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里
摘要:本文先對日語教學融入以生為本理念的意義進行簡析,然后在以興趣引導學生學習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相關基礎上,詳細分析和闡述日語教學對以生為本理念的貫徹融入措施。
關鍵詞:日語教學;以生為本;貫徹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33-0222-01
在中日貿易的發展下,市場對日語人才的需求逐漸提升,目前市場對于日語人才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要有專業知識,更加需要的是對日語的運用能力、交際能力和職業態度等等。當前日語人才不僅要掌握日語語言,同時還需要掌握日本人思維方式和商務環境下日語語言習慣等。為了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日語時實現全面發展,就需要將學生當做教學中心,融入以生為本理念,以此來提升日語教學質量,實現語言教學最終目標。
一、日語教學融入以生為本理念的意義
在日語教學中融入以生為本理念,對于學生來說,把學生當做中心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時間與機會參與到討論思考中,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因為在學習中自我意識逐漸加強,經過相互之間的交流,為學生創設更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日語知識,從而獲得有效的學習效果。對于日語專業的學生而言,積極心態與高效學習,都需要將學生放在教學中心。而對于教師來說,雖然創新傳統教育模式是一種挑戰,但是這個過程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從而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而教學中融入以生為本理念,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也在很大程度上減輕教師教學中的壓力。對學校與社會來說,將以生為本理念融入到教學中,能夠提升整體教學質量,這是學校辦學的基礎。當前日語應用范圍極為廣泛,專業優秀的日語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相關行業的發展。由此可見,以生為本理念融入到日語教學中,可以將學生放在教學中心,激發學生積極性,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二、日語教學對以生為本理念的貫徹融入措施
1.興趣引導學生學習。每次進行新生教學時,在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都可以問學生為什么要選擇日語專業。在這個回答中,大部分學生回答中的一個關鍵詞:就是興趣,雖然每個學生興趣點都不一樣,但是也可以看出學生選擇專業時的興趣動機。只要有興趣,學生的學習就必定會有動機和驅動。學生帶著興趣學習,這是日語專業學生生的一個重要優勢。日語作為一門外語,學生即便有再大的興趣,在學習時遇到阻礙和困難是很正常的。學習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語言能力之外,還需要對日本社會、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語言的學習是一復雜的過程,若是沒有興趣,則學習過程會更加無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合理運用興趣這一點,將學生當做教學的主體,盡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會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教學是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盡量將教學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點相融合。在迎合學生興趣時,經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新的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同時還需要優化教學方法,綜合當前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和技術,建設高效的課堂。其中還需要豐富課外教學,讓學生親身感受日語語言環境,建設興趣化的教學循環體,讓興趣為學生的學習護航。
2.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思考。知識是學不完的,即便是專注于一個專業,僅僅靠在學校中的學習時間,也只能夠掌握專業知識和基本的技能,更多專業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學習和提升。教師在有限教學時間之中,除了傳授學生知識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怎樣學習。要讓學生即使時離開學校之后,也可以經過掌握的學習技巧來獨立思考和學習,從而逐漸滿足自己的發展需求。在實際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思維結構和學習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到漢語和日語之間的連接點。比如日語中有很多漢語,這些漢語基本上有兩種讀法,其中主要是漢字在中國的讀音,還有則是給漢字配上意思相當的日語發音。在此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注意詞匯中漢字寫法是否與中文意識有差異,并且還要清楚地告知學生在此詞匯中每個漢字的讀音是音讀,或者是訓讀。在學習逐漸深入下,學生就能夠掌握部分常用漢字的音讀與訓讀。在后續學習中,若遇到詞匯中有學習過的漢字,則記憶和掌握就更加容易。
3.加強語言基礎教學。在社會對日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要求不斷提升下,相關院校的實踐教學改革更加深入。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加強語言基礎教學和實踐教學,要讓學生學會使用日語。和其他應用型學科相比,日語學科比較特殊,不具備語言基礎就沒有實踐與應用。日語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學生的語言基礎,經過相關的實踐性教學來加強學生語言基礎,從而為以后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將以生為本理念融入到日語教學中,對于學生和教師而言都是極其有利的。在實際教學中,要將學生放在教學中心,以興趣來引導學生學習,并且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和學習,從而有效提升日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杜征文.“以生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職高專商務日語教學反思[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3(04).
[2]唐昭梅.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高職日語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