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南征
2019年10月1日,國慶70周年這一天,我們看到了一場展國力、揚軍威的閱兵式,讓人十分感動,頓生無限感慨。
記得我還是少先隊員的時候,就目睹了浴血奮戰、為共和國流血流汗、身經百戰的革命前輩接受毛主席檢閱前的艱苦訓練過程,同時也分享了他們走過天安門時的巨大歡樂和喜悅。
提到這段難忘的經歷,要從我父親劉子云說起。我的父親劉子云(1914—1992)開國少將,江西永新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新中國成立后,父親擔任第四十七軍參謀長兼湘西軍區參謀長。1951年,父親奉命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簡稱軍事學院)報到,受劉伯承院長委派,負責軍事學院基本系閱兵學員的訓練工作。從1952年至1956年,父親連續五年組織訓練工作,我有幸見證了訓練過程。
1951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在南京成立。父親劉子云奉命從湘西剿匪斗爭的第一線來到南京,向軍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劉伯承報到。劉院長一見到我父親就說:“劉子云,你終于來了。”父親說:“好多年不見了,首長身體好嗎?”劉院長回答:“我很好。你也來得正好?!遍L征時,劉院長任紅軍總參謀長,我父親時任作戰參謀,見到老首長就格外親切。劉院長委任他兼訓練處長,一邊學習,一邊工作。到學院的第二天,父親就開始搞教學法訓練,一連搞了四天。那時,擔任教學的教員大部分都是蘇聯顧問和舊軍官,他們的軍事素質比較高。在學院,訓練抓得很緊,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十點后才休息。
沒過多久,劉院長和陳伯鈞教育長把我父親找去,要他把學校的政治、訓練等工作都兼起來。他一聽馬上說:“院長啊,我干不了呀!”劉院長馬上說:“能行,我還可以幫你忙嘛!”此后,無論是制訂計劃,還是寫總結及訓練情況匯報,都是我父親先寫好,再請陳伯鈞修改,改完后再送劉院長審閱。劉院長看得很仔細,邊看邊問他,直到一點一點都核實準確后才放心。

開國少將劉子云
父親從高級系畢業那一天,劉院長把他請到家里吃飯。父親說:“院長,你把我找來,有什么指示嗎?”劉院長風趣地說:“我和你商量一個事,再干一期基本系吧!怎么樣?”父親說:“我干不了。”劉院長說:“沒關系,大膽些,我們一起干吧!”劉院長接著問道:“你發畢業證了沒有?”父親說:“發了?!眲⒃洪L接著說:“你考試成績如何?”父親說:“全是四分,三分、五分我都不要?!眲⒃洪L笑著說:“劉子云,你真行呀!”
父親服從了黨委的決定,留院任基本系副主任兼二期主任。劉院長很重視基本系,基本系的學員大多數是團級干部,年富力強、學習刻苦,充滿著革命朝氣。劉院長很喜歡他們,把基本系稱為“學院的心臟”,傾注了很多心血。那時,劉院長經常到基本系找我父親詢問情況,有時還直接找學員了解事情。
基本系每半年要報一次總結,即年中一次,年終一次,總結都是由父親來寫。劉院長要求他們要寫得切合實際、語言精練。年中總結不要超過三千字,年終總結不要超過五千字,這可把父親難倒了。劉院長說:“沒關系,我給你改。”我父親寫好后,就到劉院長家里。因為劉院長的夫人汪榮華阿姨和我母親長征時就在一起,之后又共事多年,所以有時我父親帶著全家一起去。
劉院長改稿時,總是那樣認真,一段一段、一句一句,甚至一個字、一個字地改,標點符號也不放過。改完后他要求我父親重新抄寫,并復印幾份,分別送給訓練部、政治部、院務部、院黨委各一份,還指示他和教育部教員、顧問多聯系,多了解一些情況。每逢開會,劉院長總是強調,要開門見山,有什么就說什么,不要講那些“過五關,斬六將”的話。劉院長自己也是這樣,對下屬的缺點和錯誤批評得很嚴,但只要改了他就非常高興。
劉院長十分重視閱兵訓練工作,始終把閱兵訓練作為院校正規化和院校帶動部隊正規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來抓。自1951年起,軍事學院先后九次參加了國慶閱兵,其中有六次都是在劉院長親自關懷、具體指導下組織進行的。
1951年國慶是新中國成立后軍事院校第一次參加閱兵盛典,劉院長年近花甲仍親自出征,組成了高級系一期(軍、師干部)200多名學員的閱兵方隊,率領軍事學院受閱人員赴京,并坐鎮指揮訓練。繼之,基本系二期學員(多為師團干部)“二過天安門”。爾后,基本系、情報系各期學員,先后分批次赴京,參加國慶閱兵。
1953年,原基本系主任謝振華入朝作戰,我父親代理基本系主任和黨委書記,1956年5月被正式任命為基本系主任?;鞠档膶W員主要是團級干部,少數是營職干部,來自全軍各部隊。由于生活習慣不太一樣,我父親經常到班里和學員一起聊天,征求意見,解決實際困難。
基本系每期學員入學后,學習時間為三年半左右。當時不少師團級干部文化水平不高,要學習半年預科,課程有語文、數理化等,學習完后進行考試,成績記冊,成績合格后再繼續學習三年。這些學員都是經過戰爭考驗的精英,在部隊都是骨干、尖子。學習期間,大部分學員都參加了天安門閱兵。
1953年,國慶閱兵走在最前面受閱的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學員,他們都是身經百戰和功勛卓著的高級指揮員。軍事學院高級指揮系受命調兩個學員分隊參加閱兵。經劉伯承院長批準,由參加革命前從國民黨軍校畢業、后來參加創建海南瓊崖縱隊的領導人吳克之將軍擔任訓練教官。在四個月緊張的隊列訓練中,他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圓滿地完成了訓練任務。
軍事學院專門設有隊列部,在訓練部下設隊列射擊教授會,共同負責隊列訓練,特別是每年國慶大典的閱兵訓練。軍事學院成立了閱兵指揮部,委派隊列部長吳華奪將軍全面負責計劃、具體組織施訓。劉院長還率部里、系里有關領導,檢閱赴京參加國慶受閱的軍事學院高級系學員。
劉院長對受閱人員不僅從政治上關心,而且在生活上也很關懷照顧。他經常率政治部主任鐘期光、訓練部長陳士榘、軍事科研部長陶漢章、高級系孫繼先和我父親等人深入閱兵現場,了解受閱人員的訓練和生活情況,并親自指示物質保障部門搞好閱兵人員的伙食,還選派責任心強的后勤人員組成閱兵訓練保障組,確保受閱人員吃好、住好、休息好、訓練好。
劉院長抓工作既全面又仔細,當他得知受閱人員穿的帶釘子的皮鞋常常磨壞而影響隊列操練時,立即指示有關部門進行全面檢查和修理。特別令人感動的是,劉院長親率慰問團,專程到北京看望全體人員,研究、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并逐一落實。閱兵結束后,劉院長又指示各有關部門總結、評比,獎勵在閱兵訓練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以資鼓勵。
從1952年至1956年,軍事學院一直是國慶閱兵中的第一方隊,而基本系又是方隊的主要成員,因此劉院長把帶隊閱兵的任務交給我父親。父親的主要工作是組織領導參加閱兵的學員,在完成學習計劃的同時,進行隊列訓練。說起閱兵,父親是有一定經驗的。當年,在粉碎國民黨的第三次“圍剿”后,父親曾于1931年11月7日參加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臨時政府第一次閱兵。
任務安排后,我父親帶著學員,分成小組在軍事學院的操場上跋正步,進行單兵訓練。從4月到7月,不論是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他都一絲不茍地訓練。訓練時,每位學員腿上都捆著一個沙袋,腳要踢到離地20公分高,手也要擺到胸前第三個紐扣與第四個紐扣中間,按照閱兵行進速度,每分鐘走116步,練到一分不差、一步不差的精確程度。學員穿著高筒皮鞋,腿練腫了、腳磨破了,但都自覺自律,嚴格要求。

1954年八九月份,劉子云在北京天壇公園訓練時留影
父親帶學員訓練時,我和弟弟以及一幫小朋友就成了忠實觀眾。放學后,我們便齊聚操場邊,坐成一排,認真觀看,還學大人們一二一、一二一地走著正步。
每年7月初,我父親便帶領受閱學員乘坐火車來到北京,在天壇公園的古柏樹林里搭起帳篷,吃、住和訓練都在那里。天剛放亮,他們就起來練立正、稍息、正步。練習正步最嚴格,任何一個分解動作都要做到位,有人專門用尺子測量擺臂前、擺臂后的高度、腿抬多高、腳落下多遠。按現在的話講,帽線、槍線、手線,線線筆直;橫排、縱排、斜排,排排分明;昂首挺胸、目光向前、整齊劃一。
1954年6月,參加閱兵的軍事學院方隊只要200人。經過嚴格選拔,最后剩下220人,其中20人作為替補。1954年8月,院校方隊集中到北京天壇公園訓練,祈年殿、圜丘、回音壁那一條線上,也就是北京的中軸線上。
大家住在哪兒呢?住帳篷。北京軍區派工兵統一搭起布帳篷,帳篷內是行軍床,下大雨時帳篷里常鬧水災。因為住在天壇公園,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都可以看大家訓練,公開訓練事關解放軍的形象,這給了大家很大的壓力,誰都怕出洋相,不敢馬虎。
閱兵方隊經過金水橋只有兩分鐘的時間,訓練四個月也就是為了這兩分鐘,他們沒有一個人出現差錯。橫排,像門板一樣平穩前移;縱隊,所有人像串在一條線上;方隊,各條對角線和斜線保持像刀切割一樣。
當時,我們熟悉的王少伯叔叔是團級干部(后任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他在軍事學院基本系三期學習,是閱兵方隊的一員。說起當時的訓練,王叔叔記憶猶新:“部隊訓練很艱苦,在北京駐訓時正是夏天,北京天熱,又沒地方洗澡,渾身起痱子。我們每天早上4點起床,5點開始訓練,練到上午10點才休息,下午接著練,一直練到黃昏?!蓖跏迨逭f,最難的是立正站列,幾個小時紋絲不動,始終保持立正姿勢,雙眼目視正前方,哪怕汗水流進了眼里,也不能有眨眼擠汗的小動作,蚊蟲叮咬也不能有絲毫顫抖和晃動。那時候,條件艱苦,每人只有一套襯衣、兩套外衣,粗布軍裝洗了不好干,因為出汗厲害又不能不洗,因此大家總是穿著潮濕的衣服訓練,后來就只穿老頭衫和軍用短褲,腳上是大皮鞋。雖然訓練艱苦,卻沒有人抱怨,因為大家都知道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艱苦時期,毛主席都和我們一樣,穿粗布衣裳,吃粗糧。
當然,訓練雖然艱苦,娛樂生活也不少。梅蘭芳、新鳳霞等老藝術家們經常來部隊慰問演出,大家歡欣鼓舞。
2011年,我和姐姐到南京去高玉(原南京軍區后勤部副部長)叔叔家,高叔叔見了我們倆很高興,講起他在軍事學院基本系的一段故事。那時,他是基本系三期學員,1953年1月入學,由于文化水平比較低,入學后需要補習文化,雖然他個頭、身材都符合國慶閱兵的條件,但也不能參加1954年的閱兵訓練。他只好老老實實補習文化,一直到功課合格,1955年才跟著大部隊一起進行閱兵訓練。
1955年,我們全家在北京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暑假。7月,我父親又帶領受閱學員乘坐火車來到北京,我們全家跟著他一同來到北京,我媽媽和哥哥住在洋溢胡同軍事學院辦事處;我和姐姐、弟弟是第一次來到首都,姐弟三人和父親一起住在天壇公園訓練用的帳篷里,睡的是行軍床,每天早晨聽著起床號起來,林中小鳥啾啾的叫聲宛轉悠揚,非常好聽。
帳篷的周圍是一棵棵高大筆直的古松柏,聳入云天;小松鼠上躥下跳,一切宛如童話之中。我們姐弟三人覺得很新鮮、很興奮,整天在公園里轉悠,除了跑到祈年殿、圜丘、回音壁玩耍外,更主要的“任務”就是和學員叔叔們一起起床,他們操練,我們做忠實觀眾,坐在旁邊認真觀看,場場不落。沒有其他的小朋友和我們一起玩,只有我們姐弟三人,學員叔叔休息時,也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尤其是上小學三年級的我,幫助炊事員叔叔擇菜;跟著炊事班叔叔后面送綠豆湯、送涼開水、送飯。那時,我每天都跟著炊事班的叔叔滿公園轉悠,坐在三輪車上很得意,覺得自己就像個“小小兵”,非常神氣,特別驕傲。
七八月間,北京天氣炎熱。我們姐弟三人看到學員叔叔汗流浹背,衣服上一層層的鹽漬,感到很好奇。他們休息時,我們一邊給他們送去大蒲扇,一邊指著鹽漬問這是什么。不到六歲的弟弟穿著背帶褲、撅著小屁股學著學員叔叔操正步,像模像樣,逗得叔叔們哈哈大笑,大家紛紛說:這小家伙學得還挺像!我們白天玩“瘋”了,晚上也不得安寧,弟弟居然半夜坐在行軍床上,閉著眼睛大聲唱著動畫片《小貓釣魚》的插曲: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樂得我們夠嗆!有時,我們也會在晚上偷偷去看父親跋正步,常??匆娨粌晌皇迨鍐为殹俺孕≡睢?。
碰到下大雨時,我們住的帳篷里就飄起小雨,我們又開始忙活,找臉盆接水,光著腳丫踩水玩,忙個不停。
我們在天壇公園住了近一個月,直到距離開學的日子近了,我們才回南京。這個暑假讓我終生難忘。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度,先后在北京和各大軍區所在地分別舉行了授銜授勛典禮。正在北京帶領軍事學院閱兵方隊訓練的父親有幸參加了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北京舉行的授銜受勛典禮。9月27日,我父親走進中南海國務院禮堂,參加授銜典禮。國務院秘書長習仲勛宣讀了周恩來總理簽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官授銜命令狀,接著由周總理把授銜命令狀一一頒發給在場的將軍,我父親從周總理手中接過授予少將軍銜的命令狀。稍后,他和身著蔚藍色禮服的將軍們來到中南海懷仁堂,出席元帥授銜典禮和授勛儀式。
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彭真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簽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授銜的命令狀,毛主席向十大元帥一一頒發命令狀。接著,彭真副委員長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向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中不同時期的有功人員授予勛章的命令,毛澤東主席向在場的一級勛章榮獲者頒發了勛章。
依據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所任職務及其貢獻,我父親劉子云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他的一級解放勛章是在中南海懷仁堂當場頒發的,其他兩枚二級勛章則是在1955年10月回到南京后由陳毅元帥頒發的。授銜典禮后,周恩來總理宣布:今年國慶典禮之日,毛澤東主席將在天安門城樓閱兵,檢閱三軍將士。
由于國慶閱兵前,北京的部隊已經授銜,而軍事學院要在兩個月后才授銜。上級決定閱兵部隊要佩戴軍銜,這樣,軍事學院方隊第一排大個子就佩戴大校軍銜,二三四排佩戴上校軍銜,后邊個子稍矮的五六七排佩戴中校軍銜……依次類推,但學院要求不能照相。檢閱結束后,立刻上繳軍銜、肩章。當時肩章都是金光閃閃的,軍服也是呢料做的,穿在身上非常威武。由于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后的第一次亮相,展示了威武嚴整的軍容,受到海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
1955年10月1日國慶六周年閱兵,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七次國慶閱兵,首都50多萬人參加了國慶典禮。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應邀參加國慶典禮的來自50多個國家的2000多位外賓參加了檢閱。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乘車檢閱了受閱部隊,并向全軍發布了命令。楊成武任閱兵總指揮。
人民解放軍陸??杖姴筷牴俦碇率杰姺邮軝z閱。這次國慶閱兵,展示了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后的嶄新風貌。閱兵第一次出現了將軍領隊。
1955年10月1日國慶節,閱兵式和群眾游行開始前,我們都圍在收音機旁邊,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天安門現場直播。
聽著廣播,我們仿佛來到了北京天安門前(當時我們在南京)。首都天安門廣場格外莊嚴。天安門城樓上掛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毛澤東主席的巨幅畫像。紅墻兩端高大的建筑物上寫著“全國人民大團結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馬克思列寧主義萬歲”“世界和平萬歲”等慶祝國慶的標語。
毛澤東主席同朱德總司令、劉少奇委員長、周恩來總理在閱兵前來到天安門檢閱臺上,廣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經久不息的掌聲。
上午10時,北京市市長彭真宣布首都人民慶祝國慶六周年大會開始。軍樂團奏起國歌,禮炮齊鳴。
閱兵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乘閱兵車從天安門出發,由閱兵總指揮楊成武上將陪同,檢閱陸、海、空軍各部隊,并向他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參加閱兵式的部隊院校有:軍事學院、石家莊步兵學校、第四炮兵學校、南京工程兵學校、第一坦克學校、第十航空學校、大連海軍學校、青島海軍學校,陸軍三個軍,炮兵四個師,坦克兩個師零兩個團,傘兵教導師,以及軍樂團,空軍飛行部隊等,共10344人,組成27個方隊和若干飛行梯隊。
檢閱部隊后,彭德懷元帥登上檢閱臺,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官兵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命令。國防部命令指出:六年來,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澤東主席領導下,在國家建設的一切戰線上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在武裝力量的現代化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頒布和實施,將為現代化國防力量建立強大的后備兵源。軍官服役條例的施行和軍銜的授予,更鼓舞了全體軍人的愛國心和榮譽感。為了保衛祖國的獨立和安全,為了保衛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了解放臺灣和維護世界和平,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時刻提高警惕,保持戰斗準備,努力加強各軍兵種的軍事和政治訓練,嚴格遵守各種條令制度,愛護武器和資財,增強軍內外團結,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的光榮傳統,在一切崗位上忠誠地履行憲法賦予的崇高職責。

1955年10月1日,舉行國慶六周年閱兵。圖為軍事學院隊伍經過天安門廣場,走在隊伍最前方的是劉子云少將
10時25分,分列式開始。閱兵總指揮楊成武上將乘指揮車沿長安街自東向西駛過天安門。

1956年1月11日,毛澤東來到軍事學院視察。圖為毛澤東與劉子云握手
在指揮車后面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的隊伍,隨著《義勇軍進行曲》,身著深藍色禮服的軍官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進天安門廣場。此刻,我們聽到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的激動聲音:“劉子云將軍身著新式軍禮服,佩戴金燦燦的少將軍銜和一級解放勛章,引領著八一軍旗和軍事學院方隊,以嶄新的軍容,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p>
由于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后的首次亮相,作為受閱排頭兵的父親受到中外新聞記者的關注。父親在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國內外來賓的注視下,向著寬闊的長安街邁出了第一步,引導著八一軍旗和各個方隊通過天安門。父親不負重托,帶領軍事學院方隊出色地完成了國慶閱兵任務。
軍事學院隊伍后,步兵學校、炮兵學校、工程兵學校、坦克學校、航空學校、海軍學校的隊伍依次通過天安門廣場。他們都是祖國優秀的青年,矯健的步伐,表現出他們堅強的革命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1956年1月,軍事學院成立五周年時,劉伯承院長兼政委發布命令,對優秀教學單位和教員、學員予以表彰,我父親榮獲軍事學院一等獎。不久,毛澤東主席在劉伯承院長的陪同下到軍事學院視察,我父親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并和毛主席握手留影,這張照片成了我們家最珍貴的
記憶。(編輯 葉松)
作者:劉子云將軍之女,暨南大學
校門診部主管藥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