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林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122-01
我們把形如y=ax3+bx2+cx+d(a≠0,b,c,d∈R)的函數稱為三次函數,對其圖像的考查在高考命題中常常出現,有鑒于此,本文將對三次函數圖像的一些特性作一初步探討。
我們先從一個例子談起:
下圖是y=x3-3x2-9x+5經過列表描點所畫出的三次曲線。
從圖中可以看出:曲線光滑且連續;
第一,從左向右看,曲線經由第Ⅲ象限而來,從第Ⅰ象限離去,這點從“優勢原則”可得,優勢原則可表述為:對于充分大的|x|,多項式的值取決于最高次項,即對于充分大的|x|,|x3|的值超過|-3x2-9x+5|,因此,對于充分大的|x|,由x>0推得y>0,由x<0推得y<0.
第二,此三次函數的定義域與值域均為R,是否一般三次函數都有這一結果?
第三,這個三次函數有兩個極值點,極大值點(-1,10),極小值點(3,-22),這一情況可通過討論y′得到,令y′=0,即x2-2x-3=0,得x=-1或x=3.
第四,曲線的縱截距為d=5.
第五,此三次曲線有三個零點,由零點存在性定理可知,三個根分別在(-3,-2),(0,1),和(4,5)之間,因為f(-3)=-22,f(-2)=3,f(0)=5,f(1)=-6,f(4)=-15,f(5)=10.
第六,此函數的單調區間∵y′=3(x2-2x-3)
令y′>0,得x∈(-∞,-1)∪(3,+∞),令y′<0,得x∈(-1,3),由此可知,x∈(-∞,-1)和x∈(3,+∞)時y=f(x)單調遞增,當x∈(-1,3)時,y=f(x)單調遞減。
第七,研究y″得到y″=6x-6,令y″>0,得x>1.
若x<1,y=f(x)為上凸函數,若x>1,y=f(x)為下凸函數,(1,f(1))是此函數圖像的拐點;
第八,有對稱中心,其對稱中心是(-,f(-)).證明如下:
設函數y=ax3+bx2+cx+d(a≠0,b,c,d∈R)的對稱中心為(m,n)。
按向量=(-m,-n)將函數的圖像平移,則所得函數y=f(x+m)-n是奇函數,所以f(-x)=-f(x),即f(-x+m)-n=-(f(x+m)-n),于是f(-x+m)+f(x+m)-2n=0
化簡得:(3ma+b)x2+am3+bm2+cm+d-n=0
上式對x∈R恒成立,故
3am+b=0am3+bm2+cm+d-n=0
得m=-,
n=am3+bm2+cm+d=f(-)。
所以,函數y=ax3+bx2+cx+d(a≠0,b,c,d∈R)的對稱中心是(-,f(-))。
那么這個對稱中心有無特殊性,即它是不是在圖像的特殊位置呢?我們有了如下結論:若三次函數y=ax3+bx2+cx+d(a≠0,b,c,d∈R)有極值點(有的話,必有兩個,一個極大,一個極?。▁1,f(x1))和(x2,f(x2)),則它的對稱中心是兩個極值點的中點(,f()).
證明:不妨設3ax2+2bx+c=0為f(x)的導函數方程,其判別式△=4b2-12ac>2.,設f(x)兩極值點為A(x1,f(x1))和B(x2,f(x2)).
易知x=為y=3ax2+2bx+c的對稱軸,∴f()=f(-)
故此時的對稱中心是兩個極值點的中點,同時也是函數 ? f(x)的拐點。
從以上結論可知,我們對三次函數圖像的討論主要集中在8個方面,即途經的象限、定義域、值域、有無極值、縱截距、零點個數、單調區間、拐點、對稱中心。下面針對以上問題做一粗略討論。
不妨設y=ax3+bx2+cx+d(a≠0)
∵y′=3ax2+2bx+c,y″=6ax+2b,
令y′=0(?鄢),其解的個數取決于△=4b2-12ac=4(b2-3ac)(?鄢?鄢)
令y″=0,解得x=-,此即為對稱中心談論的問題。
①若b2-3ac>0,(?鄢)式有兩根,不妨設為x1、x2,y=f(x)有兩個極值點A(x1,f(x1))和B(x2,f(x2)),有一拐點(-,f(-)),單調性為先單增(-∞,x1)后單減(x1,x2)再單增(x2,+∞);
②b2-3ac≤0,(?鄢)式有兩等根,圖像與x軸有一個交點,即有一個零點,無極值點,有一拐點,單調性為單調遞增。
綜上可知,三次函數y=ax3+bx2+cx+d(a≠0,b,c,d∈R)有:
①定義域和值域均為R;
②當a>0時,曲線(從左向右看)從第Ⅲ象限“進入”,經第Ⅰ象限“離開”;
③當a<0時,曲線(從左向右看)從第Ⅱ象限“進入”,經第Ⅳ象限“離開”;
④縱截距為d;
⑤曲線與x軸至少交一次(其交點個數由△和極值點的坐標綜合得出,前面已討論,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