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素芹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初中化學教學在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上都必須做出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注重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忽視了引導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作用,這與新課程方案的精神明顯違背。對此我們可以積極地探索“問題導學法”這種教學方法,來改善初中化學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問題導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為例進行探索,以期為化學教學的穩定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 ?初中化學教學 ?初中化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172-01
引言
“問題導學法”是近年來誕生的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它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主動進行探索,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激發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精神。可以說,這種教學方法在初中化學學科教學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應用價值。
一、“問題導學法”內涵及價值概述
問題導學法即以問題為導向,通過教師設置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去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索,一步步實現教學目標。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主動參與的熱情,使他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相對于常規的教學法來說具有明顯的優勢。這種模式在中小學教學當中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應用經驗,在初中化學的教學當中,需要我們不斷在實踐當中去總結、分析。
二、問題導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方案
化學課程是初中各基礎學科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科目,屬于自然學科范疇,通過生活中有關化學的現象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除了理論意義外,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可以幫助學生解釋生活中的奇妙現象。問題導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其主要方案在于:
(一)設置相關的問題情境
在實際的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首次面對化學知識,對其充滿著未知性,加之他們生理和心理發展的初級性,難以自己主動地去獲取有效知識。想要實現學生主體學習的目標就必須借助一定的外界因素,以此開啟學生的思維。無疑,問題是開啟學生大腦思維的最佳途徑。對此,筆者在教學中,結合化學知識內容,有意識的創設問題情景,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進行自主思考。
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教學內容時,可運用學生掌握的氧氣實驗室制作法來創設問題情景,即:氧氣實驗室制法的裝置和過程是什么?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回憶,之后再提出新的問題:氧氣和二氧化碳再進行制取的過程中反應物狀態一樣嗎?分別是什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二氧化碳實驗過程中裝置的試管口位置方向與氧氣裝置相反,進而也就想到二氧化碳的“向上排氣法”。這個時候,學生基本上就能夠自主掌握二氧化碳實驗室制取的裝置。之后可以做最后的問題引導:怎樣才能夠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這樣,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可以有效的啟發學生去思考問題,讓學生深入地挖掘化學知識現象。
(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
學生本身對知識的認知和了解有限,在思考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片面性,因此在問題導學法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是現代教學的最佳途徑。
例如,教師在進行《氧氣》一課的教學時,在講解氧氣相關知識時,可以先將其之前講解過的《空氣》進行結合,讓學生有效區分空氣和氧氣。隨后,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氧氣,教師可以采取實驗的方式,通過實驗制取氧氣。在實驗之前,要對此次實驗所達成的效果進行考慮,在明確了對學生的實際作用之后,方可展開實驗。在該試驗過程中要準備KMnO4紫黑色固體、試管、酒精燈、鐵架臺、帶膠塞的導管、棉花、集氣瓶、玻璃板、水槽等設備。①根據要求將儀器連接好,對裝置的氣密性進行檢查;②在試管內裝入足量的高錳酸鉀,并在試管口處塞入棉花,使試管口略微向下傾斜,試管中的導氣管要稍微多出膠塞一部分,以便收集氣體,只有將導氣管的一端放置于水中,在集氣瓶內灌滿水,倒放置水槽中,準備收集;③將酒精燈點燃,使用外焰將高錳酸鉀加熱;④運用集氣瓶收集導氣管制造氧氣。完畢之后將集氣瓶放置于桌面,熄滅酒精燈。在此過程中帶著問題使學生進入主動思考的探索的歷程中。課堂教學本身是動態的過程,問題的提出對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互動的過程不僅是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且還有助于開闊學生的思維。
結語
總的來說,初中化學教學過去的單一的、注重成績的應試教學已經成為過去式,課堂教學中充分注重學生主體性作用的凸顯是現階段的教學目標的總體要求。而問題導學法的出現很是符合目標要求,作為教師應合理的運用問題進行導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從多個問題角度出發進行互動,使學生進行全面思考的歷程,進而通過對問題的思考掌握相關的化學實驗現象原理,實現對問題向知識的轉化。
參考文獻:
[1]袁敏.問題化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2016(2):78-79.
[2]劉繼和、辛靜.初中化學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17(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