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美術等一系列具有藝術性特征的學科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美術學是一門具有獨立性特征的學科。美術學的研究領域范圍比較廣,除了自身的一些理論外,還會涉及其他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科內容。對美術教師而言,在進行教學時,不僅要從美術學的角度出發,還要與其他不同學科的知識點進行有效結合,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效果。
一、美術學中設計方向課程存在的弊端
(一)缺乏合理的課時安排
美術學專業中設計方向課程在銜接方面和課時的安排方面,都存在著不合理性。學生通常在前兩年的時間學習基礎美術概論和中外美術歷史等理論性內容,后兩年則基本上都是以技法為主要的學習內容。理論與實踐未進行有效結合,兩者未同步進行,導致了理論與實踐難以實現有效結合。很多學生在實踐中很難對理論進行合理的運用,更加無法利用理論來對實踐進行解釋。除此之外,由于美術學本身的課程比較多,但是課時卻比較少,所以有很多學生剛剛進入到美術課程的學習,就又要學習其他學科內容。很多學生對學科的基本知識掌握和了解不夠,同時還很容易出現知識混淆的情況。
(二)學生缺乏興趣
很多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興趣度普遍比較低,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校在對理論課程進行設置的時候,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巧之間未實現有效的協調。學校對理論課程的安排過于集中,所以很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由于理論課程過于復雜,同時也比較枯燥,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學習美術理論知識的興趣。其次,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時,校內沒有較好的發揮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操作的平臺,由于各種技能的欠缺,更無法在校外進行實踐操作。有很多學生只有在進入實習的時候,才有機會到外面去進行實踐。但是由于實習期比較短,所以也很難在實習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不能在實際工作中將自己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進行合理利用。
(三)師資配備與教學設備匱乏
在對現階段美術學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的時候,筆者發現,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有的教師缺乏相關教學經驗,還有一部分教師所學的專業并非美術專業,這些教師自身缺乏理論知識作為依據,同時在專業技能方面也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問題,由于缺乏對理論知識的了解和認識,所以在教學時很難將正確、有效、系統的知識傳輸給學生,導致美術學的整體教學質量很難得到有效提升。另外,有部分學校的硬件設施、軟件設施等必備的基礎性設施中存在問題,很難滿足教師教學活動和學生日常學習的需求,這樣也很難實現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美術學中設計方向課程的優勢及重要性
不同學校在開展和落實美術專業課程的時候,劃分了多個不同方向,同時,對每一個方向的課程設置,涉及的內容也比較多。美術學中設計方向的提出和具體應用,其目的是為了盡可能滿足當前信息化時代提出的要求。學校根據時代的要求,對美術學中設計方向課程進行客觀的判斷和分析。現階段,學校內部的文化性建設有了很高的要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美術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設計知識,結合學校不同場所、建筑物的實際情況,美化和完善校園環境,豐富校園文化,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的設計學習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除此之外,美術學中的設計方向課程還可以促進學生個人素質的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面對學業、就業的壓力,美術生活情趣化可以起到調節作用,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幫助學生在工作中更好地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實現自己的價值。
學校將美術專業課程與當前的就業形勢進行結合分析,為了從根本上促進美術專業知識得到真正有效的應用,促進美術專業學生更好地走向工作崗位,學校以美術學專業設計方向課程為基礎,對其進行建設和落實。該課程的提出,主要是將美術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平面制圖、廣告設計等作為學生日常學習的基礎,這樣不僅可以體現出設計方向本身具有的鮮明特征和功能作用,而且在整個院校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美術學設計方向課程在設置和具體應用過程中,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的設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設計素養。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學生的自我價值,而且還可以滿足當代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對人才提出的個性化要求。
三、結語
不同學校美術學中的設計方向課程的提出與建設,說明現今社會對設計人才的重視。為向社會輸送更多的設計人才,學校在課程的具體開展過程中,必須與實際情況相結合,保證軟件、硬件等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安排到位,根據教學實踐與行業發展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為學生的未來穩定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四平職業大學)
作者簡介:高寧悅(1983-),女,吉林四平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