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荻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越來越多的使用網絡,手機、電腦常伴我們身邊,不論是在線看電子書,在文章下面跟帖留言,還是明星和草根的各類博客,網絡文學發展已經發展的欣欣向榮。而網絡雜文,作為一種傳播于媒介的文學體裁,成為一種新的雜文樣式。網絡的發展給文學開辟了新的天地,也給雜文帶來了新的生機。作為網絡文學主要構成部分的雜文,借助于互聯網有了新的發展。
關鍵詞:雜文;網絡;發展
中圖分類號:I20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33-0008-01
中國現代雜文隨著“五四”產生,經歷了起起落落,直到80年代又興盛起來。雜文因為其廣泛的社會批評、文明批評為基本內容,帶有強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思想啟蒙色彩。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成為了雜文發表的重要途徑。
一、傳統雜文與網絡雜文
網絡雜文,是指以網絡為載體,以廣泛的社會批評、文明批評為基本內容,帶有強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思想啟蒙色彩的雜體文章,較之傳統雜文,具有更強的時效性和廣泛性,由于載體不同,它跟傳統雜文之間有明顯的區別。
首先,傳統雜文一向以貼近現實社會人生而著稱,其具體表現就是時效性強,它可以就當下社會發生的種種作出較為迅速及時的反應。但由于傳統紙媒導致報刊出版周期受到了限制,傳統雜文與所評說的熱點事件所實際發生時間依然有較長的時間間隔。但網絡雜文不同,易于發表的形式使得網絡雜文與現實的聯系更為直接、緊密,對現實的反應更為快捷、迅速、大大提高了其時效性。其次,由于網絡的高度公開性,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拓展了網絡雜文的傳播空間,同時也擴大了網絡雜文的影響。對于傳統媒體而言,一稿多投被視作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不僅要受到讀者的譴責,而且還會受到媒體的懲罰。但在網絡雜文中,只需注明轉載出處便可。再次,網絡具有很強的互交式的傳遞手段,開拓了更大的參與空間,使得網絡文章的讀者都可以隨時把閱讀后的感想跟貼上去,自由地發表對文章的意見與建議。從博客到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平臺等多種形式,我們在閱讀文章之后可以及時進行評價和抒發觀點。最后,由于網絡的開放性、自由性,為網絡文章的作者營造了一個較為自由的言論空間,盡管“網絡暴力”依舊存在,但也有很多理性作者在思考之后再進行寫作,他們的心態更為平和,思想更為自由,文筆更為犀利。
網絡雜文與傳統雜文無法客觀來進行比較,但由于兩者載體不同,需要加以區分。網絡雜文是時代進步的標志,也是雜文蓬勃發展的象征。
二、網絡雜文興起的主要原因
網絡雜文成為作家們各抒己見的平臺,2012年以前新浪博客點擊率最高的韓寒博客,點擊率已經超過兩億七千萬。同時,網絡雜文伴隨著論壇(BBS)的興起逐漸的平民化,在論壇里,由于實行的匿名制,任何人都可以就事論事的發表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網絡雜文不僅僅是專業寫手施展才華的平臺,也是廣大文學愛好者證明自己的途徑。
同時,微信的出現也讓雜文有了更廣闊的平臺,越來越多專欄作家轉向微信平臺,雜文的閱讀和評論從單純的點擊變為轉發,讓更多優秀的文章被大眾所接受。
網絡雜文興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雜文不受字數及文筆所限制,大大降低了發布的門檻。
二是因為網絡實行匿名制發稿,給廣大雜文作者及“鍵盤俠”提供了隱蔽自身真實身份的環境,雜文作家可以暢所欲言。
三是時代發展需要雜文,人民閱讀也需要雜文。這是雜文興盛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
雜文家只是順應了社會潮流,滿足群眾的需要。現今的網絡雜文作者正是順應這一規律,最大程度利用了讀者的“碎片化閱讀”,而且作家善于抓住當下熱點,作品大都迎合讀者的閱讀需要,因此其點擊率之高不亞于網絡小說。
盡管互聯網下的言論發表仍然不規范,仍然面臨著“噴子”“鍵盤俠”等人的“網絡暴力”,但網絡雜文發展至今,已經構成網絡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播雜文的重要途徑。它的發展,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也在不斷的探索和壯大中與時俱進,最終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體系。網絡雜文需要更好的發展,則需要從讀者到作者,從網站到網民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巖森.游弋于歷史與現實之間[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
[2]溫阜敏.網絡時代的熱文學——網絡文學的現象、特征和本質[J].九江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
[3]莫順斌.論新時期雜文文體的創新態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09).
[4]吳隱林.談新世紀的雜文創作[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7).
[5]鄢烈山.雜文的末路與出路[J].雜文選刊,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