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亞娟
摘要:“中國農民畫是以農民作者為創作主體,以農業、農村、農民為主要題材,具有民族、民俗、原發、原創的特征,是表現地域文化、民間風格的中國繪畫。農民畫源于農村,源于農民生產、生活,它既繼承了中國民間藝術,又創造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形成了充實豐滿、質樸率真、夸張變型等特征。
關鍵詞:農民畫;走向;發展
中圖分類號:J219;TP399-C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33-0053-01
一、引言
中國農民畫的命運和社會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和成長緊密相連,可以說就是一部農村文化史。中國農民畫興起于上世紀50年代,發展于八九十年代,1983年文化部、中國美協在中國美術館首次主辦了“全國農民畫展”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進入新世紀后,全國有300多個縣,經常開展農民畫活動,有130個畫鄉經常參加全國性的畫展和各種交流活動,農民畫甚至走向了國際。
二、心中的景象
心中的景象,是藝術家對客觀世界在主觀上的一種認知表現,同樣的風景、靜物在不同的畫家筆下會有不同的面貌,傳達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梵高在他的畫中對麥田、向日葵、星空的與眾不同的描繪,實質上是他內心世界的一種強烈表達,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歇斯底里的宣泄。農民畫家用他們的繪畫語言來描繪他們熟悉的農村生活,這繪畫語言指的就是單純的藝術形象和鮮明的色彩,因為他們感到這種作畫方法比起其他的藝術手法更能夠真實地表達他們內心的感情,畫的是心中的景象。著名版畫家李煥民對此曾說過:“這些非常熟悉和熱愛自己生活的農民畫家,當他們拿起彩筆時,不是冷靜、純客觀地反映現實的,因此其作品更帶有主觀色彩(參加者的感情),他們畫的不是第一自然的東西,而是一種感覺,感受,不是真正那一棵樹,那一幢房,他們表現時,都帶有內心的感情、激情。”只要是畫心中的景象,在創作上便獲得了自由,夸張、變形的形象便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
三、農民畫可以走向國際
農民畫具有更直觀、更多國際視角的語言,可以在世界上暢通無阻。據介紹,今年5月,一場名為“世界情·中國夢——中國農民畫暨東豐農民畫展”在聯合國總部大樓展出,5月29日,中國農民畫登上了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
又據上海金山區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局長陸引娟介紹,金山農民畫自1980年開始就赴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博覽會展出,迄今金山農民畫已先后赴歐、美、亞、大洋洲等26個國家和地區展出交流,展出作品7300余幅。
而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麥蓋提縣庫爾庫薩爾鄉,當地的“刀郎(又作多朗,是新疆南疆維吾爾人自稱,又指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巴楚、莎車的一種歌舞文化)農民畫”更有一番自己的文化圖景。該地黨委書記朱樹理在介紹麥蓋提縣的“刀郎農民畫”時說,麥蓋提縣是“刀郎文化”發祥地,是維吾爾族傳統文化藝術的寶庫和天然博物館,曾因別具特色的農民畫而被授予“中國刀郎農民畫之鄉”稱號。刀郎農民畫是刀郎人生活的縮影,從漁獵社會到農業社會體現了刀郎人征服自然、奮發向上,敢為人先、貧苦中尋找樂趣的頑強精神,已經是刀郎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庫爾庫薩爾鄉把刀郎農民畫作為宣傳教育群眾的重要載體,也作為“抵御宗教極端思想滲透”的“武器”,該地在學校開設《刀郎農民畫》素質教育課,每年舉辦“去極端化”農民畫大賽,通過繪畫教育群眾辨別什么是宗教習俗,什么是非法宗教活動。廣大農民群眾拿起畫筆、繡針、刻刀,在傳承刀郎文化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教育。
四、如何推動農民畫發展
農民畫從最初樸素的農民的自娛自樂,發展到一個比較成熟的獨特畫種,再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可以說成功地實現了“現代轉型”。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老一輩農民畫家逐漸退出,新生代開始崛起,但新生代雖具有更多的專業知
識,卻缺乏老一輩畫家深厚的農村生活積淀和傳統藝術的熏陶;在組織培訓方面,也存在一頭熱(政府)一頭冷(農民畫作者)現象;此外,創作方面復制與原創、繼承與創新的矛盾日漸突出。
“沃土滋育、領導重視、輔導有方、畫家創造、開辟市場。”以天津北辰為例,談到農民畫首先不能離開民間文化的滋養,北辰民間文化沃土深厚,剪紙、泥塑、花會、編織等深入民間,廣泛流傳,北辰的民間繪畫成就卓然與此密切相關,因津味兒濃厚,地域特點顯著,畫家風格迥異,所以在“畫家創造”上比較突出。北辰很早便在互聯網上銷售農民畫,為進入市場尋求創新模式,值得探討和學習。
畫家個人的經歷與努力對于推動農民畫的發展,也至關重要。來自吉林東豐的農民畫家李俊敏出生于民間藝術世家,父母都是當地藝人,他兒時就開始按照祖母的刺繡粉本和父親玻璃畫樣片勾抹臨摹,逐漸對繪畫產生興趣,并轉為理想。自1980年開始,他到鄉文化站從事農民畫組織輔導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不但自己堅持創作,還培養了大批農民畫家。他說自己是個貨真價實的“泥腿子”畫家,但是他堅持閱讀藝術書籍,思考借鑒其他繪畫種類,甚至從東北二人轉中學到藝術特性的基因。
習總書記在2014年文藝座談會上指出,文藝要為人民服務。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農民的夢。農民畫描繪著鄉土中國的特色與藍圖,它所表現出來的對當代農村的想象傳達了農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