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江平
摘要:演講,主題是演講的靈魂,材料是演講的血肉。要使演講有血有肉,必須重視演講的選材。選擇演講材料,可以從材料的真實性、針對性、典型性、現實性、對比性、新穎性六個方面入手,選擇符合主題的演講材料。關鍵詞:演講;演講材料;選材方法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33-0196-02
一、引言
從事演講教學和演講的人都知道,主題是演講的靈魂,材料是演講的血肉,如果只有靈魂沒有血肉的演講就像一具骷髏,讓人乏味和厭煩,這樣的演講也達不到推崇真善美,鞭撻假丑惡的目的。演講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困擾學生演講的是不知道怎么寫演講稿,不會寫演講稿的主要是原因是沒有材料,準確地說是不會選擇材料,不會運用材料,不會收集材料,不會挖掘材料,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演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就某件事情運用材料來論證某個觀點,材料就是論據,就是事實,常言道:事實勝于雄辯。如何指導學生選擇材料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著手。
二、選擇真實性材料
材料的真實性是材料的生命力和靈魂,也是演講選材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材料的真實性就沒有演講的可信性和可行性。材料必須真實,不能有一丁點出入,哪怕是細微的細節出現差池,就會讓聽眾對整個演講產生懷疑,對演講者人格產生厭惡。故此,我們不能對材料本身添油加醋,任意發揮,更不能胡編亂造材料,隨意杜撰。材料的來源必須有根有據,不能道聽途說,捕風捉影,隨便臆測,無中生有。材料的來源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直接經驗的材料,一種是間接經驗的材料。直接經驗的材料就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人和事,這樣的材料我們應該認真總結歸納,不能隨意發揮。對于間接材料要認真核查,找到出處,找到人證或者物證。查證材料要不怕苦,不怕累,不能“大概”、“可能”,應該像做學術研究一樣,查明來源和出處并做好注釋,最好是原始材料,轉引的話就應該詳細注釋。比如你要論證遇事要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樣的主題,可以引用林肯的事跡:林肯早年出言尖刻,甚至于搞到參加決斗的地步。后來,他接受了教訓,在非原則性的問題上總是避免和人家爭吵。他說:“寧可給一條狗讓路,也比和它爭搶而被它咬了一口好。咬了一口,即使把狗殺了,也無濟于事,得不償失。”2這個材料不是杜撰的,在很多有關林肯的資料中都可以查得到。
三、選擇針對性材料
這里說的針對性的材料是指針對演講主題和聽眾來選擇材料。我們的材料要緊扣主題,不能偏題。我們選取的材料,能夠深化主題,闡明觀點,使一些深奧的道理,蘊藏在材料之中,順利成章的傳達觀點,感化聽眾,讓聽眾潛移默化的接受你的觀點而不感到牽強附會。如果不用材料來做支撐的話,一味的說教會讓聽眾感到乏味而厭倦。材料帶有故事性,會讓聽眾跟著故事情節,配合演講者進入角色配合整個演講的完成。實際的演講和演講稿寫作當中,有的演講者為了追求演講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安排了一些不恰當的故事和典故,表面上看吸引了聽眾,其實這些材料跟主題沒有關系,甚至有點喧賓奪主,畫蛇添足。其次我們說的選材的針對性,是指我們所選擇的材料要適合聽眾,最好是能調動聽眾的知識和經驗的材料,這樣才能引起聽眾的興趣和共鳴。筆者在實際的演講過程中曾經經歷過這樣的事情:為了闡述成功的不容易,我引用了《真心英雄》的歌詞“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在高中一年級我說“不經歷風雨”,學生就答下一句“怎么見彩虹”。同樣的主題我引用這句歌詞在初中一年級演講的時候,他們沒有任何反應。這就證明這個材料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就沒有針對性,他們沒有相關的知識和經驗,這個材料雖然緊扣主題,但不適合聽眾,這樣的演講也不會出成功。我們經常說“,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就是這個道理。同一個演講者,面對不同的聽眾,我們得選擇不同的材料和語氣。我們只有對自己演講的主題深刻領會,對聽眾充分了解,再結合自身實際才能選擇到有針對性的材料。一個成功的演講者,在演講之前,必定會認真了解他的聽眾的職業、年齡、知識水平、心理狀態和需要等,只有了解了這些東西,我們的演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四、選擇典型性材料
什么是典型?《現代漢語詞典》把典型定義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3這里說的典型性材料,就是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代表性和概括性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材料,而不是個別性的材料。
怎樣的材料才算是“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呢?概括地講有兩點:一是這個材料能表現、突出、緊扣演講主題;二是這個材料能代表其它的材料如果選取其它任何材料而不選這個材料不行。選擇材料在精而不在多。一篇演講稿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把跟演講主題相關的材料都羅列出,這樣不僅不能表現主題,反而削弱主題,敗壞聽眾的興致,達不到演講的目的,導致演講失敗。
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選擇典型材料呢?一是要廣泛占有材料。盡可能地收集跟演講主題相關的材料,只有材料的量上去了,材料的質才會上來。所以,我們要多看書報雜志,多做記錄摘抄,多觀察生活,多積累素材,這樣在寫演講稿的時候才會信手拈來,瀟灑自如。二是對材料進行比較甄別。只有對比才有鑒別,選取最能表現演講主題的材料,以一當十,以小見大。例如: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在論述馬克思的貢獻的時候,他只選取了馬克思的兩個重要貢獻:一是發現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二是剩余價值理論的發現。馬克思的發現和貢獻不止這些,但恩格斯不可能一一羅列,只是選取了最能代表馬克思的貢獻的兩個發現。
五、選擇現實性材料
這里說的現實性材料是指存在于當代現實生活中的材料,是相對于歷史性材料而言的。我們在演講選材的過程中,不要一味地在故紙堆找,陳詞濫調,其實更應該從活生生現實生活中尋找。現實性的材料更能引起聽眾共鳴,拉近跟聽眾的距離,更富有親切感和時代感。因為這些材料就在身邊,是聽眾最熟悉,最容易理解的。北大知名教授錢理群先生來貴州演講的時候,開篇就是說,我一直把貴州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因為我在貴州工作了十八年。一開頭就跟聽眾拉近來距離,這個材料就是身邊的,就近取材,親切感人。筆者2017年12月22日在《文化要自信,文化要創新》的演講中開篇就說:2017年11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中國在參觀故宮的時候,習總書記跟特朗普提到中國文化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而特朗普卻說最古老的文化應該是古埃及文化,大約有八千多年的歷史,習總書記說,“是的,但是文化沒有斷過流的,始終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這個材料是剛剛發生的,并且是大家熟知的。再比如如果現在你要演講關于拼搏、進取、團結等相關的主題,可以選擇2019年中國女排在世界杯中十一連勝這個材料,這個材料現實性就很強,很有說服力,能夠引起共鳴。
習總書記說“:我們既要讀有字之書,也要讀無字之書。”在演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生活,學會觀察生活,事事留心,處處在意,關注時政。除了觀察留意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做記錄,好記性不如一個爛筆頭,不斷積累,不斷歸納現實生活中的有意義的事情,長此以往,積少成多,這樣才會做到信手拈來,運用自如。邵守義主編的《演講學教材》里說“:關心周圍的人和事,你定會有所感、有所獲、有所得。而且這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材料庫。這之中要做到腿勤、眼勤、口勤、筆勤。”4
六、選擇對比性材料
選擇對比性材料是指,我們在選擇材料的時候,最好有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這樣就起到比較對照的作用,這樣有利于對演講主題的升華,對錯誤觀點的勘誤,有對比才有鑒別,使聽眾更能夠接受演講者的觀點。可以突出好與壞、善與惡、美與丑的對立,給人極鮮明的形象和強烈的感受。如果我們一味地選擇正面的材料,會使整個演講顯得單調乏味而說服力不強。例如我們在準備有關“誠信”的演講時,可以選擇正面材料商鞅變法中的“城門立木”,講誠信使秦國強大,并統一六國。再選擇反面材料“烽火戲諸侯”不講誠信,戲弄諸侯導致周幽王被殺。“狼來了”的故事,因為放羊娃多次欺騙農夫們,當狼真的來了的時候,農夫們以為放羊娃又在撒謊,不再相信他,結果他家的很多樣都被狼咬死了。這樣正反兩方面的材料放在這里,不用演講者多言和饒舌,聽眾自然明白“誠信”的重要性,并努力去踐行“誠信”。
七、選擇新穎性材料
俗話說“:文似看山喜奇不喜平”。演講也不例外,老生常談的材料用得不當的話會引起聽眾的反感,新穎性的材料能夠調動聽眾的聽講的積極性和好奇心。新穎性材料是指那種新鮮而且別致的材料。每個聽眾在聽演講的時候都想聽到新穎的觀點、新穎的材料,不喜歡老生常談,浪費他們的時間。聽眾是帶著好奇和希望來聽演講的,我們一定不能讓他們失望。“能否引起聽眾的注意和興趣,不少公眾演講者總是習慣于把它歸結為是聲調之類的作用。其實,大部分靠材料。如果材料為聽眾所不樂聞,聲調之類的再好,也是不可能從根本上維持聽眾的注意和興趣的。這就是說,要使材料讓聽眾喜聞樂見,就必須選擇新穎性材料。”1比如要演講有關“價值”的話題時,可以選擇一元或十元紙幣,假裝送給聽眾,問他們要不要?再把它揉皺、弄臟再問聽眾是否還要?他們肯定會回答還要,順勢引導價值的內涵。這個材料就讓聽眾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有人說天底下沒有新鮮事,那么我們怎么獲得新穎性的材料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關注時政,與時俱進。現在移動互聯網那么發達,指導學生少打游戲,少刷視頻,多關注時政。二是發散思維,學會靈活地運用材料。一個材料換一種用法,它就顯得比較新穎有趣。如在論證電信業務的保底消費和月租不合理時,可以采取歸謬的方法。電信公司認為保底消費和月租是為了保證電信公司維護線路,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姑且承認其合理。按照他們的邏輯,電力公司和自來水公司也得收月租和保底消費,你沒有用水、用電,也得收你電費和水費,而事實不然,月租和保底消費就不攻自破了。
我們在演講選材的時候盡可能地多選擇相關材料,在寫作演講稿的時候再來精心挑選材料,一定要明白演講不要一味地理論說教,材料才是演講的“血肉”,沒有材料的演講是空洞的,乏味的,沒有感染力的。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演講者必須重視材料的占有和選擇,否則一切努力都是徒勞。
注釋:
1萬一平.公眾演講新論[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210.
2劍東.口才的故事[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5.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280.
4邵守義,謝盛圻,高振遠.演講學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