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正確閱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評點法作為自古就有的一種隨性的讀書方法,用“點”勾畫,發掘作品的精彩文句或片段;用“評”對材料的內容、思想觀點、人物形象、寫作技巧等加以品評,表達出個人獨到見解。評語要求簡短,三言兩語,隨手評出。“評點法”對學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正確閱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閱讀技巧很多,不同文本有不同的閱讀技巧,本文借鑒自古就有的評點法,運用到《故鄉》閱讀教學中。
評點法是古已有之的讀書方法,金圣嘆就是評點大家,影響了后世無數學者。評點法的運用與讀者本身綜合素養有很大關系。平時教學中如果只是教師臺前講解,學生練題,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會受阻。在平常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介紹有價值的讀書方法,便于學生更好地閱讀,提高個人文學素養。
一、評點法介紹
評點法是中國傳統的閱讀賞析方法,古人的評點屬于審美層次較高的文藝鑒賞范疇。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推廣評點法,做到雅俗共賞,引起學生的興趣,為學生今后更專業的文學評論打下基礎。簡而言之,“評”是指評議鑒賞,“點”是指圈點勾畫。
“評”,指評議鑒賞那些重要或有所啟發的內容。閱讀過程中,往往先有評的靈感與構思,后作一些勾畫的符號,最后完成評的書寫。評是對材料的內容、思想觀點、人物形象、寫作技巧等加以品評,表達出個人獨到見解。根據注的位置,分為眉批、夾批、旁批、總評等。眉批是寫在文章頁眉上的注,一般是反復閱讀評議后,將本頁內容進行概括性的總結,包括主旨、伏筆、人物性格等。夾批是寫在文章間的注,旁批是寫在兩側空白地方的注,夾批與旁批通常在閱讀過程中,對作品有所感悟,隨性而評。總評分文前評與文后評,文前評是作品之首的注,文后評是作品之尾的注。文前評和文后評的篇幅比眉批長些,主要包括對文章的主旨、語言、寫作技巧等方面整體的總結。
“點”,就是圈點勾畫。讀者通過閱讀,發現感興趣的詞句,或發掘精彩內容。“點”往往有一套符號,這些符號就是在閱讀材料的字、詞、句、段上標注以幫助閱讀。如單點、連點、單圈、雙圈、連圈、抹杠、涂色、單橫線、雙橫線、波浪線等。但一次評點活動不一定采用所有的形式。
二、“評點法”在《故鄉》中的運用
魯迅的《故鄉》在人教版九年級上冊(2018部編版)被編入第四單元,該單元提示學生學習時應該會梳理情節,分析人物形象,并結合個人經驗理解主題。由此可見,分析人物形象和理解小說主題是學習本單元的重點。學習《故鄉》一文,分析閏土人物形象是一大教學重點。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初讀時邊讀邊“點”出與閏土人物描寫相關的字、詞、句、段,通過仔細研讀相關內容,“評”出閏土人物形象。
(一)抓住人物外貌分析人物形象
抓住人物外貌描寫分析人物形象是常用手法。《故鄉》中對閏土的外貌描寫較多。點出十一二歲的少年閏土“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可以旁批:淳樸天真,令人可愛可親。“點”出中年閏土“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通過圈點這些重要句子,揣摩文字,從中讀出閏土的生活艱辛,可以旁批:受盡生活的折磨,使人悵然、憫然。既推出外表變化下的原因,又評出作為讀者的感受。
(二)抓住人物的動作描寫把握人物形象
在閱讀小說的時候,可以抓住描寫人物行為進行評點,分析其中的意義。“點”出少年閏土巧于雪地罩捕鳥雀,敢于月夜叉刺狡猹,尤其標注關鍵動作的詞,夾批:聰明勇敢,活潑開朗。“點”出中年閏土說話后“他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夾批:遲疑麻木,痛苦難言。通過這兩處反差很大的夾批,讀者感悟人物性格的巨變。
(三)通過人物態度的對比把握人物形象
本文通過閏土對“我”的態度和對生活態度的前后對比,寫出閏土的巨大變化,從而引導讀者思考其中緣由。“點”出少年閏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夾批:情真意切,親密無間。“點”出中年閏土恭敬地叫“老爺”,要水生“給老爺磕頭”,認為曾經“哥弟稱呼”是“不懂事”,不成“規矩”,夾批:被封建禮教所牢牢束縛。這些表現出閏土對“我”前后態度的對比。“點”少年閏土捕鳥、看瓜、刺猹、拾貝、觀潮,夾批:朝氣蓬勃,對生活充滿著熱情和希望。“點”中年閏土揀了“一副香爐和燭臺”,夾批: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生活絕望,只能將希望寄托于神靈。這些表現出閏土對生活前后態度的對比。
(四)總結人物形象意義
在初讀基礎上,學生通過評點法研讀全文,對閏土人物形象有了大概了解。全班探討交流后,通過眉批或文后評的方式總結閏土的人物形象意義:通過對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形象對照,揭示閏土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掙扎著生活,當牛做馬,遭受著經濟上的剝削,政治上的壓迫,精神上的摧殘,使他們的命運越來越悲慘,這也說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三、結語
網絡資訊非常發達的當代,視頻資料經常被用于語文課堂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通過多年的實踐,這種方式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學生習慣通過視頻這種直觀獲取資訊的方式,長久下去會干擾他們的閱讀體驗,以致難以安心進行深入的閱讀分析。因此,有必要重視評點法這種傳統的閱讀方式。評點法作為一種經久不衰的讀書方法,對學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廣東碧桂園學校)
作者簡介:熊自銀(1981-),男,江西奉新人,碩士,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