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榮超 鄧志綱 向春華 智星 鮑峰 沈俊
(1.綿陽市中心醫院普外科,四川 綿陽621000;2.川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普外科,四川 南充637000)
胃癌是發生在胃上皮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于肺癌,死亡率僅次于肺癌及肝癌,是威脅患者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癌種[1-2]。手術是目前臨床公認治療胃癌的首選方式,從單純病灶切除到標準胃癌D2根治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根據病灶位置可分為近端(胃上1/3,U)、遠端(胃下1/3,L)及全胃切除術[3-4]。據統計,我國胃癌患者以胃竇小彎側最為高發[5]。因此,遠端胃癌根治術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術后消化道的重建是公認的手術難點,對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及生活質量至關重要[6-7],但目前尚無統一的最佳術式。本研究通過對Billroth Ⅰ式、Billroth Ⅱ式及Roux-en-Y吻合術這3種臨床常見消化道重建方式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進行對比分析,探究遠端胃癌根治術患者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2月于綿陽市中心醫院胃腸外科行遠端胃癌根治術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80歲;②經胃鏡病理學確診胃癌;③胃癌侵及胃下部或累及胃角、胃體,且無遠處轉移,可行遠端胃癌根治術;④全身營養狀態較好,可耐受手術,術前糾正貧血及低蛋白血癥患者;⑤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B超/X線/CT等影像學證實肺部、肝臟、腦部等遠處轉移;②合并全身重要器官嚴重病變,無法耐受手術;③嚴重高血壓、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術前治療難以糾正者;④嚴重肢體障礙或精神障礙;⑤因腫瘤侵犯周圍臟器,術中聯合臟器切除者。根據消化道重建方式按自愿原則分為A組(Billroth Ⅰ式吻合術,n=22)、B組(Billroth Ⅱ式吻合術,n=30)、C組(Roux-en-Y吻合術,n=28)。3組性別、年齡、分化程度及TNM癌癥分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in the two groups
1.2 手術方法
1.2.1 A組(Billroth Ⅰ式吻合術) 切除遠端胃及腫瘤后,于幽門下2~3cm上荷包鉗,近端切除十二指腸部分,夾閉荷包鉗,使用碘伏消毒腸管后,置入吻合器砧頭,收緊荷包縫合線,打結固定,于距離腫瘤邊緣6~8cm胃后壁近大彎處出吻合器器身,與之前固定砧頭的十二指腸殘端吻合,安全退出吻合器后使用直線閉合器切除切除遠端胃癌標本,用1號絲線加固吻合口及殘胃斷端。
1.2.2 B組(Billroth Ⅱ式吻合術) 切除遠端胃及腫瘤后,封閉十二指腸殘端,殘胃與上端空腸端吻合,切開Treitz韌帶15~20cm處空腸,使用碘伏消毒后置入吻合器砧頭,吻合器器身經結腸前通過橫結腸系膜在距離腫瘤邊緣6~8cm胃后壁處與空腸吻合,用1號絲線加固吻合口及殘胃斷端。
1.2.3 C組(Roux-en-Y吻合術) 切除遠端胃及腫瘤后,封閉十二指腸殘端,于距切開Treitz韌帶10~15cm處切斷空腸,使用碘伏消毒遠端后置入吻合器砧頭,吻合器器身在距離腫瘤邊緣6~8cm胃后壁處與空腸吻合,然后在距此吻合口45~60cm空腸與空腸近端吻合,用1號絲線加固吻合口及殘胃斷端。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并比較3組圍術期指標及胃腸功能恢復情況。②術后隨訪1年,采用Chew-wun Wu特殊癥狀量表評價患者術后6個月的營養狀況,每項評分“優”、“良”、“差”分別為0分、1分、2分。③比較3組術后1年并發癥發生率。

2.1 3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3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比較均為C組>B組>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3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A組與B組術后排氣時間、術后拔管時間、經口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術后排氣時間、術后拔管時間、經口進食時間均晚于A組與B組,且住院時間長于A組與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Table2Comparisonofperioperativeindexesandgastrointestinalfunctionrecoveryinthreegroups

組別n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A組22188.7±32.5150.7±36.7B組30208.3±34.6①176.4±43.5①C組28236.7±55.1①②210.9±56.4①②F8.14510.443P<0.001<0.001
注:與A組比較,①P<0.05;與B組比較,②P<0.05
2.3 3組術后6個月的特殊癥狀評分比較 C組反流燒心感癥狀評分高于A組與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癥狀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3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three groups
注:與A組比較,①P<0.05,③P>0.05;與B組比較,②P<0.05

表4 3組術后6個月的特殊癥狀評分比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special symptoms scores at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in three groups
注:與C組比較,①P<0.05
2.4 3組術后1年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C組殘胃炎、膽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傾倒綜合征并發癥發生率低于A組與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吻合口炎癥、吻合潰瘍、殘胃炎、膽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傾倒綜合征各并發癥發生率均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隨著生活、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均壽命顯著延長,但惡化的生活環境及不良的生活習慣使惡性腫瘤發病率日益增長,并成為死亡率最高的因素之一,尤以胃癌等消化道惡性腫瘤較為常見[8-10]。因胃癌發病隱匿,其早期診斷率較低,多數患者就診時已處于進展期,治療以手術為主。遠端胃癌作為最常見的胃癌類型,胃癌根治術是目前唯一有效可能根治的治療方式[11-12]。但由于術中遠端胃大部切除幽門部,胃下部收縮功能喪失,導致相應病理生理改變,因此可能出現殘胃炎、膽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等多種并發癥,影響患者術后生存質量[13-14]。隨著解剖學的發展及手術技巧的提高,臨床醫師們設計和改良出了多種消化道重建方式,可大大提高患者術后生存質量,提高患者生存時間[15-17]。

表5 3組術后1年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10-2)]Table 5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rates of complications at 1 year after operation in three groups
注:與A組比較,①P<0.05;與B組比較,②P<0.05
目前,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的術式主要為Billroth Ⅰ式、Billroth Ⅱ式及Roux-en-Y吻合術,其對于胃癌病灶切除后的解剖生理變化的改善作用各有長短,不一而足。Billroth Ⅰ式吻合術將殘胃與十二指腸直接吻合,手術操作簡單,重建的消化道較為接近之前正常的解剖生理結構,十二指腸通路保留,對消化系統內外分泌功能的影響較小,不易出現因胃腸道功能紊亂所致的營養不良、傾倒綜合征等并發癥[18-20]。其不足之處在于手術適應范圍較為局限,需重點關注吻合口張力及胃癌根治程度。因此,對于較大的腫瘤及位置較低的腫瘤不適宜應用,十二指腸殘端與殘胃吻合困難,且難以達到根治療效,術后易復發。Billroth Ⅱ式吻合術另外行殘胃與活動度較大的空腸吻合,不受腫瘤病灶大小及吻合口張力限制,均可采用此法切除胃癌,進行術后消化道重建。但梁寒[21]研究指出此法亦存在較大缺陷,殘余空腸吻合與人的正常生理通道不符,食糜不再經過十二指腸,改變了正常的食物通道路徑,術后可出現反流性胃炎等胃腸功能性并發癥。另一方面,Billroth Ⅱ式吻合術具輸入襻、輸出襻梗阻風險,可導致封閉十二指腸殘端壓力增加,出現吻合口瘺等并發癥。Roux-en-Y吻合術同樣可避免吻合口張力過大的缺陷,能根據術中需求降低吻合口張力,不影響吻合口愈合[22-24]。華浩東等[25]研究發現,Roux-en-Y吻合術在抗術后膽汁反流方面具顯著優勢,且其手術技術較為成熟,具有較高安全性,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但其不足之處在于術中有兩個吻合口,手術操作復雜,改變了消化道的正常通道路徑,破壞了腸道的連續性及腸道神經的完整性,可導致術后出現Roux-en-Y潴留綜合征等一系列腸道功能紊亂。
本研究納入80例患者分別行Billroth Ⅰ式、Billroth Ⅱ式及Roux-en-Y吻合術進行消化道重建,結果提示3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比較均為C組>B組>A組,且其術后排氣時間、術后拔管時間、經口進食時間均晚于A組與B組,住院時間長于A組與B組,提示Billroth Ⅰ式吻合術手術創傷較小,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最好,更符合人的正常生理通道。對比3組Chew-wun Wu特殊癥狀量表評分發現,C組反流燒心感癥狀評分顯著高于A組與B組,且術后隨訪1年記錄3組并發癥結果發現,C組殘胃炎、膽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傾倒綜合征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A組與B組,提示Roux-en-Y吻合術能更高地預防胃食道反流及傾倒綜合征,對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改善效果最好。
遠端胃癌根治術后行Billroth Ⅰ式、Billroth Ⅱ式及Roux-en-Y吻合術3種臨床常見消化道重建方式各有優缺:Billroth Ⅰ式吻合術手術操作簡單,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好,符合條件時可作為首選;Billroth Ⅱ式吻合術較Roux-en-Y吻合術手術操作較為簡便,但并發癥多,患者術后生存質量較低;Roux-en-Y吻合術雖手術操作較為復雜,胃腸功能恢復較慢,但具有較好的抗反流效果及應用安全性更好,患者遠期生存質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