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嘉薇
【摘要】情境教學,就是運用藝術的直觀與語言描繪相結合,再現作者創作時進入的那個情境,渲染與課文內容所描繪的與之相應的氣氛。
【關鍵詞】情境教學 ?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7-0038-01
小學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就意味著學生在學習、掌握語言文字工具的同時,要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換句話說,在人文精神熏陶中學習語文、感悟語文、品賞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融合的聯結點是什么,那就是語文教學的魂——“情”。閱讀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由語言為中介,并以一定的表現形式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正是文中之“情”,使具體的字詞句篇凝聚成一個整體交織成有情之境。
何謂情境教學,就是運用藝術的直觀與語言描繪相結合,再現作者創作時進入的那個情境,渲染與課文內容所描繪的與之相應的氣氛。所以說課文語言是一個整體,直接作用于兒童心理。在語文課導入時就設置情境,激起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至關重要,讓兒童積極進入具體的課文情境,對課文中的人物或某一事物激起興趣,引起關注,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關注的心理。
迄今為止,情境教學還在起始階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大膽地在語文教學導入的環節中進行了屢次嘗試,雖談不上收獲頗豐,但確有收獲,我在平時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形式:
首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在上課開始時創設問題情境,造成懸念,讓兒童因好奇而要學習。
如教學《假如沒有灰塵》這一課時:
《假如沒有灰塵》課的導入
師:在我們的地球上有些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可以說,從室內到室外,從城市到野外,從平原到山區,從沙漠到海洋,只要有空氣的地方幾乎處處都有它們的行蹤。猜猜它們是誰?
【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現在你們面對身邊無處不在的灰塵,你們想知道有關它的什么?
【學生情緒激烈,相繼提出各種問題】
生:灰塵究竟有什么作用?
生:灰塵到底有多大?能不能和頭皮屑相比較大小呢?
生:醫院做手術時有灰塵落入病人體內會怎么樣?
生:灰塵有病毒嗎?
師鼓勵:這些問題提得很好,說明同學們很有探索精神,科學態度。你們提的這些問題怎樣去尋找答案呢?可以從課文里找到答案,也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尋求答案,也許有的問題我們人類還沒有得出結論,要靠我們這些未來的科學家去研究發現。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無形之中將學生帶入了研究科學,查閱資料的情境之中。他們仿佛就是一個個未來的科學家,讀起課文也非常專注,儼然一個個治學嚴謹的科學家。】
其次,教師以豐富的語言描繪畫面或播放一段有關課文內容的視頻,在學生面前呈現形象,產生美感,激發學生因愛美而要學習的欲望。
《荷花》一課的導入
師播放一段如詩如畫荷花的視頻后,學生眼前一亮,緊緊盯著畫面,此時師再次描繪畫面:
師:千古絕唱荷花的是“出淤泥而不染”,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葉圣陶老先生的作品,欣賞到的是這一池的荷花仿佛活了一般,現在就展現在我們眼前,聞一聞還有一股淡淡的幽香,想不想和葉老共賞荷花,領略荷花之美麗,荷花之高潔……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打開課本認真閱讀,真切浸潤在荷花的沐浴中。從學生的課堂反應,不難看出情境教學產生了效果,體現了其優越性。學生樂在其中,也悟在其中。】
第三,導入時揭示實物,在觀察中引起學生思考,因探究而要學。
《鯨》一課的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嗎?
生:當然是了大象!
生:老虎!老虎!
生:應該是恐龍!
【學生情緒激昂,相繼提出各種問題,一個個為正確答案爭得面紅耳赤。】
師:你們說的都不對!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成年的藍鯨能長到非洲公象體重的30倍左右。藍鯨是真正的海上巨獸,平均長度約26米,最高記錄為33.5米,平均體重150噸。
【學生聽老師講解后恍然大悟,但學習的熱情依然,爭先恐后捧起書本,情緒激昂,一定要探個究竟。】
第四,導入時聯系兒童已有的經驗,產生親切感,因貼近生活形成關注而要學。
《松鼠》導入
師先播放一段松鼠在樹枝間飛行的視頻。
師:這么活潑可愛的松鼠,在樹林里蹦蹦跳跳,那是怎樣的一種情境呢?請同學們欣賞:
【播放一段松鼠在樹林玩耍蹦跳的視頻。學生被視頻深深吸引了。此時,老師適時利用學生的情緒,將他們帶入情境。】
師:現在你們就是一只只活潑可愛的小松鼠,梳理著自己毛茸茸的大尾巴,在樹林里上躥下跳,吃喝玩樂,好不自在。你們愿意和林中的其它小松鼠一起嬉戲打鬧嗎?
【瞬間孩子們進入了這種想象情境,學習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接下來學習課文就迎刃而解了。】
第五,導入時觸及兒童的情緒領域,撥動兒童心靈的琴弦,喚起心靈的共鳴,因情感的驅動而要學。
《小橋流水人家》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北方,最熟悉不過的是荒山禿嶺,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去南方小鎮逛逛,領略江南水鄉的婀娜秀美,游玩水鄉與眾不同的詩情畫意,水鄉的小橋沒有北方的那樣粗獷,隨處可見,橋下的魚蝦任由你捕撈,青石板路上從來不留任何痕跡,那樹,那橋,那水,閃耀著水鄉的靈動……
【這樣的導語,一下子渲染了氣氛,激起學生的好奇,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為學好全文作了必要的鋪墊。】
綜上所述幾種形式的導入,無論是好奇求知的欲望,還是情感關注的需求,都能夠促使學生形成一種努力去探究的心理。這種探究心理的形成,對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望的兒童來講本身就是一種滿足,一種別有風味的樂趣。其過程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促動探究——引起滿足——產生樂趣——形成內發性動機”。這就保證兒童在接觸新課時帶著熱烈的情緒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導入新課,激起兒童閱讀全篇的興趣,驅使兒童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