和人為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了,特別是不合理開采,過分的開發山體底部,不合理的堆砌等因素極易導致崩塌災害的發生。如果崩塌災害發生較為嚴重,對工程施工是極為不利的,更甚者威脅到工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損失。
如果山坡上不存在大量的石塊和沙土等顆粒物,再遇有強降雨天氣發生時或者山上大面積冰雪融水流入溝谷,沖刷這些顆粒物而形成石塊與泥沙混合的顆粒流,便是泥石流災害。而這種災害的發生與人為因素存在密切的聯系。
如開鑿山體過程中所使用的挖掘方式不合理開挖后的山體巖土與廢石隨意的進行堆放,對于樹木亂砍亂伐,上坡開墾土地,對山體穩固性造成很大影響,在遇有降雨天氣時,便極易引發生泥石流災害,這一災害對下游生活的人們危害性極大,常常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4,5]。
這種地質災害在很多巖土工程中均能見到,這種地質災害包括地面裂隙以及沉降和塌陷等,導致這些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因素,與過度開發地下資源有著密切聯系。尤其是過度開發地下水資源,是引發這些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
所以,為了確保巖土工程建設安全,在具體進行施工之前,必須要詳細的做好相應勘查工作,根據具體實際,通過有效的防治手段進行防治,這樣才能更好的控制此類地質災害的發生,保障施工安全。
(1)項目規劃前需要進行的工程地質問題評估工作。項目施工合同尚未正式簽訂之前,應當加強前期評估工作,掌握地質災害情況。對于項目區域與其周邊相關的地質問題充分了解,評估過程中還需要對工程項目自身基礎信息加強評估,如工程建設的規模以及面積大小,項目本身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和具體使用等各項信息,在這些信息的參考下,科學合理的選擇高程。
地質災害評估過程中,應當針對時間以及級別進行有效的預算工作。因此,在評估工程地質災害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工程施工的特殊要求,同時對其評估范圍認真遵循結合過去的評估實踐,利用科學的方法,對于工程項目分布區域地質水文以及環境等各種情況行詳細調查。特別要詳細調查研究。目施工過程中大的地質影響因素,有問題存在時,應當利用有效措施加強防治。
(2)工程項目實施時,評估現場的工程地質問題。工程項目實施之前已經進行相關基礎資料的收集,詳細調查了項目區域地質及環境災害發生情況,在這些資料信息調查的基礎上,開展針對性的摸底調查,對項目區域周圍的環境條件進行詳細評估,充分掌握工程自身基礎信息。
工程建設正式開展時,科學合理的評估地質災害的危險性,依照有關標準與規范要求,對工程施工區域的詳細地形地貌特征及地質信息精準掌握,了解其變化特點與規律,針對一些潛在的地質災害,進行相應預警機制的建設。
結合工程項目基礎資料與相關的評估方法和規范,針對頻繁出現地質災害的工程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同時還必須要通過有效措施進行科學防治。如評價工程項目中的災害類型,對其進行定性分析,明確其范圍,整體性的進行思考,全面的評估相關內容,并掌握其變化規律與特點。
(3)綜合現狀及預測采取防治措施期評估的施工項目的地質問題。將理論和工程項目具體實際充分結合,對建設項目的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對工程地質災害有關要素科學的開展評價,有效劃分一些潛在的具有較危險系數難以防御的工程地質問題,精準的判斷施工項目施工項目區域地質災害,并充分考慮防治措施可行性,科學合理的制定有效的應對方案。
地質災害的發生對工程建設影響極大,是影響工程建設及其質量的最主要因素,為了更好的防治地質災害,必須要加強施工區域勘探工作,有效預測工程建設區域的各種地質災害類型,以此為前提,研究有效的防治方案,同時將截斷排水以及科學避讓與地質災害近側預警體系充分利用,結合工程防治與生物防治等措施利用,進一步強化地質災害的動態監測等,通過各種有效的技術措施,防治地質災害的發生,控制和降低工程風險,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但必須要重視地質災害的工程防治質量,規避自然災害之外的其他問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