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凡銘
摘要:中國人物畫藝術以獨特的以線造型的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存在于中國畫壇,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歷代人的不斷發展創新直至今日,藝術的多元化發展更是讓中國人物畫藝術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畫壇的一塊瑰寶。審視周京新的人物畫,思辨中國人物畫藝術的線型表現的發展演變,以及對于當代人物畫藝術創作的變革影響。
關鍵詞:中國人物畫;周京新;當代人物畫;變革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33-0042-01
一、引言
審視中國人物畫藝術,秉承了以線造型的藝術表現形式。一根簡單質樸的線,用其戲劇性的藝術變化來表現所要描繪的對象,描繪對象的形體結構,從而進一步表現出對描繪對象的一種情感傳達。
線,從上古時代的巖畫到象形文字的演變,用線來表達物象及其情感,從具象到抽象的發展歷程。中國人物畫中的線,除了解讀外在形體的結構,也要以線所特有的主觀性藝術變化去表現物體形態和個人情緒等特征,運用不同性質、形式的線去表現、描繪事物的不同形態和抽取意象的關系,并將對事物產生的不同情感適時的融于其中。中國人物畫中的線,不僅僅是直觀反映的描繪,亦是藝術創作者的造型能力、情感與思想感悟的結合體。線作為形體的交界或物象的邊緣,是人類觀察世界、對話世界的直覺符號,是中國畫最為基礎的語言和構成形式。這些體現了藝術創作者獨立把握反映的關系。
二、中國人物畫的發展演變
在中國古代稱繪畫或為丹青或為水墨。自從西洋畫大量傳入后,才對應出現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名稱“中國畫”。受外來藝術的沖擊,中國畫壇傳統繪畫一統天下的單一格局發生了變化,逐步向多元化、多樣化發展。線型人物畫也相繼產生‘,線作為中國繪畫的造型的手段和形式語言,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和積淀,形成了完整獨特線的語言的表現體系。‘線是人物畫的根蒂,以一畫之線來狀物寫形。中國人物畫的創作,運用單色線條來表現畫家的審美感受,重在形體本身的結構,重在這些結構所形成的精神實質。
人物畫的產生早于其他中國畫科。在周代,即有勸善懲惡的歷史人物壁畫。至戰國秦漢,以歷史、現實或神話的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動為題材的作品大量涌現,戰國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與《人物馭龍》帛畫是已知最早的獨幅人物畫作品。到魏晉時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傳入、玄學的盛行,相對專業畫師隊伍的確立,從而促成人物畫的創作由略轉精。這一時期,宗教畫尤為興盛,出現了以顧愷之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畫大師,也出現了以《魏晉勝流畫贊》、《論畫》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畫論,奠立了中國人物畫的重要傳統。盛唐時期吳道子則把人物宗教畫推進到更富于表現力、生動感人的新境地。五代、兩宋是中國人物畫深入發展的時期,隨著宮廷畫院的興辦,工筆畫人物的產生,更趨于精美。隨著時代的發展演變,文人之風興起,促成了文人畫的發展,李公麟將人物的表現形式提高到一種被稱為白描的繪畫樣式。宋代一度經濟的發展水平達到了頂峰,人民安居樂業的生活,同時社會風俗畫和具有現實意義的歷史故事畫再次發展起來,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正是再現此時繪畫藝術的杰出作品。自南宋以來,受禪宗思想影響,逐漸形成了梁楷的潑墨、簡筆寫意人物畫,代表作品有《潑墨仙人圖》等,這也標志著寫意人物畫的肇始,使得中國人物畫開始朝著另外一個方向全新發展。仕女畫隨之涌現,直至明末清初,以陳洪綬、曾鯨、任頤為代表的人物畫的創作者創作作品的呈現,更加促使了以線造型的人物畫的發展。
線作為中國繪畫特定的語言符號,有著獨特的審美要求。中國畫的線成為畫家心靈情感世界的跡化,從而使中國繪畫藝術建立在一種超乎物象之外的范疇上。中國畫的線條高度體現了中華民族藝術精神和哲學思想的靈魂,充分體現了中國特有的美學境界。中國畫的線條不僅是對生命意義表現的特定載體,而且其自身的存在發展也具有生命的意義。
三、周京新人物畫的探索
有筆有墨才顯華章,但我們也不難發現舊有的水墨,無論潑墨、破墨,筆與墨或主或次,都有著自己獨有的特點。
周京新1是當代人物畫藝術中一面鮮明的旗幟,他的水墨人物對于中國畫人物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突破原有傳統的墨線分離之法,大筆濕墨,不論粗細,既有骨線又有濃淡的變化,既可作線作筆,亦可作面作墨,線即是墨,墨即是線,線與墨交融一體。沉厚中透有一種靈動,筆法、墨路清晰可尋。把描繪古代人物的線型藝術的表現形式運用到現實人物的藝術創作中,保持線條的節奏與韻律。2000年11月,他在《我的水墨雕塑》一文中提出“:水墨雕塑”的概念,試圖用筆墨來代替線條,畫出‘一種沒有線的中國畫,但終究也無法擺脫線、線條的束縛。因為線本身就是繪畫語言的構造形式中最為本質的。相對于‘線條,‘墨相顯然顯現的是一種‘體面性;再相對于線條的性狀,墨相在水的滲合下更趨于豐富。而對于色彩‘,墨相則又有一種單純或純粹的品質。周京新重視‘墨法,輕視‘筆法,更不是因為疏于‘線條把握才轉向‘墨法探究,正如他創作的《水滸人物》就是最好的例證。
中國人物畫是‘線與形高度吻合的表現陳式,然而它更像‘一張結嚴梭密的網,從而無法使筆墨與造型渾然一體。中國人物畫的線在造型中并不只是發揮著‘描形框體的作用,它亦能把握物象骨氣,寫出物的內部生命。中國畫的筆墨意味著一種無上境界,無論有著何種變化的形態,終究不免陷入單調的境地。
四、當代人物畫藝術創作的變革
藝術的時代性隨著時代發展,展示著當代人的審美價值取向與審美訴求,反映著時代的藝術精神與品質。同時,藝術的時代性更展示、彰顯著藝術家的精神與品格,這是藝術家靈魂的再現。一直以來,但凡成功的藝術家,其藝術作品的時代性,總是在生活中陶冶、尋覓、追求、探索,富于生活情景的典型形態與經典式的圖像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思想的演變,20世紀的中國繪畫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最鮮明的特點是直接反映了社會的變革和時代的變遷。深入民間,繪寫生活,從不同的角度反映現實生活及其所需。濃郁的時代風范、大氣磅礴,史詩的特征,心靈的所觸、所寄、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