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萍
【摘要】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在學生學習任何科目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起著非常關鍵的促進作用。實踐證明,具有數學思想,運用數學思想,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效率都非常高。但是我們又知道,如果你不走進數學,不真正了解數學,數學其實又是一門特別枯燥的學科,所以如何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走進數學世界,愛上學習數學,才是保證小學數學教與學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數學 ?興趣 ?趣味 ?方法 ?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2-0200-02
其實在任何學科教學中,每一個老師都在尋找和探究學生高效學習的方法,從教學方法上,教案設計和內容精選,甚至優化過程上都進行嘗試,不是說沒有效果,但是效果甚微。有些完任務。顯然,這與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學要求相去甚遠。有關研究表面,要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潛力和渴望,興趣是一把最有用的鑰匙,它不但能帶領學生不斷地、深入地探索,也能打開學生更多的思路,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快樂,不再有如山般的壓力和壓抑。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下復習中,學生的學習態度都會變得更積極、更主動。所以,作為小學數學老師,要想刷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面貌,從激發學生興趣出發,是最有效的手段。
一、運用情景教學
小學數學雖然相對比較簡單,但是對于沒有多少基礎知識,沒有生活經驗和思考能力的小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難以理解。如果老師在教學中只是照本宣科式的講解、分析,學生不但不好理解,而且很多內容使他們注意力渙散,甚至對課堂教學失去興趣。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時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這種學習規律,要從心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運用一些充滿趣味性,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激發其對數學的興趣,來保證學生課堂學習的質量,提升教學質量。比如,在教“統計”的時候,老師就可以給學生創設情境。一個班有64人,喜歡看科幻書的有12人,喜歡看歷史的有7人,喜歡數學興趣班的有6人,喜歡作文班的有7人,喜歡打籃球的有4人,喜歡足球的有6人,喜歡跳繩的有6人,喜歡下圍琪的有7人,喜歡英語興趣班的有9人,問這班喜歡運動的有幾人?喜歡學習輔導班的有幾人?喜歡課外書的有幾人?這種問題情境,既能讓學生真實地靠近數學,進入學習數學的狀態,又能讓學生不自覺地對數學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使學生跟著問題更深入的學習,掌握課堂所學,實現教學目的。
二、利用游戲活動教學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為了迎合小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智力發育發展,新教材的版式設計,內容設計更加適合小學生學習,也更有利于小學數學教學,因為其中很多內容,都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天性,融入游戲。由于小學生年齡的關系,嚴肅、死板的課堂教學環境對他們的學習不利,也不利于激發他們興趣。所以,老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利用一些恰當的游戲教學法,使學生能快樂學習,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感,不但有利于課堂教學,也有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比如,10以內加減法,老師就可以利用課尾的《物體分類》游戲,帶動學生學習,熟悉10以內加法的規律和運算,還能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明白其中的道理,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強化其積極性。可是事實告訴我們,游戲教學盡管有利于小學生學習數學,但也不能盲目的濫用,要選擇切合內容的游戲,恰當、合理運用,如,《小小養殖場》《動用做》《去商店》等等,這些游戲只要合理運用,既能激發學生興趣,也能保證教學效率,達到寓教于樂的課堂教學目的。
三、利用有趣的語言教學
大多數老師以為生動、風趣的教學語言只適合小學語文教學。其實不然,小學數學的枯燥性、抽象性、復雜性,更加需要生動、形象、有趣的語言來詮釋。實踐證明,數學課堂上,如果老師能把枯燥、死板的數學知識用更加幽默化、生動化、具體化的語言進行講解,其教學效果遠遠大于老師傳統的說教。所以,小學數學課堂上,老師為了吸引學生,激發學生興趣,完全可以運用生活化的幽默語言,調皮、詼諧的表情來感染學生,緩解學生心理壓力,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學習心情,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認識年、月、日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重點內容,老師就可以把相關的知識點編成口訣,豐富課堂教學語言,這種生動的語言表達方式,方便學生識記,對于學生的學習有極大的推動。同時還能大大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
四、用直觀演示法教學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知識,有一些知識,老師僅僅用語言是無法給學生講清楚的,更使學生無法理解。但好的是,小學數學也有其形象的、立體的一面,老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語言講解時,更清楚,更直觀,也為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采用直觀演示的方法,讓學生觀察、動手觸摸、動手去畫、去拼、去擺,進而促進學生理解。我們知道小學生雖然好奇心重,但是他們受知識基礎的限制,理解能力相對有限,老師自己動手或者引導學生進行真觀的操作,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對抽象知識達到輕松的理解,且記憶深刻。比如,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教學時,老師如果只是講解幾加幾,不但枯燥、單一,而且不易理解。如果老師結合一些簡單的教具,如數數用的小棒,讓學生動手自己操作,老師給學生報數字,讓學生學習加減,不但使兩位數加一位數這樣枯燥的內容顯得生動,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靈活性,達到心中的學習目的,還能強化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刷新數學教學的成績和現狀。
五、利用手腦結合教學法
其實對沒有體會到數學魅力的小學生來說,數學就是單調的數字、符號等,毫無趣味可言,所以剛接觸數學的學生很難真正走進數學,理解數學,從而更深入的學習數學,所以他們害怕上數學課,應付數學作業,從而極大影響學習成績。因此,為了讓學生接受并愛上數學,樂于上數學課,老師在教學時既要形象地教,給出一些數學知識,還要讓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參與教學過程,促進教學過程積極有序開展。比如,為了鞏固學生對圖形知識的掌握能力,我讓他們自己動手制作各種圖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等。學生在課堂上興致勃勃,充滿信心地用卡紙制作、剪出這些圖形,并用尺子把自己剪的各類形的圖片,亮出其長、寬、高,然后再計算出這些周長或者面積等。還有的同學在制作各類圖形的過程中,與其他同學研究用什么方法制作正方形或者圓等更省料,更快等,這個過程他們無意識中用到了其他更多的數學知識,升華了數學教學的意義,也讓學生自己慢慢地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改變學習數學的態度,無形中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所提升,這為更好地學習數學又加了一層保障。同學們在這樣的環境中,爭著做圖形,計算它們的周長或者面積,然后再拿著自己所做的圖形和老師去交流。一課堂下來,他們把這些圖形從認識,到計算面積、周長,全方面地復習了一遍。同學們在這么自主的環境下學習,他們自然對數學就有了一定的興趣,并且知道手腦結合對學習數學的好處以及對自己學習能力、對數學知識理解的作用,且養成學習中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六、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興趣的方法很多,只要老師能了解小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規律和心理,以學生為主體,創新方法,并努力使教學方法更生動、更有趣,使內容更直觀,更形象,就能實現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更能實現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李梅芳.淺談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培養[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2004(S2)
[2]別爾克,巴哈爾古麗,拍子熱合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今日科苑. 2008(22)