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傲慢與偏見》,這一部經(jīng)典著作誕生于19世紀,已經(jīng)成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經(jīng)典小說之一。《傲慢與偏見》生動地描寫了18世紀到19世紀初英國當時的世態(tài)人情和社會風情。整個小說圍繞英國鄉(xiāng)村一個家庭的幾個女兒對待婚戀的不同態(tài)度而展開,滲透著那個時代人們對婚姻的不同看法,整個小說中充斥著門當戶對的觀念、締結婚姻關系時雙方對財富的考量和對美好愛情的追求。
小說的開篇就提到:“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需要娶位太太,這已經(jīng)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揭開了這場輕喜劇的帷幕。在那個時代的英國社會,要締結一段婚姻關系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男女雙方家庭都要有豐厚的家底,女方要有豐厚的嫁妝。整個小說以描述主角伊麗莎白與達西的愛情為展開。達西家庭富有,是小說中“傲慢”的代表;而伊麗莎白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是小說中“偏見”的代表。最終達西放下“傲慢”,伊麗莎白放下對達西存在的“偏見”,他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整個小說對于愛情與婚姻問題有著明晰的描述,體現(xiàn)了作者的婚戀觀。
在小說中,女主人公伊麗莎白是正面的形象,她是一個理性對待愛情與婚姻,生活中活潑有趣的女性,善于觀察周圍人的心思,具有極強的獨立思想。小說中伊麗莎白追求愛情,也得到了自己的所愛之人,但是認真揣摩就能發(fā)現(xiàn),伊麗莎白的愛情與婚姻也無法逃脫婚姻基于金錢的怪圈。
在人物角色上,男主角達西屬于優(yōu)秀的才俊,他外表俊朗、具有紳士風范,又有著高尚的品格。無法否認的是,達西家境優(yōu)越,名下有田產、房產、莊園等,有著良好的社會資本等。在小說中,伊麗莎白是一位鄉(xiāng)村紳士的女兒,與男主人公達西基本屬于同一社會階層,社會地位并沒有相差太遠。但是達西的親朋好友依然不看好甚至不接受達西和伊麗莎白的婚姻,他們希望達西能夠娶到一個更加有錢的富家小姐。這種種都體現(xiàn)那個時代婚姻基于一定的門第,門不當戶不對很難締結婚姻。
在整部小說中,由于英國當時的時代背景,女性的社會地位是比較低的,即使是有錢家的太太或者小姐們,也只能是一個家庭主婦的角色。小說中女主人公家重男輕女,財產基本上都給了班納特先生的侄子繼承,使得幾個女兒的嫁妝只有5千英鎊,還需要從她們母親那里再獲取少量的嫁妝。
小說中伊麗莎白的母親班納特太太的想法和做法,更是體現(xiàn)了那一時代婚姻基于金錢和財富的觀念。她希望自己的五個女兒能夠嫁給體面的大戶人家,希望女兒能夠通過婚姻獲取財富,只要身邊出現(xiàn)有財富的男子,她都愿意去撮合。小說中,她的女兒們都面臨著情感波折。文中主要講述二女兒伊麗莎白的情感,她一開始拒絕有錢人柯林斯,班納特太太非常氣憤,責怪自己的女兒不夠理性,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不應該放棄柯林斯這一棵搖錢樹。后來伊麗莎遇到豪門子弟達西,但是兩人之間誤會重重。
出生優(yōu)越的達西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他第一次見到伊麗莎白就產生了愛意,而他的傲慢也讓他們的愛情之路充滿了波折。女人公伊麗莎白出生小地主家庭,她聰慧、勇敢,有著自己的思想主張,敢于表達自我。她對達西表現(xiàn)出的傲慢充滿偏見,自然地引發(fā)了兩人之間一系列的誤會。
在當時那個時代,伊麗莎白對于自己的婚姻選擇有著理性認知。當達西打破門第觀念,忽略兩家財富差距,主動向伊麗莎白求婚時,伊麗莎白拒絕了,因為她對他的傲慢充滿了厭惡。她認為達西的傲慢不會讓兩個人婚姻幸福,也就不可能有美滿的婚姻。
小說中伊麗莎白與達西經(jīng)歷了一系列事故后,伊麗莎白逐漸消除了對達西的誤會,并心生愛意,這時凱瑟琳夫人又從中阻撓。她看上了達西的財富,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嫁給達西。在伊麗莎白面前,她要求伊麗莎白發(fā)誓不與達西結婚,伊麗莎白斷然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當這些消息傳到達西那里,達西感覺到了希望,他感覺到伊麗莎白已經(jīng)改善了對于他的看法,鼓起勇氣再次向伊麗莎白求婚,伊麗莎白通過與達西的相處后已感受到了他的處世風度,并且達西在追求伊麗莎白的過程中已認識并改正了自己的傲慢,伊麗莎白接受了達西的求婚,兩人步入了幸福的婚姻殿堂。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幾次求婚表現(xiàn)出的不同態(tài)度,體現(xiàn)了她作為一名女性在婚姻中對獨立人格和平等權利的追求。
在《傲慢與偏見》中還描述了伊麗莎白的姐妹和朋友的婚事,與女主人公的理想婚姻形成了對照。例如,夏綠蒂選擇了一段錯誤的婚姻,她將婚姻作為解決未來人生溫飽的籌碼,這是錯誤的婚戀觀,而這種金錢至上的婚姻買賣自然不可能給她的人生帶來幸福。她嫁給了有錢人柯林斯,即使婚姻生活中不缺乏物質,沒有愛情作為基礎,也難以掩飾婚姻的悲劇。還有伊麗莎白的小妹莉迪亞,她沒有理性地選擇了與身負累累賭債的威克姆私奔。《傲慢與偏見》里基于門第觀念、物質滿足、情欲追求等不同婚姻的描寫,突出了當時婚姻以經(jīng)濟利益和門第觀念為主的婚戀觀。
總而言之,《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太太幾個女兒對待婚姻的不同態(tài)度,表現(xiàn)出鄉(xiāng)鎮(zhèn)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女性的婚戀觀,通過或褒或貶的描寫,也反映了小說作者的婚姻觀:如果只是為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婚姻中的人格獨立和權利平等才是幸福婚姻的保證。在當今時代,人們更應該有正確的婚戀觀,對待婚姻理性思考,重視婚姻的情感建立、人格獨立和權利平等。
一定的時代背景會形成一定的婚戀觀。《傲慢與偏見》整部小說給予人們深刻的啟發(fā):人們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務必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尋找人生真愛,不因為金錢、勢力等而草草決定。婚姻中過分追求金錢會失去婚姻的真諦,造成婚姻的不幸。在婚姻對象的選擇上,要富于理性,接受真實的對方,不能接受就應該果斷放棄。幸福要經(jīng)過人們理性的思考與感性的努力而獲得。
(西北工業(yè)大學明德學院)
作者簡介:盧亞鳳(1980-),女,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社交電商與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