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娟
摘要:東北揚琴作品多數明亮活潑、熱情奔放,以其獨特的音樂藝術魅力屹立在揚琴大家族中。它的音色、節奏以及獨特的演奏技法種種特點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多年來獨具一格的音樂創作特點。在不斷繼承發揚自己傳統民間獨特演奏風格的基礎上,借鑒吸收了其他民族樂器的技法特點,在創作整理和演奏技巧方面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與提高。
關鍵詞:東北揚琴;學派;音樂創作
中圖分類號:J63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33-0138-01
俗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音樂藝術方面更是如此。不同的人對同一作品會有不同的理解和體會。這里筆者僅選擇個人認為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簡要分析。
在早期的東北揚琴創作中,出現了許多反映我國新的時代音調和時代氣息的大量作品,以揚琴樂曲《蘇武牧羊》為例。這首作品是在東北民間音調基礎上發展成為東北揚琴獨奏曲,曲式采用了變奏的曲體結構,即散板、蒼涼的慢板、悲壯不屈的第二段、慢起漸快運用左手彈輪的第三段,以及快速熱烈的第四段構成。在這部作品中將壓音技法和類似于民歌中滑腔的滑彈技法表現得淋漓盡致,刻畫了人物復雜的內心,感嘆的情緒。在氣勢上通過音樂強弱的鮮明對比,在快速熱烈的第四段結束時,用頓音的突然剎止來抒發悲壯、凄涼的情感,形成了獨特的音樂風格。迄今為止,這首樂曲仍作為東北揚琴學派最具有代表性韻味十足的曲目在當今舞臺上閃爍著它耀眼的光芒。
可以看到,在東北揚琴的早期創作中,既包含對民間曲調的吸收,也往往采用了民間音樂及中國傳統音樂結構形式。其所遵循的是“漸變結構原則”。一部分作品多以采用傳統的散、慢、中、快的結構布局來表現音樂。強調以漸變的方式來表現對比,要求在自然的變化中逐漸顯示出不同。即散板,由慢漸快漸強;慢板,主題陳述;快板,主題加花;主題再次加花變奏,以慢起漸快的急板結束全曲。
值得一提的是,當每次旋律重復時,著重采用東北揚琴的幾種特色演奏技巧以推動音樂的變化、發展。例如上下滑彈、壓音等,并且在主題段落就常常運用“壓音”和“上下滑彈”的演奏技法來體現樂思,使它在一開始就具有濃郁的東北揚琴韻味,故所表現的音樂也大多內斂深邃。作品的展開段落通常運用“坐音”及“彈輪”的手法來烘托氣氛來表達段落內容;高潮部分仍然運用大量的快速“彈輪”技法,尤其在處理感情熱烈的音樂過程中,突然停住并剎音,隨后再次進入全部主題,作為樂曲的再現部出現,給聽眾以完滿的收束感。這種手法把東北揚琴學派作品的地方風格、演奏者的個性與樂器的性能特點三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將音樂作品表達得淋漓盡致。
在音樂內容方面,廣袤無垠的東北平原和一望無際的林海雪原賦予東北揚琴學派粗獷豪放的基調。音樂的主旋律通常是富有東北地方特色的民歌小調,音樂多以反映時代氣息,如樂曲《翻身五更》。表現英雄堅負不屈,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樂曲《蘇武牧羊》。優美動聽的旋律,來自于當地的百姓,來自于他們的生活體驗。豐富的音樂素材和淳樸善良的人民性格為東北揚琴早期作品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簡言之,早期東北揚琴樂曲的創作充分采用東北揚琴常用的壓音、顫竹、上下滑彈等技巧,運用當地民歌音樂作為主題旋律,以主題多次變奏加花,以速度的不同層次變化來陳述音樂,讓人牢記主題音調。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東北揚琴繼承者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在充分繼承傳統音樂素材的基礎上,這些樂曲一改以往沉重的時代主題,而以熱情洋溢的基調和節奏來抒發內心情感。他們更加注重運用現代揚琴技法和和聲的創作手法,在曲式結構和發展手法上注入較多的新內容,使作品以嶄新的時代面貌出現。尤以《金翎思——滿鄉隨想》《鬧花燈》這兩部作品為代表,它們既繼承了傳統東北揚琴的各種演奏技巧,又進一步發展開創了許多新的演奏技巧。
于海英創作的《元宵夜組曲》,樂曲分為《情思》和《鬧花燈》兩個樂章。在《鬧花燈》中,作者按照舞蹈的場面來進行速度布局,同時,作者在運用傳統東北揚琴學派壓揉、滑顫、滾輪等特色演奏技法的基礎上,又將上下滑彈并用于此曲中,加大了滑彈技法的難度。此外,突出了揚琴作為點擊樂器自身的優勢,又克服了揚琴對流暢線形旋律線條表現力差的弊端。尤其在《鬧花燈》中,作者運用左手不斷在任意琴弦上上下滑彈,右手演奏旋律聲部的方法,渲染樂曲氣氛。另外,還使用了二度音程來模仿打擊樂鑼鼓的音響效果,表現了歡騰熱烈的節日氣氛。這似乎會帶有一點現代作品的創作味道。此樂曲將現代技法與東北揚琴傳統技法進行了巧妙的溶解:模進、轉調等現代技法使東北揚琴的演奏技法和藝術表現力大幅度增強,給東北揚琴傳統樂曲帶來了新的變化。
如今,東北揚琴所表現出來的已經不再是僅僅使用傳統意義上的彈輪、上下滑彈和壓音等音樂技法和以當地民歌小調為音樂素材來反映時代氣息的音樂內容。它的創作特點以及樂曲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已作為一種永不磨滅的精神被傳承和發展下來,激發了東北揚琴后來人去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以上所述的作品僅僅是東北揚琴樂曲的一部分,但它們卻是東北揚琴學派音樂作品的典范,見證了東北揚琴的一步步發展歷程,將被載入東北揚琴藝術發展史冊,同時也為以后弘揚和發展東北揚琴演奏藝術給予了巨大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