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嫚嫚
摘要:藝術體操是一項具有明顯藝術特征的體育運動項目,舞蹈元素是藝術體操成套動作中藝術編排的重點,舞蹈基訓也是藝術體操運動員表現力的基礎。本文從藝術體操與舞蹈相互交融的特點出發,對各類舞蹈動作在藝術體操教學與訓練中的運用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豐富藝術體操的教學內容,提高藝術體操運動員的訓練效率。
關鍵詞:舞蹈;藝術體操;教學與訓練
中圖分類號:G83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33-0211-01
一、藝術體操概述
藝術體操是一項新型的競技體育運動,是奧運會、亞運會的比賽項目,起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并于50年代前經蘇聯傳入中國。藝術體操是指在音樂的伴奏下,徒手或手持器械,以自然、優美而富有表現力的形體動作與姿態進行美育并表現人體健、力、美特征的體育運動項目,它集舞與美的融合、樂與美的交織、形與美的協調、心與美的共鳴、器械與身體動作的配合,編制出美的多元畫面。
二、藝術體操與舞蹈的關系
(一)藝術體操與舞蹈的相似
藝術體操與舞蹈血緣親近,具有很強的關聯性,藝術體操可謂是運動著的體育,又可謂是樂舞相融的藝術。首先,藝術體操在呈現方式上,借助音樂伴奏,通過肢體對器械的使用,展現人的肢體律動美,這與舞蹈不謀而和。其次,藝術體操同舞蹈一樣,形體與基本功的教學與訓練是它們共同注重和要求的。更重要的是,藝術體操與舞蹈之間還存在著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藝術體操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對舞蹈藝術的吸取與借鑒,不僅完善了其教學與訓練體系,也讓現代藝術體操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而舞蹈藝術在發展過程中也融合、借鑒了藝術體操中的一些內容與表現方式,例如對各種技巧與難度動作的運用等,對自身的豐富,增強了舞蹈的技藝性和觀賞性。
(二)藝術體操與舞蹈的相異
藝術體操雖與舞蹈藝術相互關聯,但也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首先,二者的追求目標不同,藝術體操注重大肌肉的粗獷運動,注重技藝性與動作標準、規范度,旨在展現人體運動的健、力、美;舞蹈則注重小肌肉群的細膩活動,注重情感表達,讓觀眾得到視覺享受的同時,感受到心靈上的震撼和沖擊。其次,二者培養方向不同,藝術體操屬于競技類體育運動項目,偏向于對體育和奧林匹克精神的樹立;而舞蹈則更注重人文關懷和藝術情感的的培養與塑造。
三、各類舞蹈動作在藝術體操教學與訓練中的運用
(一)古典舞在藝術體操教學與訓練中的運用
藝術體操的教學與訓練大量借鑒了古典舞的元素與動作,尤其是歐洲古典芭蕾舞的基訓方式與方法。藝術體操沿用了芭蕾舞“開、繃、直、立”的四大原則,尤其強調對腿部動作的要求,當腿伸出時,要求膝蓋伸直、繃腳面、整條腿外旋,同時還注重身體姿態的挺拔感。芭蕾舞把桿基訓在藝術體操的基本功教學中,主要應用在把桿上的站立、蹲、擦地、劃圈、小彈腿、小踢腿、大踢腿等練習方面,以塑造腿部的開、繃、直意識,提高腿部肌肉的控制力與爆發力。
(二)民族民間舞在藝術體操教學與訓練中的運用
民族民間舞,國內代表性的有傣族舞、蒙古舞、新疆舞等。傣族舞主要展現身體的姿態美,展現演員體型的婀娜多姿;國外代表性的民族民間舞有西班牙舞、印度舞等,西班牙舞熱情奔放,強調大的動作幅度,其舞蹈動作中的大踢腿、踢腿下腰,以及高鞭腿等腿部動作,均是藝術體操借鑒吸收的精華;選擇有針對性、規范性的民族民間舞動作,運用在藝術體操的教學與訓練中,對運動員身體協調性、韻律感的培養,舞姿的訓練,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和鑒賞力的提高,以及演出表現力的塑造等均起到積極的作用,這對藝術體操運動員今后無論是演出還是編排上,都具有很大的幫助。
(三)現代舞在藝術體操教學與訓練中的運用
現代舞是擺脫古典芭蕾的程式化和束縛感,以自然的舞蹈動作自由地抒發情感和表現生活的舞蹈,其主要特點是喜于地面動作,注重身體的無限擴張、收縮和放松、倒地和爬起,從而形成一種自然唯美、不造作的優美舞姿。現代舞動作自由、不程式化,動作幅度大,全身用力部位普遍,舞蹈動作張弛有力,可以更加充分地展現體育運動所追求的“健、力、美”。在藝術體操教學與訓練中,融入現代舞的動作與元素,對藝術體操運動員關節的靈活性、身體的柔韌性、四肢的協調性,韻律感以及節奏感的培養都具有很大的幫助,并且,運動員往往興趣濃烈,在調動學習動機方面具有明顯效果。將沒有程式和束縛感的現代舞元素和動作運用到藝術體操的教學與訓練中,不僅能夠使藝術體操運動員動作的表現更加開放自由,而且也能使藝術體操成套動作的編排更具活力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1]李丹.舞蹈創編思維在藝術體操編排中的運用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6.
[2]洪小平.舞蹈對現代藝術體操發展的影響[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